不只做传统工艺的记录者

2017-05-25 11:16刘海军汪海燕
中华手工 2017年5期
关键词:扎染皮影传统工艺

刘海军+汪海燕

当60块成品扎染布同时在舞台上铺开呈现,在灯光的映射下,大家才发现“原来扎染可以美得这么自然,这么纯粹”,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扎染之美。但是当郭敬明介绍“手工艺人在扎染之前会预计到扎染会是什么样子”时,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惊叹。这是出现在江苏卫视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第三季的一幕。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与综艺节目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中国百家姓》等。而在这股主流中还有一股清流—呈现传统工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记录传统工艺的时代

近几年,各种电视节目中都能看到非遗的身影,如《手艺》《中国记忆》《中国手艺》《非遗中国》等主要充当传统工艺文化记录者角色的纪录片,而这只是传统工艺文化受到国家重视、大众喜爱及各大电视栏目组青睐的缩影。

早在2001年首次进行非遗项目评选之前,中央电视台就已对传统手工艺给予了诸多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的《综艺大观》,到冯雷拍摄的《中国手艺》,再到现在已录制完成的《手艺·第五季》,说明传统工艺一直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这些本就来自民间的文化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21世纪初,因西方文化入侵、机械加工业繁荣等因素,中国传统文化被一点点蚕食,“守住传统文化,留住传统工艺”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2011年,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表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大型纪录片《手艺》,片中详细记录了各种手工艺制作流程、传承状况等。“《手艺》是为了记录、呼唤、重拾品质,还为了寻找。”在一次公开场合上,《手艺》总编导李浩洋如此介绍。为了拍好这部片子,他每做一集都会思考,并将这些思考有意识地渗入一个场景或一句台词中。

随后,李浩洋又陆续拍了多部续集。其中,于2013年播放的《手艺·第三季》,一改之前“传达对手艺最正统的认知”的呈现方式,重点加大对传统手工艺人命运和情感的关注。而在《手艺·第五季》中,则重点呈现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表达手工艺者对传统的执着与坚守。

与此类似的还有《留住手艺》《打磨时光》等,都是通过忠实的记录,让观众在了解传统手艺、关注传承人的同时,予以启发、思考。

纪录片更多是充当观察者、记录者,这种呈现方式也许对非遗文化的解读是最有深度的,但是对于当下思维活跃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是否接受这种平铺直叙的传播方式呢?

手工艺的互动传播时代

与这种纪录片式的传统传播形式不同的是,近几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呈现方式正在渐渐被“去神秘”化,大眾化,甚至娱乐化。其中《最强大脑》《天天向上》《我们来了》《非凡匠心》都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伴随着解说词,陕西皮影传承人汪天稳带着渭南皮影出现在荧屏上,引来观众一片喝彩。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天稳还是首次登上类似的综艺节目,为了录制这档栏目,他特别制作了33个皮影人物。除了常见的历史人物,也有颇受观众喜爱的人物肖像,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杰伦的“金甲”皮影,就引来现场一片惊呼。尤其是嘉宾席上的周杰伦更是按捺不住惊喜,直接在现场玩耍起来。舞台上的皮影是光鲜的,但是在这种光鲜的背后却是皮影艺人的辛酸。“现在我们也在寻求创新,在保证皮影艺人生存下去的同时,尽量制作出一些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象,如经典动漫形象、名人人物肖像等。”汪氏皮影家族“女掌门”、汪天稳之女汪海燕介绍,许多年轻人通过《最强大脑》认识了渭南皮影,甚至不少人希望定购周杰伦的金甲肖像皮影,这让她看到一点坚守的希望,也因此,她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收藏、展示、礼品功能的产品,为皮影打开了一种新的商业化形式。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近3年来持续热播的一档文化综艺节目,自第三季始,我们明显看到其挑战项目有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倾向。

虽然同属“传统工艺”传播节目,但是《最强大脑》与《手艺》《留住手艺》等其他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节目区别在于,《最强大脑》本身具有庞大受众群体和广泛影响力,尤其林丹、刘强东、章子怡、陶晶莹等名人、明星助阵,更让该节目受到年轻群体的关注。而在此基础上,恰如其分地植入“非遗文化”,通过现场明星与观众的互动,使非遗文化不再像传统文化节目那样“高居庙堂”或“遥不可及”,而是打破了神秘感,变得平易近人。

曾担任《中华诗词大会》《我有传家宝》等多档文化综艺节目嘉宾的王立群教授在谈到当下传统文化植入电视媒体现象时表示:“如果要将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展现给观众,那么利用电视栏目普及传统文化的路径会更宽一些。而且传递时,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也曾多次以嘉宾身份在《一槌定音》出现,他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综艺节目传播传统文化能引起更多人关注,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不能过多依赖综艺节目。因为综艺节目终究难以避免娱乐色彩,所传递的东西也趋于表面化。希望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做成一个大众审美教育平台,不以收视率和活动现场氛围为目的,更多关注事物的本质与背后的文化。”邱春林说,《一槌定音》之前有一个小环节,在藏品旁边摆放一堆黄金,让观众在藏品与黄金之间竞价夺宝,经过多次与栏目组沟通,终于在近期取消了该环节。作为专家学者,他们不断影响着栏目编导,甚至配合节目进行工艺文化内容选择及提问设置,让大众得以通过节目真正了解工艺与文化。

当然,从手艺人的角度,将手工艺品带上综艺节目也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记得2014年,曾在湖南卫视人气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露过脸的那张具有“超体”般科幻感的沙发吗?那张收放自如的纸质沙发出自“十八纸”的创意,如今早已成为他们的拳头产品,而且常常出现卖断货的“窘况”。

而同属于湖南卫视的《我们来了》是一档传统工艺文化元素更浓厚的综艺节目。节目中不但呈现了苏绣、扬州玉雕、桃花坞年画、苏扇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学习方法,更将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拉近传统文化与大众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而与传统手工艺单一的呈现方式相对应的是,当下的产品广告纷纷进行“软植入”,可谓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如果做广告的形式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各种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中,所获得的效果远比仅在综艺节目呈现更强。

两相比较,纪录片总以旁观者的角度讲述,难免有些令人心生敬畏;而有时还故意保留一点神秘感,更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再则,长篇大论式的讲述,时间稍长,难免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倒是这种“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来点小菜豆腐”,更让人有胃口。而综艺节目中一改传统中严肃、沉闷的气氛,在互动、轻松活跃中完成对非遗文化的传播,这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值得让人赞赏。

但进一步思考,更容易让人接受或被接受的是工艺品专业集合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微平台,如雅昌艺术网、中国艺品网、手艺网、一条、青木集舍、GUYU谷雨等,它们在传播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产品输出,通过工艺品的经济转化吸引更多手艺人参与,进而吸引更多大众关注。但是有一点,内容至上,需要有对行业的思考和内容的把控,这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扎染皮影传统工艺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不老的皮影
皮影的来历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