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由“易”到“难”那些事儿

2017-05-25 19:59
中华儿女 2017年9期
关键词:增幅分配毕业

提起大学生就业,不经让人联想到“就业难”,但这种情况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呢?其间,国家制定了哪些相关的政策迎难而上?

新中国建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劳动力指标、工资指标和新增干部指标三位一体)“包”了大学生的工作分配,大学生(以及中专生)一入学,就获得了预期的“国家干部”身份,一毕业即可就业,丝毫不用担心就业会很难。

1950年,当时的政务院发出《为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今年暑期毕业生工作的通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的分配意见,提出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有计划的统筹分配。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旺盛,此外,由于大学招生和毕业生数量增幅不大且国家实行“大学毕业国家分配工作”的体制,因此,大学生的就业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推进,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出现了变化。

1999年,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当中的人才供给、拉动内需,实行了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2002年,我国大规模扩招的第一届专科生大量进入毕业期。据统计,该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45万人,比2001年净增28万人,增幅为23.9%,由此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于该问题,国家也发布了相应的文件,指出“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要求相关部门加以解决。

2003年夏,1999年扩招的本科学生毕业,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至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67万人,一年的供给增幅高达46.2%。

200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比2003年仍然有68万的增加,达到280万人。2004年相关文件不仅提出进一步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新措施,而且进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

之后的数年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仍然保持大幅度增长。2005年毕业生人數达到338万人,增幅20.7%。200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到413万人,失业的大学生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3万人。至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56万人,与十年前相比,增幅达80%以上,2017年毕业生的就业也将充满挑战。

猜你喜欢
增幅分配毕业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韩国10月CPI年增幅创八个月高位
阅读理解Ⅳ
毕业歌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
中国 增幅再惊世界
如果我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