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的战略价值及模拟分析

2017-05-26 20:46熊勇清苏燕妮
软科学 2017年5期

熊勇清++苏燕妮

摘要:构建了资源对接价值分析模型,并以光伏产业为例开展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国际产能合作对于促进全球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多方共赢和包容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产能合作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合作企业的产能、技术和市场资源共享对接。在与发达国家合作中,以我国输出产能、利用技术和部分输出市场资源为主;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中,以我国输出产能和技术资源、利用市场资源为主。

关键词:国际产能合作;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共享对接;模拟分析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5.01

中图分类号:F424;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001-05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trategic Valu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apacity Cooperation

——A Perspective of Fully Utilizing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Resources

XIONG Yongqing, SU Yanni

(School of Busines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Abstract:A value analysis model of resource connection is buil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 denotes international capacity cooperation i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 connection of capacity, market and technique resource betwee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When collaborating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ferring capacity abroad and utilizing technique resources and exporting market resources partly. China centers on exporting capacity and technique resources and utilizing market resources while cooperating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capacity coope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ccelerating allwin and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global middle and lowerlevel industrial chain.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apacity cooperatio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resources; sharing and connec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引言

我國制造业依托人口红利和出口导向战略获得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的国家之一。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全球制造业深度调整所带来的压力,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生产基地和出口平台的角色亟待调整。为应对全球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贸易格局调整所带来的挑战,国务院提出要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1]。国际产能合作旨在通过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的深度对接融合,实现我国制造业产业输出与能力输出的有机结合[2]。然而,我国正式提出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时间并不长,国内外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并不丰富,国际产能合作能否有效地促进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共享对接?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实施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如何?诸多的现实问题亟待学界开展科学分析并给出必要的理论指导。

国际产能合作的现有研究以解读现实意义和相关政策为主。吴频认为要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产业集聚和产能合作[3]。卓丽洪等认为我国应当以更加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对待中外产能合作和向外产业转移问题,积极推进我国与广大新兴经济体的产能合作[4]。张梅认为我国主要优势产业海外合作空间广阔,同时面临的竞争和风险也不容忽视[5]。孙海泳认为中外产能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国际舆论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6]。夏先良认为国际产能合作反映了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新方式[7]。在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梅新育等认为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统筹规划内需与外需、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毛蕴诗等认为企业通过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促进、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制造与管理能力的提升并获取持续成长的重要资源[8]。

从现有研究来看,学界和业界虽然对于国际产能合作的现实意义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鲜有学者针对国际产能合作战略价值开展具体分析。本研究拟基于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视角,在分析国际产能合作宏观及微观层面的战略价值基础上,构建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共享对接价值分析模型,并以光伏产业为例开展模拟测算,以期为研判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前景提供决策参考。

1 国际产能合作实施背景及战略价值

1.1 国际产能合作实施背景

我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着国内经济换档和国际贸易格局重构所带来的双向压力,也遭遇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和新兴国家低端制造业抢盘所带来的双重挤压,中国制造不断遭遇国际贸易保护等多种形式的产业阻击[9]。

(1)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新兴国家低端抢盘的双重挤压。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高端制造业向工业发达国家逐步回流,同时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带来了冲击,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双重挤压。

(2)我国制造业产能优势和市场劣势长期双势并存。一方面,我国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制造能力,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上具有显著产能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的市场劣势也十分突出,中国制造长期过度依赖发达国家消费市场,不仅容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而且长期游离在发达国家领导品牌商所构建的核心价值链之外,受到国际市场的控制并且缺乏可持续性。

(3)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和国内经济换档双向调整。从国际贸易格局来看,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极有可能触发新一轮的国际贸易格局构建[10],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整体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需求增长减缓、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压力,我国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输出的转型举步维艰。

1.2 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的战略价值

(1)国际产能合作在宏观层面具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价值。第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实现制造业海外战略转型升级。随着全球市场融合程度持续加深,全球利益交融关系日益紧密。国际产能合作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将外部环境变化当作谋划国内发展的重要变量,实现多方共赢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国际产能合作是基于我国优势产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海外战略转换,有利于实现中国制造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向合作国家输出国内优势产能,弥补部分发达国家土地、劳动等生产成本过高造成的产能劣势,同时促进推动部分发展中国家工业体系建立。第二,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实现全球制造业资源高效配置。世界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比较优势各异,中国制造业产能优势明显,但长期处于高制造低创造状态,整体技术水平不足,且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11]。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将优势产能向工业体系尚不完善、制造能力欠缺的国家输出,不仅能够为输入国提供资金、产品、服务,并且能够更深层次地嵌入当地市场并获得当地资源[12],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则有助于引资引技,在合理开发国内要素、发挥资源最大效能的同时,推动制造业海外战略由简单产品买卖型向相互投资复合型转变。第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国内外市场的深度融合对接。我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庞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制造业要面向国内市场,但是国际市场对于调节国内要素结构失衡、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国际产能合作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协同发展,通过国內优势产能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中国制造业产能负担,同时可以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此外,国际产能合作在引导产能对外流通的同时,也促进了境外消费回流,促进两个市场的协同发展。

(2)国际产能合作在微观层面具有实现国际国内合作企业资源与市场共享对接的战略价值。第一,国际产能合作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对接是以国内外合作企业双方资源的梯度差距作为基础前提。产能、市场和技术是企业的三项重要资源,世界各国资源禀赋各异,存在梯度差距。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合作企业的特异性制定合作方案,实现资源的传导与对接,从而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并且借助于产能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打开当地市场,这是实现双方资源对接、互利共赢和价值创造的主要手段。第二,国际产能合作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对接是以国内外合作企业产能、市场、技术等资源共享对接为核心内容。制造业竞争力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本国资源禀赋和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取决于利用他国优势要素以及他国相关企业优势的能力。资源跨企业配置效率的差异能够解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间生产率水平和人均收人差距的实质性部分[14]。现代制造业实践经验表明,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创新是缩小差距的一条捷径。在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引导下,资源的传导与配置将拓展延伸到国际合作企业,国内外相关企业通过产能合作实现产能、市场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对接并将促进双方收益[15]。第三,国际产能合作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对接是基于战略导向的合作博弈。国际产能合作资源共享对接可以视同为一种事先有约束力所形成的合作博弈,合作租金收益存在的条件构成了双方合作可行域,仅当合作带来收益不低于非合作收益情况下方可达成合作[16]。国际产能合作相关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合作双方通常是以战略性资源共享为导向匹配其目标的环境需求[17]。

2 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的战略价值模拟

2.1 资源对接价值分析模型构建

(1)国际产能合作资源共享对接函数。国际产能合作宏观战略层面价值的实现是以微观层面相关合作企业的资源共享对接作为基础的,微观层面“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对接是通过合作企业在产能、市场和技术三项资源相互分享作为主要形式的。借鉴Chinho Lin等人研究成果[18],合作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为Cijk=1-Eijk/Rij (0

国际产能合作的能力变化为tjk×Cijk,其中tjk(1>tjk>0)为i企业j项能力转移百分比。资源整合能力为(1-[1/exp(Cijk)]),资源对接后的能力函数分别为:

投资回报率(ROIC)包括资金回转率和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由主营业务成本、市场运营成本及技术研发成本占营业总收入比例决定,分别反映了产能、市场和技术资源的配置能力。合作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对接,获得成本节约并实现更高的ROIC。本研究以投资回报率指数代表盈利能力,将三项总成本降低率定义为该博弈模型成本降低率函数Zj=[∑3k=1Epjk-(3-∑3k=1Cpjk)×Rpj]/(∑3k=1Epjk),式中,分母为开展产能合作之前的产能、市场和技术成本总和,分子为合作后总成本减少量。在假定原营业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资源共享对接后各企业营业总收入将会小于Rqj。在合作博弈的情况下,以合作双方共同效用值最大为目标进行测算。

(2)国际产能合作博弈过程及效用值测算。国际产能合作为非零和博弈,合作企业分别用a、b表示,可选方案为S,合作方j在结果集合S上定义的效用Zj,建立博弈函数π=(S,d;Za,Zb),至少有一种合作方案s带来的效用要大于不合作d的效用。在所有合作方案中,对于每一个s∈S合作方都获得一对效用值(Za(s),Zb(s)),其集合为U(π)={Za(s)Zb(s):s∈S}。

通过计算双方效用至少可以得到一组均衡,该合作方案s使双方获得最大收益。根据以上合作方案的均衡解集,进一步计算双方效用函数,分别对tak求偏导,结果表明在可行域内无极值存在,继续对tak求二阶偏导并得到:

2.2 模拟分析:以光伏产业相关企业为例

(1)研究样本及基础数据。光伏产业一度被认为是我国制造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然而2011年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实施“双反”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瞬间进入寒冬。在全球国际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光伏产业国际产能合作对于摆脱光伏产业现实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拟以国内5家光伏企业分别同发达国家(德国、法国等)、发展中国家(印度、巴基斯坦等)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为例,选取这些国家各5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应用所构建的国际产能合作资源共享对接模型开展模拟分析。样本公司基础数据如表1。

(2)模拟分析过程与结果。首先测定国内外光伏企业资源共享对接过程和价值异动情况,将国内外样本公司进行产能合作模拟配对,共有50种组合方式。进一步观察50组模拟配对的产能合作过程中资源共享对接方向以

及规模、成本异动情况。国内外双方企业如果不满足约束条件,此时资源共享对接效用值Zj(d)=0。双方合作达成为唯一结果s,通过配对组合,可得到效用值(Za(s),Zb(s))。模拟分析的主要结果如表2。

第一,国际产能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产能资源对接。在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均以我国向国外转移产能资源为主。模拟结果显示,我国向发达国家产能资源转移比例均值为0.187,向发展中国家产能转移比例均值为0.205。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总体上以我国向国外转移产能资源为主,并且向发展中国家产能转移的比例相对更高。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产能合作,不仅消化利用了我国部分过剩的产能,同时可以将我国优质产能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支持其工业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重點方向。

第二,国际产能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外合作企业的市场资源对接。在与发达国家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以我国输出市场资源为主,与发展中国家产能合作中,以我国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为主。模拟结果显示,我国利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资源比例均值分别为0.072和0.244。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成熟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其对于全球市场资源的整体把控能力在短期内难以撼动。发展中国家拥有近60亿人口,市场潜力不可限量,国际产能合作就是要调动这个市场潜力,为提振全球总需求和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第三,国际产能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外合作企业的技术资源对接。在与发达国家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以我国利用技术资源为主,与发展中国家产能合作则以我国输出技术资源为主。模拟结果显示,我国利用发达国家技术资源的吸收比例均值为0.136,高于我国技术资源的输出比例,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资源转移比例均值为0.016,高于我国利用发展中国家技术资源的比例。我国制造业虽然制造体系庞大,但技术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充分吸收发达国家核心技术资源是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目标之一,但同时,我国现有的技术资源对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制造业整体工业体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效用值要明显高于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模拟结果表明,与发达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中我国合作企业效用值均值仅为-0.068,低于发达国家企业效用值均值0.199;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双方效用值均值分别为0.047和0.189,均实现了合作收益值的增长。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将我国优质产能和装备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资源并逐步扩大海外市场,国际产能合作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包容式发展。

3 结论与启示

(1)国际产能合作是实现我国制造业优化升级和中国制造走向国际的重要抓手。国际产能合作包括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企业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微观主体和市场执行者,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实施是以微观层次的相关合作企业资源对接作为具体实现方式的。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对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2)国际产能合作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利用,是以国内外合作双方资源的特异性和梯度差距作为基础,并以国内外合作企业产能、市场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对接为核心内容。在国际产能合作战略下,资源的传导与对接将拓展延伸到国内外合作企业,国内外相关企业通过产能、市场和技术三方面资源的传导和对接,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用值增加。

(3)国际产能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产能、技术和市场资源共享对接,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效用值高于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在与发达国家国际产能合作中,以我国转移产能资源、利用技术资源和部分输出市场资源为主;在与发展中国家国际产能合作中,以我国转移产能和技术资源、以及利用市场资源为主。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总体效用值要高于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国际产能合作是一种促进全球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进步,实现多方共赢和包容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克强.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J].学习与研究,2015(8):4-11.

[2]董小君.通过国际转移化解过剩产能:全球五次浪潮,两种模式及中国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14(55): 3-18.

[3]吴频.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开展国际产能合作[J].对外经贸实务,2015(5):4-6.

[4]卓丽洪,贺俊,黄阳华.“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外产能合作新格局研究[J].东岳论丛,2015,10(36):175-179.

[5]张梅.对外产能合作:进展与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2016(1):107-119.

[6]孙海泳.中外产能合作:指导理念与支持路径[J].国际问题研究,2016(3):85-94.

[7]夏先良.构筑“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J].国际贸易,2015 (11): 26-33.

[8]毛蕴诗,陈玉婷.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天生国际化企业持续成长研究——基于奥马电器的案例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36):114-121.

[9]熊勇清,李鑫,黄健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方向:国际市场抑或国内市场——基于“现实环境”与“实际贡献”双视角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5):129-138.

[10]陈虹,曹洪涛,等.科学引导企业走出去(专题深思)[N].人民日报,2015-09-21(7).

[11]彭中文,黄研.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25(5):57-60.

[12]Meyer K E, Wright M, Pruthi S. Managing Knowledge in Foreign Entry Strategies: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5):557-574.

[13]江小涓.大國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J].管理世界,2010(6):1-7.

[14]Hsieh C T, Klenow P J.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7.

[15]Kunc M H, Morecroft J D W.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under a Resourcebased Paradig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11),1164-1182.

[16]Montet C, Serra D. Game Theory and Economics[M]. Basingstoke,UK: Palgrave Macmillan,2003.1-15.

[17]McKee D O, Varadarajan P R,Pride W M. Strategic Adapt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A Marketcontingent Perspective[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89:21-35.

[18]Lin C,Tsai H L, Wu J C. Collaboration Strategy Decisionmaking Using the Miles and Snow Typolog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9):1979-1990.

(责任编辑:赵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