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

2017-05-27 19:19韩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奥斯维辛探究性高中语文

韩宁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实现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学习,有效处理文本、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效发挥学生主体阅读作用,大胆提问质疑,认真研读文本,有效解决阅读问题。本文通过“预习文本,创设情境,细读文本,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有效设计语文探究性阅读流程,实施高效探究性阅读教学。

一、预习文本,创设情境

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前,要求学生对文本预习,学习文本中的生字生词,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为探究阅读做好准备工作。文本预习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中,重视文本预习,学习文本的“言”和“意”,在预习中实现言和意的有机结合。通过预习文本,在课前整体了解文本,关注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应立足学生认知水平,结合学生预习现状,深挖文本有价值内容,为探究性阅读教学设计铺设基础。教师在探究教学中,从创设情境着手,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深入探究文本,加强文本、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创造学习。如,以《师说》为例,学生通过听范读,认真看文本,学习生字:谀(yú)、聃(dān)、苌(cháng)、欤(yú)、郯(tán)、传(zhuàn)、蟠(pán)、贻(yí),预习文本中的虚词“乎”、“而”、“之”、“其”、“于”、“也”,预习文本中的实词,如通假字“或师焉,或不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词多义“师”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二、细读文本,发现问题

细读文本是认真仔细的阅读文本,是探究性阅读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从阅读教学出发,细读文本,与阅读结伴而行,让学生从宏观整体把握文本,结合自身知识储备,调动思维,深入分析文本,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更深入全面理解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文章看似“矛盾”处质疑,对传统观点质疑,立足文本关键词语处质疑,打破陈规,大胆质疑,深入探究阅读。如,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中,学生在阅读中,初看这一标题似乎是矛盾的,课文是短新闻两篇,为什么其中一篇的题目却是《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呢?这就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带着质疑去探究。这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积极发言,然后提示学生解决问题。从专业角度看文本,奥斯维辛在和平年代也许真的是没什么新闻,但是就学生而言,这篇文本却不失“新闻性”,具体体现为:第一,博物館记录着过去“杀人工厂”的点点滴滴,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纳粹的罪恶,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二,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每天接待很多游客,他们在参观中领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三,在日常生活现象中,作者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学生在阅读中看到作者可贵的新闻记者使命感,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和他人交流,共享各自的阅读看法,以审视的视角评价观点,获得阅读正确认识,在合作学习中分享、接纳、互助。在探究性阅读中,不同的学生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篇文章阅读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动态调整阅读探究过程,大胆思维,积极探究,完成阅读任务。如,在《边城》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课文中诗人的写作背景和经历,充分想象联想,就文中“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的多种关系展开讨论,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从中感受湘西民间特有的风情美和风俗美。在教学中,班级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得出问题结论:文章经历“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的感情主线,通过分析雨巷“黑暗压抑的现实”、“革命事业陷入低谷”、“人生际遇遇上低谷”的象征意义,理解“我”知识分子、失恋者的形象和苦闷情感,分析“丁香般的姑娘”给人们带来的希望,理解文章中道出的痛苦和迷茫,理解诗人在文章中的心路历程,追寻对生活的美好理想。

猜你喜欢
奥斯维辛探究性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奥斯维辛集中营警世:要和平,不要战争!
70年历史铭记 奥斯维辛呼唤世界和平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