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

2017-05-27 12:17于婷婷
中文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模式图书馆发展

于婷婷

摘 要: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对图书馆的投资预算增幅经常呈现放缓状态,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再加之我国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来自新兴技术行业的各种激烈挑战等,都使用户对图书馆的内部资源管理和对外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不得不在有限的经费与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寻找平衡点。对于图书馆从业者来说,未来理想的图书馆发展模式究竟应该如何?这个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求证。

关键词:图书馆 发展 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54-01

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业界一直争议不断。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应坚持以原有的存储功能为主,其它业务为辅,否则就是对图书馆所具有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的一种弱化;有的学者则认为未来的图书馆业务应该超越现有工作的藩篱,尽可能的延伸、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不仅成为城市的“信息中心”、“文化中心”,还将成为社会的“交流中心”和“娱乐休闲中心”。其实无论以上哪种观点,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图书馆能不被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淘汰,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来自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外部对手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中生存下去,并继续保持自己在信息保存和社会传播媒介中的主流地位。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事实上,已经有人开始对实体图书馆的存续必要性提出质疑。这些人认为:在网络时代,与存储高效、低耗费、无限存储能力的网路资源相比,实体图书馆相对而言低效、高耗费、且存储能力小等问题已经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图书馆从业者,我们当然不能对自身存在的必要性产生动摇,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探索研究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助力整个行业的进步。

對于“图书馆2.0”时代的发展模式,业界一直观点众多。内涵式发展模式;均衡式发展模式;民生化发展模式;法制化发展模式;创新式发展模式等等,每一种模式都各有利弊。但总结起来,多是将焦点集中在图书馆应该以何为工作中心这个问题上。传统图书馆重“藏”不重“人”,所以服务以借还为主,内容较为单一;而现代图书馆推崇重“藏”更重“人”,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众所周知,在“大数据”、“云存储”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只是单纯比较存储、收纳能力,实体图书馆是无法与网络相提并论的。甚至图书馆想要发展,就必须在保持现有实体资源的前提下,借助这些技术手段将内部资源逐步数字化,以便解决存储空间日益紧张的问题。此外,借助网络搜索引擎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及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已经成为可能。这对图书馆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尽管也有业界学者指出网络让阅读“碎片化”、且缺乏系统性梳理,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重复的垃圾信息,对使用者并无裨益,但仍然无法阻止用户被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取用的庞大共享资源所吸引,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性。事实上就连提出这些质疑的的学者本身也无法完全拒绝使用网络。所以,既然来自于外部的竞争对手不可避免,那么图书馆就需要直面挑战,真正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上日程。

那么,究竟什么是以用户为中心?我们又该如何做到?这就涉及到如今业界学者一直在研究的一个涉及到阅读心理学的问题:5W1H。即:1.who:什么人使用图书馆?2.why:为什么使用图书馆?3.where:在何处使用图书馆?4.when:在何时使用图书馆?5.what:使用图书馆的什么信息?6:how:如何使用图书馆?

关于第一个问题:毫无疑问的,在重视公共资源的当今社会,任何人都有权使用依靠公共资源建立起来的图书馆。所以问题其实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会使用图书馆?”以现有的图书馆为例,除非是如儿童图书馆那样专门针对低幼年龄段读者的专科图书馆,否则即便是针对普通人的公共图书馆,也都需要用户具备最基本的阅读查新能力。至于如盲人、智力障碍、肢体残疾等少数存在阅读障碍的群体,受经费投入、人员水平等限制,非常遗憾的,国内目前还只有少数大型图书馆才会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职人员提供相关服务。而图书馆与网络相比的优势之一,就是在人上,实体的工作人员能够依据读者的心理变化、性格偏好等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也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因人而异的“差别化服务”。当然,网络在不同程度上也能部分实现这项功能,但相比于真正的工作人员,还是有所欠缺的;用户为什么使用图书馆?通常条件下,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少数人是为了休闲娱乐——读书如今也被很多人视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放松方式;何时、何地使用图书馆?这个因人而异,在网络没有普及的过去,毫无疑问的,要想读到免费的书籍就要去图书馆,但现在有了资源共享的网络和各式各样的信息终端,如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只要图书馆的软硬件跟上,几乎可以实现一键联通世界,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虚拟图书馆共享资源;使用图书馆的什么信息?这就涉及到“个性化服务”中的一项重要需求了。在高度强调个性化和隐私的今天,用户有权从图书馆获取任何他们想要的资源,而这跟他们的性格、喜好、背景、工作、文化程度等都有关系;如何使用图书馆?在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用户既可以选择亲临图书馆借阅实体图书,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进入图书馆的网站,分享数字化资源,或选择更为简单常用的APP应用软件,微信、微博等关注图书馆建立的虚拟空间,随时随地了解动态信息,当然也可以鱼与熊掌,兼而有之。以上这六点都是真正立足于使用图书馆的用户的角度在思考问题,这与过去完全不同。传统图书馆是“我提供什么,读者看什么”,以收纳保存为第一使命,读者其次;而2.0时代的图书馆是“读者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以用户需求为第一考量,收纳存储工作也都是紧紧围绕读者需求运转。这种位置上的转换才是真正实现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的先决条件,也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模式蕴藏着无数的可能,也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勇气放言某种模式就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任何一种理论学说的出现和论证都需要以大量脚踏实地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为基础。但最终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逐步验证是否可行。作为图书馆从业者,只要问题存在,对于自身工作的思考就不会停歇,对图书馆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也不会止步。

猜你喜欢
模式图书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图书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