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海晏心不宣保疆谋利箭在弦

2017-05-27 06:45李艺
中文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海洋权益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为捍卫海洋权益和保护海外利益而逐步建立起走向远洋的“蓝水海军”。面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海上力量和权力的迅速膨胀,一些国家瞬时恐慌和焦虑起来,抛出了中国海上威胁论的不利论调,尤以南海问题紧张度骤升。我们既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将大力发展海权,坚决维护合法的海洋权益。

关键词:南海问题 中国威胁论 海洋权益

中图分类号:D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17-01

从“韬光养晦”到“中国崛起”,中国秉承着“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与海外各国通力合作,为实现全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而勇猛精进。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使得中国的海外利益得以扩大,一时间,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外交新思维”、“中国正在崛起”的讨论不绝于耳,这让有些国家“紧张”、“猜测”甚至“眼红”起来,他们对中国强调的和平发展战略以及防御性国防政策视而不见,却放大中国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重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巨大的海外利益是我国国家利益的自然延伸,必须得到维护和发展,中国政府以“和”之心致力于“河清海晏”,但对于任何威胁或损害中国海洋权益与安全的行为,我们必将沉着应对。

一、千年南海话沧桑

从历史上来看,南海问题由来已久。东汉杨孚在《异物志》中载到:“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三国时期万震著的《南州异物志》也有“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的记录。两条史料如出一辙般记述了古人所言的“崎头”是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由此可见,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初步了解并熟悉了南海的基本特点,而“涨海崎头”也是指南海诸岛的礁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关注南海问题,南海航线一直被日本视若“海上生命线”,正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身蕴藏的巨大资源潜力。南海地区也被一些西方战略国家称之为“亚洲的地中海”和“第二个波斯湾”,更有甚者提出了“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各周边重要海峡,谁就控制了整个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大胆论断。

二、纷争互起问题生

而如今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威胁论”甚嚣其上。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宣扬、鼓噪其南海主张,拉拢其他域内域外国家共同联合对华施压,并举行了两次极具挑衅意味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扩张声势。另一方面,美国搭东盟的“便车”,用共同的政策来制衡中国在南海所谓的“咄咄逼人”态势。东盟各国于是纷纷采取“软平衡”或“制度性平衡”战略来应对局势的变化,其中东南亚几个主要国家倾向将“离岸平衡者”进一步引入地区安全架构中,甚至有些国家不惜做西方国家的马前卒,处处与中国为难,这正中了美国政府的“下怀”。同时,美国媒体也发表报道称中国在南海相关岛礁的“陆域吹填”是中国“海上威胁”的最新佐证。甚至有美国学者提出中国正在“扩张南海,滥用人权”的言论。这些安全谬论冲击了原有的海洋安全秩序,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从与东南亚国家睦邻友好的大局出发,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各项原则,坚定地维护和促进国际法治,但这并不表明中国政府会轻易放弃南海的领土主权和任何海洋权益。中国政府这一系列主权争端行为被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的社会学教授REX LI称之为是一种“新的自信”,这种自信也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对美国的战略地位以及现有的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挑战。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就多次挑起钓鱼岛主权纠纷。从主权归属来看,纵观历史,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隋书·流求国传》载称:“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鼋鼊屿,又一日,便至流求。”该书中称钓鱼岛为高华屿。1221年南宋王象之所著《舆地纪胜》一书也提到钓鱼台、赤屿。明朝1403年时编撰的《顺风相送》一书中最早记载了中国人利用钓鱼岛赴琉球的史实,书中记载的名称为“钓鱼屿”和“赤坎屿”,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钓鱼岛、赤尾屿。种种史实证明,中国先民是最早发现并利用钓鱼岛,远比日本人“发现”这些岛屿要早约500多年。而日本政府蓄意通过“先民间后官方”的策略性途径,制造了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所谓“既成事实”,称钓鱼岛为“无主地”,希望通过国际法中先占原则来获取钓鱼岛及其周边岛屿的主权与既得利益。并且,安倍政府还企图利用价值观外交来刻意制造“海洋大国”与“大陆国家”间的对立,妄言中国钓鱼岛及东海维权活动是以“武力”改变现状,不断地通过官方文件、媒体舆论大肆渲染公然制造“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日本带来不适应甚至惊恐,引起了日本政府“战略焦虑”,这种焦虑逐渐演化为“战略冲动”。日方不顾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强占钓鱼岛,否认二战侵略历史,不顾国际舆论强行修宪放开自卫队,妄图侵占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百般纠缠抵赖,形成对中国领土主权及海洋维权的严重挑战。日方政府一再针对中国,安倍内阁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利用“重要影响事态”、“存立危机事态”和“灰色地带事态”三个核心概念颠覆原有的安保体制,把南海争端与朝鲜半岛、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等紧密联系起来,在制度上彻底摆脱了和平宪法和国会在对外动武问题上的牵制和掣肘。“中国威胁”已成为日本制定各类安保政策的最重要借口。

中国政府在十八大以来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并相继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力图全面推进周边外交,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然而美国、韩国、日本的诸多媒体却将“一带一路”倡议形容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旨在建立“一带一路”的基础上,面向东盟和中亚等地区进行对外投资和发展扩张。美国媒体认为中国试图通过这个“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来成为美国那样的“真正的超级大国”。我们必须看到,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利于中国向西打开出口,化解东面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重返亚洲和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对中国发展进行遏制所造成的压力。在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上,我们迎难而上,毫不退步,且长期以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充分尊重相关国家的自主权,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仍将秉持上述原则,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完全根据本国利益自主做出决断,来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三、结语

在發展海洋上,中国将始终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原则,倡导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安全新观念,共建共享和平、美好、和谐的海洋世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利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不会“海上称霸”,更不会构筑“自我孤立的长城”;中国不会谋求在亚洲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更不会试图恢复昔日的“中央王国”;中国不会主动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也没有试图建立一个“美国式的霸权”或取代美国霸权;中国对“冷战”不感兴趣,对个别国家杜撰故事,炮制新闻的行为,中国也无意出演他们自编自导的“好莱坞大片”。中国的崛起不仅不会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构成竞争或威胁,反而将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我们将始终与其他国家一起与时俱进、和谐共处,以谈判和友好磋商的方式与各方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维护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作者简介:李艺(1991-),女,汉族,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助理,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攻领域:古代史与海洋文化。

猜你喜欢
中国威胁论海洋权益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权益问题研究
澳两大报告打脸“中国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