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读书氛围,微信营造

2017-05-28 19:45田希城
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记录卡群里读书

田希城

各种激励措施失效

2016年春天开学不久,全班50个学生,我只收上了5份阅读记录卡。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况,我当初的梦想被击得粉碎。一年级刚接这个班时,我就梦想着:利用六年的时间,带领孩子们阅读大量书籍,这样下来,这群孩子肯定会有一个厚重的阅读积累。因此,在一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就郑重其事地跟家长们讲读书的重要性,并且还讲授了一些激发孩子读书兴趣的小策略,比如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经常带孩子逛书店等等。为了促进学生读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专门设计了阅读记录卡,要求家长每天督促孩子阅读,并按时填写阅读记录卡……可是一年下来,交阅读记录卡的学生越来越少。我曾询问过那些没交的孩子,有的说,自己没读,家长不给记录;有的说,自己读了,家长没空记。这显然是,家长没有起到督促作用。甚至有的说,妈妈不让读课外书,只让学好课本就行了。这句话如晴天霹雳,让我震惊不已:现在怎么还有观念如此落后的家长?

仔细想来,我校所处的位置为城乡接合部,学生家长大多数为进城务工者或者个体户。一来,他们接受的教育文化程度低,视野不够开阔,对看似跟学习毫无关联的课外阅读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二来,他们都忙于生计,很少会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更别提阅读了。要想改变家长们对阅读的偏见,很难!因为他们已经是成人,本身固有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为了刺激家长,我曾经把完成得好的学生的阅读记录卡发到群里。这个方法很凑效。第二日,收上的阅读记录卡有所增多,不过有很多是应付的。没过几日,经常不交的还是恢复到了以前的老样子。

于是,我又想出了各种激励措施。每填写一天的阅读记录卡,可以获得一枚班币;每月评比一次“读书之星”;期末颁发“读书之星”奖状……结果,仍旧无法调动起孩子们在家阅读的积极性。

微信带来的启示

这使我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孩子为什么在家不读书呢?通过与学生和家长谈话,我终于找到了根源——多数家庭没有阅读氛围。如何才能打造家庭阅读氛围呢?微信的使用给了我很大启示。我的微信好友里面,有班里全部的家长,我每天都会看到他们在空间和朋友圈里发信息,比如有家长发到某地游玩拍自拍照后,其余家长会留言——“下次游玩,我们一块儿去啊”;比如有家长发购买物品的信息后,会有家长留言——“从哪里买的,我也想买一件”;比如还会发一些自己美好的或者糟糕的心情,有家长会关切地问“亲,怎么了”等等。这些80后的家长们,俨然成为了手机控。微信,使班里家长们彼此之间更加密切,俨然成为了一个大家庭。既然他们有时间晒这些东西,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晒自己孩子读书状况呢?为什么不让“读书”把家长们联系起来呢?于是决定在班里启动一项行动。

“60天读书行动”启动

一次语文课上,我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60天读书行动”。

有学生问:“老师,‘60天读书行动是啥意思啊?”还没等我张口回答,一位“快嘴”同学说:“这还不懂,就是读60天的书。”

他这一说可不得了,所有学生都叽叽喳喳说了起来。

“也就是在这60天里,我们只读书。”

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60天读书行动,简单地说,就是在家读60天的课外书,从4月1日一直读到5月30日。”

另一位同学说:“这还不简单,我每天都读。”

我说:“你每天都读,怎么能让我们知道你每天都读呢?你的阅读记录卡呢?一次没交。”他面对我的一连串追问,目瞪口呆。

我接着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在家读书,你怎样才能证明你在读书呢,我又怎样知道你读了书呢?”

有同学说:“填写阅读记录卡。”

我说:“上次,只收了5份阅读记录卡。读了,不写阅读记录卡,我们都没法知道你读书,怎么办呢?”

没有学生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我启发他们说:“你们的家长,每天都在干什么?”

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说:“玩手机,刷朋友圈。”

有同学灵机一动说:“我知道怎样才能让大家知道我们读书了,只要让家长把我们读书的样子拍下来,发到朋友圈不就行了吗?”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你的想法真棒,跟我想的一样。对!只要你们的家长往咱们班级群以及他们的朋友圈一发,不但我知道,而且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你在读书了。想加入‘60天读书行动的请举手。”45位学生举起了手。

“好!这45位学生就先加入‘60天读书行动,从4月1日开始,就正式行动,我今天就告知你们的家长,

让他们为你们拍照片,晒照片。”

2016年3月底的一个下午,我在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则消息:60天读书行动,为了进一步促进你的孩子读书,你的孩子自愿加入了“60天读书行动”。只需要家长每天把孩子或家庭读书的照片在家长群里或朋友圈里晒一晒,即可完成一天的任务。活动时间为2016年4月1日至5月30日。

没想到,当天下午放学一小时候后,就有学生家长在群里晒出了孩子读书的照片。过了没多久,其余的家长也纷纷晒出了孩子读书的照片。参与人数超出了我的想象。嘿,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就这样,我们的“读书行动”,便行动了起来。

微信群、朋友圈,热闹非凡

每天晚上,家长们都会把孩子读书的照片传到微信群里,发到朋友圈里。我每天下午回到家,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微信群、朋友圈,看一看他们读书的样子:有的在自家店铺里读,有的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读,有的男生干脆赤着膀子读,有的端坐在书桌前读,有的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读,还有的在书店里

读……就这样,孩子们读书的背影,被家长们每天用手机记录着。

用心的家长还用海报制作软件,将照片制作成海报发到群里。微信群、朋友圈,不但成了孩子们读书样子的大比拼,而且成为了家长们美图功底的大比拼。如李文倩家长在美化孩子读书照片的基础上,还写上了“60天读书计划之李文倩读书第15天《中国神话故事》”等字样。这张读书海报,连连受到大家的称赞,其余家长也效仿起来。家长们不但晒照片,还评论,“刚子恒,读书真认真!”“瞧!赵子墨一身肉肉,哈哈!”“郭子奇读书时,灯光有些暗,要注意保护眼睛!”等等。

家长们往微信群、朋友圈传照片可用心了,一天没落。就这样,微信群、朋友圈,营造出了一个个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

阅读氛围熏陶了他们

一次,我跟于睿寧谈话,他告诉我:“我让我爸爸给我拍照片,他正在玩电脑,说找你妈去。我找我妈去了,妈妈正在洗衣服,说待一会儿。很显然,都不想给我拍。我就对我妈说,我加入了‘60天读书行动,你得给我拍啊,我已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加入了。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才给我拍的。”我在群里,特意表扬了于睿宁:他主动要求自己的父母为自己拍读书照片,并且一直坚持读书。这一表扬不得了,从那之后,从来没有间断过。

不读书的学生也逐渐读了起来。有一位学生在家几乎不看书,当自己看到群里有许多同学的读书照片后,也主动要求妈妈给他拍读书的照片。后来,他妈妈在上传了孩子读书的情景,并自豪地写道:“皮孩子也读书了!”有许多家长看到其他家长往群里传照片后也督促着自己的孩子读书:“上传一张读书照片,跟上大部队的进度。”家长们还留言称赞,这是好的办法,是治愈懒惰的良方。

有转到其他学校上学的同学看到了,大家每天读书、晒读书的照片,十分羡慕,也主动加入了进来。

无意中,我在一家长的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在家不看书,我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了。”

我把这句话告诉给了班里学生,并打趣地说:“孩子们,为了能让你们的家长发朋友圈,你们在家努力读书吧!”同学们都会心地大笑。

在孩子的影响下,有些家长也加入到了读书行动中,每天与孩子一起阅读。

两个月过去了,我们的行动已经结束。可是每天,家长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往群里或朋友圈里晒孩子读书的照片,即使是在周末,也不落下。浓厚的阅读氛围,就这样一直保持着。美丽的读书背影成为了家长群、朋友圈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记录卡群里读书
我爱读书
一滴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输电线路验收记录卡的推行实践
推行党员奉献记录卡制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