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17-05-28 08:49金学月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言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金学月

摘要: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深受广大媒体受众的青睐,并形成了群体表达的有力传播途径,给媒体受众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净化媒体语言,积极发挥新媒体语言的优势,就可以让新媒体语言对广大受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让新媒体正统的思想教育,成为抵御反动、消极、腐朽思想入侵的平台,成为强势文化争夺的主阵地。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特点

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对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现代人来说,网络电视、对话链、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报纸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已经对广大受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新时期媒体受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对传统生活的冲击

(一)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特点,突出表现为: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和虚拟性的特点(见表1-1所示)。

(二)新媒体的话语权

新媒体成为现代人表达思想情感的有力通道,社会中人与人距离因传播技术的提升而不断拉近。它是舆论的镜子,具有极化效应,又是强势文化争夺的阵地。

1.舆论的镜子

传播技术及其互动、去中心化等特征,使手机、博客、播客、移动音视频等新媒体形态,成为人们表达自我、宣泄情绪的新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压力,保证了现实主体的文化权利。与此同时,电子媒介的议程设置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得以实现。与传统媒介不同,它更显著地将个人、局部、群体的关注上升为普遍、整体、全球的焦点,为现实社会安排了一个又一个出人意料的文化热点。

2.极化效应

新媒体空间中,既存在“传播——反馈”的传统媒介互动形式,也包含BBS、QQ、MSN等丰富多样的人际互动、群体互动、小组互动。因而,从表现形式来看,新媒体更具有可信性、接近性和人情味,也为持有相同观点的人群聚集和相互影响创造了条件。互动建立起的集群内部会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重整意见群体,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认为,由此会产生一种叫做“群体极化”的效应。我们看到,不管是网络社区,还是BBS,一种意见的形成,常常会通过“顶”、“置顶”等方式受到有共同兴趣爱好者的追捧,形式上首先凸显为某种代表性、压倒性言论,进而放大影响,演变为一种主导文化意识,推动言论极化效应的产生。

3.强势文化的争夺

中国网民总数目前已达2.53亿,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一个显著特征是:30岁以下年龄段一直是构成主体。这一群体有不成熟、冲动、另类的传播倾向,随时可能在新媒体“言论自由市场”和“思想集散地”中脱颖而出,引发社会文化的躁动。而新媒体文化植根于西方文化,其思想表达方式上也必然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两相互动,传统、主流价值观的生息繁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二、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语言特点对媒体思想教育的冲击

新媒体语言以其混杂性、简洁性、直观性、模糊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媒体受众的青睐。然而,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强正统的思想教育,抵御反动、消极、腐朽思想的入侵,更显重要。

国内最知名的网站,一直都把艺人绯闻放在显要位置,名曰吸引读者眼球,实则散布的是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因此,媒体语言要净化,不要一味照搬套用港台演艺界的俗称,如文体界,巨星、天皇、神、爷、祖等,就差没喊爹了。媚外心理作祟,没有了大国尊严,盲从国外命名等,让五千年文明扫地,简直就是文化汉奸行为,亟待整顿规范。多种媒体,常把低俗新闻放在醒目版面,这会引导读者或网民趋向低级趣味上。电视文艺作品,过分宣扬小民追逐蝇头小利的阴暗面,本应是摆地摊一级的低趣,竞然堂而晃之进占很多媒体的主流。

而反观我们的文化宣传,对宣扬国魂英雄,国家荣誉、大国民意识、社会公德教育,却乏善可陈。对文体徘闻应少占篇幅,国家的伟大复兴应从意识形态,从文化入手,大力弘扬正气、向上、荣誉、正统、高尚、尊严、清廉、节俭、公德、公益、博爱、正能量,广电文化部应带头导向,不能因经济利益而丢掉正统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大国尊严,失了正统和传承,五千年文明古国,雅而不媚,优而不炫。

三、新媒体语言冲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新媒体语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之间已经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进行有效沟通完全有可能在我们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形成交流的障碍。媒体受众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直面新媒体语言的挑战,并积极汲取新媒体语言的“话语优势”,积极利用新媒体语言开展工作,方能使媒体受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

(一)走进新媒体,掌握新语言

网络化生存方式对当代人的自由反叛意识进行了极度的释放,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有其独特魅力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是感性而不是理性。即使是虚幻的空间中,人的社会性被大大淡化,但人对美好心灵、美丽人生的追求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在网络空间中人的社会性约束的淡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无法再向人灌输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戒律、虚假的道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会产生语言差异,原因之一就是现代人已经步入网络生活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而教育者却还没有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走出来去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要适应网络这种全新的教育环境,媒体人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这是进入网络生活的前提。同时,媒体人只有了解现代人的网络语言体系,适应现代人在网上的交流方式,才能更敏锐地捕捉现代人的思想、心理动态,把握现代人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

(二)提高语言技巧,凝结教育特色

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还被人们使用,就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分析和理解现代人在新媒体语言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更真切地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态史的演变过程。新媒体语言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教育者如果不学习和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习惯于传统的说教方式,与现代人开展沟通交流时不但无法被认同还可能引发逆反心理,无法有效地达到教育效果,从而失去新媒体阵地的主动权。因此,媒体人要巧妙结合新语言,体现自我特色,实现传媒作用。职业是特色,文化素质是特色,思想修为是特色,用词用语是特色,手段表情是特色。如国家领导人把“施政纲领”概括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这就很符合新媒体传播形式。所以媒体人也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既讲求口头语言的通俗生动,又保持书面语言的严谨规范,认真锤炼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成鲜明且有效的教育特色。

(三)规范新媒体语言,构建和谐新媒体文化

“新媒体语言”与“新媒体文化”的关系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媒体语言现象是新媒体带来的,是新媒体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新媒体语言是新媒体文化的载体,影响制约着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校园新媒体文化传播对于青年大学生锤炼思想、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开放意识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切实加强思想引导工作

利用媒体平台等新载体改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媒体平台可以创办论坛、沙龙等栏目,使媒体受众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选择性学习;可以进行调研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及时了解受众对重大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看法观点等等。这样受众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加到新媒体文化建设中,同时避免广大受众把对新媒体语言的创造变为对新媒体的沉溺。

我们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新媒体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新媒体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媒体工作者要积极充当新媒体文化的引领者,牢牢掌握新媒体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在新媒体文化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引导方法,提高引导水平。

四、结语

新媒体语言特征给媒体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积极发挥新媒体语言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为广大受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平台和丰富手段,提高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新媒体语言对广大受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让新媒体正统的思想教育,成为抵御反动、消极、腐朽思想入侵的平台,成为强势文化争夺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胡丹,车溪.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01:14-16.

[2]徐晶,胡雨霞,李玲.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36-38.

[3]张金鑫,张国启.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逻辑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5,02:86-88.

猜你喜欢
语言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基于师生语言特点研究谈数学助学课堂
浅析俄语科学语体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