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卿与吉林宁安农工银行

2017-05-30 09:52陆桂娜天津
中国钱币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国银行

林 皓 陆桂娜 (天津)

图1

2016年初,在上海的一次交流聚会上,笔者见到泉友展示的一枚少见的“吉林宁安农工银行壹圆”未签发纸币(图1)。是品长120、宽75mm,奉天太古山房石印,无水印。正面主色调为蓝黑色,左侧为“火车轮船图”、右侧为“火车运输图”,上方边框中央为“吉林宁安县”字样、框内上方有“宁安农工银行”字样,票面正中央为面额“壹圆”、左侧边缘为纪年“中华民国六年二月造”,因未签发右侧边缘无号码;背面主色调为蓝色,票面正中央为“火车运输图”,下方边框中央“奉天太古山房石印”,四角为面额“壹圆”及阿拉伯数字,整体印制较为粗糙。这枚纸币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笔者的好奇心,于是多方查阅资料,对该纸币进行了初步考证。

一 关于宁安农工银行的考证

民国4年(1915)10月8日,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为扶助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和劝工兴商、活泼金融起见,呈准公布《农工银行条例》46条,规定:“农工银行,以通融资财,振兴农工业为宗旨”,“以一县境为一营业区域,在一营业区域内,以设立一行为限。”在经济主管官员对德日等国考察的基础上,11月21日,总统袁世凯颁令《农工银行条例》,并于财政部内设立全国农工银行筹备处,以王大贞、陈昌谷二人为筹备处主任,孙多森、秦士伟、李友连、卓定谋等四人为筹备处议员,负责统筹各省农工银行的设立及推进事宜[1]。

宁安,古称“宁古塔”(满语,“宁古”汉译为“六”,“塔”汉译为“居址”,合译为“六居址”,指当时宁古塔地区的六个部落),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为牡丹江市下辖的县级市,东与穆稜市毗邻,西与海林市交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接壤,北与牡丹江市相连。唐代时渤海国在此建都上京龙泉府,在今宁安市渤海镇有城池遗址。清康熙五年(1666)宁古塔城从旧城(今海林市)移至新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于宁古塔副都统辖区的三岔口(今东宁县三岔口镇)设置绥芬厅,清宣统元年(1909)升改为绥芬府,移驻宁古塔城,清宣统二年(1910),以府治宁古塔城取义,改为宁安府。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2年(1913)改为宁安县,隶属吉林省。后经多次区划及隶属调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8月,划归黑龙江省直辖。

民国6年(1917)5月,吉林宁安县农会会长孙彦卿等发起组织宁安农工银行,股本十万元,先缴五万元拟具章程送请财政部核准注册,经县知事验明资本,实收大洋五万五千元,于民国7年1月1日开业[2]。

二 宁安农工银行发行的纸币考证

宁安农工银行所发行纸币,今日所见只有两种,即民国6年壹圆券与民国6年叁角券(图2、3)。

与未发行票相比,壹圆行用票右侧边缘处为冠字号码,职章位于下方两侧,右侧印文为“农工银行”,左侧印文为“总经理印”,左右边栏的空白处加盖“每一元付十吊”字样。

叁角券与壹圆券图案细节完全一致,仅刷色不同而已,叁角券票面主图为红色,左右边栏的空白处加盖字体漫漶不清,根据壹圆券加盖内容推测应为“每一角付一吊”字样。

除叁角券外,根据东三省纸币一般券别结构的特点,推测至少还应有壹角券及伍角券存在,但在壹圆券之外,是否还有更大面额主币,由于资料所限,需待新的物证或资料来印证。

图2 宁安农工银行壹圆行用票(2015阳明拍卖·江南藏韵)

图3 宁安农工银行叁角(2015嘉德春拍)

从面值看宁安农工银行纸币应以(吉林永衡)小洋为本位,与钱帖(吊票)固定兑换率为“壹圆兑换十吊”,其流通范围不出宁安及其周边县市,关于这一点,在汪清县志中亦有记载:“私帖是一种商人交易的记账方式,年终结算时由债务者开具支付的票据,信用可靠,汪清县只在1920年流入了宁安农工银行发行的小洋票和珲春商会发行的钱票。”[3]

三 关于孙彦卿其人的考证[4]

孙彦卿(1862~1935),绰号“孙小辫”,奉天(沈阳)昌图县人,基督教徒,是宁安一方之地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孙一生多次兴办地方工业,对近代宁安民族工商业的开发建设有所贡献,且早期思想比较开明,辛亥革命时期曾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过商震等革命党人。日寇入侵东北后,孙彦卿亲自赴哈恭请日军进驻,引狼入室,终于陷进汉奸的泥潭,成为可耻的民族罪人。

孙彦卿幼时家境贫寒,只读过一年私塾,在昌图老家曾学过银匠手艺,后因生活所迫与胞弟结伴来宁安后独木河(现石岩乡爱路村)给一个大地主吃“劳金”(做长工)。因自幼走南闯北,为人处世机灵乖巧,孙彦卿得到东家的赏识。弟兄俩吃了几年“劳金”之后,积下一些钱财,通过放高利贷的手段在短时间内积累下“第一桶金”,随即自立门户,雇工放贷,前后近10年,两人积蓄下一笔可观的资本。

光绪十年(1884),孙彦卿经人推荐入股“元合盛”酒局,元合盛东家马喜贵(回族,革命烈士马骏之父),为宁安商界著名人士,精通商务,识人善任,孙因办事干练,不到一年被提升为“三厘份的管帐先生”。

光绪三十年(1904),孙彦卿募集资金与人合股在南江沿(现200团址)开办“新华(一说兴华)两合公司”(主要业务为面粉加工,俗称南火磨),招聘职员、工人等30多人,孙自任主事,每天大约可加工60石麦子的面粉。

光绪末季,因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根吃紧,为应付市面交易,宁安副都统庆禄提议各商号可出些“帖子”作为银根不足之补充。自此各商号竞相印钱,在宁安流通。孙彦卿精于买空卖空,趁机吞进大批资财,又吞并宁安最大的“广成公”钱庄,垄断了宁安市面金融兑换行情。

“广成公”钱帖共有壹佰文、贰佰文、叁佰文、伍佰文、壹吊、伍吊、拾吊、壹佰吊等面值,只能在宁安县境内使用,发行总额约为500万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孙彦卿凭借宁安商会之权(孙时任宁古塔商会总理)和教会的背景,以整顿钱法为名,“蛊惑众商关闭,以挟官作主,不使广成公之帖”,将广成公商号钱贴停用,以达到欺骗民众的目的;绥芬厅于当年11月27日 查封广成公财产,并晓示宁古塔城众商开业贸易,规定除票面叁佰文、伍佰文的广成公小贴暂由商会兑换官贴外,市面尽用吉林官贴,致使广成公钱贴200余万吊“阻滞民手”;次日中午,民众数千人持贴赴商会兑换官贴,孙彦卿拒不兑付,愤怒的民众砸毁商会家具门窗后,转赴孙开设的新华(一说兴华)小火磨买面,因火磨拒收广成公钱贴,民众激怒,哄抢面粉20万斤、小麦2 000余石,孙雇俄人枪伤民众3人,暴乱中火磨锅炉爆炸,厂房被焚。绥芬厅同知李达春因“事先未能预防”,未派兵镇压而被撤任。

民国元年,孙彦卿以一万元哈大洋入股裕东公司(俗称东火磨,是宁安规模较大的一座面粉厂),后于民国5年被推为董事长。在开办南火磨、东火磨期间,孙还个人投资开设“公益和烧锅”并经营房地产;民国14年办起一座规模较大的服装厂,在东大街买下一片房产出租商号“德顺兴”;民国19年,孙与人合资成立了“宁海运输公司”,使宁安第一次出现了运输事业,并出资在宁安和海林间的海浪河上建一座木结构桥梁。孙彦卿一时成为社会名流、商界巨子,并当选吉林省议员。

长期以来,因看到宁安境内镜泊湖的水利资源丰富,孙彦卿一直计划修建发电厂,利用山里的自然资源,建木材加工厂和造纸厂,甚至规划在敦化和宁安之间修筑铁路。然而这些规划仅靠孙彦卿自身的财力是难以实现的,于是他与日本合资修筑宁海铁路、并成立了旭东伐木公司和富宁造纸公司。这一出卖镜泊湖和当地森林资源的行为,终于激起了宁安人民的强烈反抗。民国13年(1924)在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马骏的领导下,爱国学生联合社会各界人士上街请愿,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揭露孙的卖国行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护路运动”,使得孙与日本人合谋筑铁路、建电厂和造纸公司的计划终致破产,维护了我国的自然资源和领土主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出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孙彦卿于次年3月,密约大同佛教会骨干杨华同去哈尔滨敦请日军进驻宁安。5月4日,关东军伊田(四郎)部队入侵宁安,随即在宁安成立了日本宪兵分遣队、宣抚班和伪警察保安大队,并将宁安县政府改为宁安县公署。在日寇全面接管宁安之后,曾有人推荐孙出任维持会长,孙因畏惧抗联,权衡再三不敢赴任,其前后只当过两次商会会长。孙本人多重政治立场,投靠日寇却又与抗联保持一定的联系,与土匪也有交往,是个四面见线、八面见光的人物,日军占领宁安后,曾一度把司令部设在孙家大院。

孙彦卿卒于民国24年(1935),终年73岁,其坟墓坐落于宁安精神病院南侧,四面石柱,坟体以水泥浇注。其墓后被盗掘,出人意料的是,墓中并无金银财宝,只有一部圣经和一个十字架。而宁安农工银行结局如何亦于史无载,不过从广成公钱局的下场也不难管窥一二,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实物及资料面世,从而对宁安农工银行有更全面的认识。

注释:

[1] 沈飞:《中国农工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 《收藏》 ,2012年第5期。

[2] 周葆銮:《中华银行史》 ,第三编实业银行第三章农工银行,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80页。

[3] 《汪清县志》(1909~1985),第 263 页。

[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牡丹江文史资料第5辑》1989版,第277~290页。

猜你喜欢
民国银行
江西银行
记忆银行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把时间存入银行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风烟,尺素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