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应用试验初报

2017-05-30 10:48陈建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桃园防控

摘要:在兰州桃园投放梨小食心虫迷向素,观察其对梨小食心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桃园连续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的第3年,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比第1次应用当年减少16倍以上,比应用前1 a减少了25倍以上;梨小食心虫折梢率比应用第2年降低7.7%以上,平均蛀果率降低5%,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迷向素;防控;桃园

中图分类号:S436.6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7)09-0004-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9.002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Application Experimental of Grapholitha molesta Pheromnein Peach Orchard

CHEN Jianjun

(Institute of Fruit and Flower,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observe the control effect of Grapholitha molesta,pheromone of Grapholitha molesta put in peach orchard in Lanzhou.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ird years of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Grapholitha molesta Pheromone in peach orchard, the number of attracting Grapholitha molesta adults reduced 16 times more than first applications, reduced 25 times more tha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year before. The top-breaking rate of Grapholitha molesta is 7.7% lower than second years, the average fruit decay rate decreased is 5%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Grapholitha molesta;Grapholitha molesta Pheromone;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ach orchard

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又称东方果蛀蛾、桃折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简称梨小,是世界性的主要蛀果害虫之一[1 ],已成为我国许多果区常发性重要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包括桃、梨、李、苹果等果树[2 ]。近年来受气候、生态、耕作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梨小食心虫在甘肃省各果区逐年加重,防治困难,已成为桃园头号害虫。目前在防治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而过度用药带来了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果品农药残留量增高等一系列问题。性信息素防治的一大优势是其高选择性,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田间天敌种群,一些发达国家应用面积较大,我国近年来才开始示范性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控是通过在果园内多点、高剂量人工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合成化合物,形成弥漫性信息素气味的环境,使雄蛾的嗅觉系统长时间接触高浓度性信息素而处于钝化,失去对雌虫召唤的反应能力,或使其无效的定向飞行,错过交尾时间,雌雄虫交尾几率大为降低,导致1代种群密度锐减,从而达到防治目的[3 ]。

梨小食心虫在甘肃省中东部地区1 a发生4代,世代重叠[4 ],以幼虫为害桃树新梢和果实,造成新梢折断,钻蛀果实后果实变黑腐烂,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生产中果农为控害保果,针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每年用药普遍在8次以上。频繁使用化学药剂虽可控制“梨小”的危害,但却易引起果园天敌大量死亡、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和果品农药残留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2014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对梨小食心虫具有高效防控作用的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并连续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桃园进行试验,以期获得良好的防控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桃园,面积 2 hm2。主要栽培品种为陇蜜9号、陇油桃1号和陇蜜5号,株行距为 2~3 m×5 m。土壤为壤土,果园管理良好,树势中庸。

供试梨小食心虫迷向素(240 g/瓶),由南京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每年涂放2次,间隔时间为80 d,涂放密度30点/hm2,每点2.0 g。将迷向素膏体用木柄涂抹在树冠外围2/3高处的枝杈。2014年开始全园涂放。第1次涂放时间为每年的3月底或4月初,即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出现前;第2次涂放时间为6月20日前后。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水盆式诱捕器,桃园布设密度为90个/hm2,间隔15~20 m,挂置高度1.5 m,用以诱集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从2011年开始至2016年结束,每年在涂抹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前挂置,每30 d更换一次诱芯。从悬挂诱捕器开始,每5 d 调查记录各诱捕器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后清理诱捕器内的虫体,直至当年诱集不到梨小食心虫成虫时结束。果园每年喷药2次,第1次为3月下旬,全园喷5 °Be石硫合剂1次;第2次在5月上旬,喷药防治蚜虫。

采用五点法选取5株树,从5月上旬首次发现梨小食心虫蛀梢开始,每5 d 调查记录每株树的新梢数量和梨小食心虫蛀梢数量,随即剪掉蛀稍部分,直到10月不再有新的蛀梢出现。7月中旬、7月底以及8月上旬,对各阶段成熟的陇油桃1号、陇蜜5号和陇蜜9号3个品种各选取5株,采集所有果实,分别调查果实成熟时各品种的梨小食心虫蛀果情况,记录蛀果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

通过对2011 — 2013年连续3 a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诱集结果(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桃园梨小食心虫全年共4个发生高峰期,世代交替明显。越冬代成虫出现在3月底或4月初,高峰期出现在4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3代成虫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各年份因物候期差异以及各阶段的温度差异,各代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成虫的发生量各代也不同。同时从图1还可以看出,各年份越冬代成虫发生量相对较少,到5月份,由于越冬代基数少加之果园喷药,诱集到的第1代成虫量也相对较少。7 — 8月份,诱集到的第2代、第3代成虫数量明显增加。

2.2 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后成虫数量的变化

桃园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后,梨小食心虫成虫量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2014、2015年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量同样出现了4个高峰期,但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明显减少,这是由于梨小食心虫迷向素性信息素干扰了越冬代雌雄成虫的交尾,从而导致第1代成虫种群的密度锐减。7 — 8月份,随着桃园梨小食心虫迷向素性信息素浓度的逐渐降低,同时由于梨小食心虫迷向素性信息素的释放受温度、光周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6 - 7 ],其对第2代、第3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干扰作用也逐渐减弱,成虫获得交尾的几率也有所增加,以至于第2代、第3代成虫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随着梨小食心虫迷向素的连年应用,极大的降低了梨小食心虫的基数和种群密度,到2016年,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已经很少,各代成虫在数量上已无明显差别,梨小食心虫已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数量范围内。

桃园使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之前3 a和使用后3 a的成虫数量观察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在桃园仅用药2次的情况下,2011 — 2013年诱集到的成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桃园使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后的2014 — 2016年,诱集到的成虫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2016年全年所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比2015年降低87.5%,仅为2014年诱集量的6.16%,与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应用之前的2013年相比减少了25.2倍。

2.3 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折梢的影响

2015年和2016年,調查了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后桃园梨小食心虫折梢情况,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从5月中旬开始,梨小食心虫折梢首次出现,并一直延续到10月初,期间折梢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2016年各时期梨小食心虫折稍率明显低于2015年,平均折梢率降低至7.7%以下,这与2016年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成虫量小于2015年的调查结果相符。

2.4 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对不同熟期果实蛀果率的影响

2015年和2016年,调查了试验桃园7月中旬、7月底和8月上中旬成熟的3个桃品种梨小食心虫蛀果情况,结果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3个不同熟期桃品种2016年蛀果率均低于2015年。分别于7月中旬、7月底和8月上中旬成熟的陇油桃1号、陇蜜5号和陇蜜9号3个品种,2016年平均蛀果率比2015年分别降低了0.57%、3.5%和10.93%。这与2016年桃园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较少、折梢率发生较轻的调查结果相符。可见以7月中旬成熟的陇油桃1号蛀果率最低,其次是陇蜜5号、陇蜜9号。

2.5 常规化学方法与梨小食心虫迷向素防控的成本比较

以笔者多年的防控经验,单纯采用化学方法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全年需用药5次左右。连续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的第3年,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折梢率以及蛀果率均显著降低,使梨小食心虫对桃园的危害降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化学药剂结合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应用,全年化学农药使用减少了3次,以每次化学药剂成本600元/hm2计算,全年可节省农药成本1 800元/hm2。梨小食心虫迷向素成本为1 500元/hm2,相比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可节约成本300元/hm2,果园用药成本降低了10%。同时每次喷药节省用工1个,全年仅梨小食心虫防治就可节省用工3个。可见梨小食心虫迷向素的应用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应用成本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化学药剂。

3 小结与讨论

桃园使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后,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迷向效果明显,可有效的干扰雌雄成虫的交尾,从而迅速的降低桃园虫口密度。桃园连续应用梨小食心虫迷向素第3年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比应用第1年减少16倍以上,比应用前1 a减少25倍以上,且应用后第3年比应用后的第2年梨小食心虫折梢率平均降低7.7%,平均蛀果率降低至5%,有效的控制了梨小食心虫对桃园的危害。

梨小食心虫迷向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在桃园应用后减少了化学防治用药次数,节省了用药成本和劳动力投入,且使用简单、方便、省力,对人畜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1 a只需在树上涂放2次,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梨小食心虫防控方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涂抹的迷向素膏体受风吹、雨淋、果园操作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干裂、脱落现象,需要加涂。

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在兰州桃园最早出现在3月底或4月初,此期正值桃花始露红期,也是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这个时候涂放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可有效降低第1代梨小食心虫基数。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具有高选择性,其作用原理只是干扰和阻碍了雌雄成虫的交尾,从而降低了虫口基数。同时,梨小食心虫迷向素在桃园使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间接的保护了果园内的各种自然天敌,因此其对桃园非靶标害虫也会有间接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涂洪涛,张金勇,陈汉杰,等. 应用性信息素缓释剂迷向防治桃树梨小食心虫研究[J]. 果树学报,2012,29(2):286-290.

[2] 徐 妍,吴国林,吴学民,等. 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研究及应用进展[J]. 现代农药,2009,8(3):40-44.

[3] 王向阳,曹翔翔,胡本进,等. 缓释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J]. 中国植保导刊,2011,31(2):38-40.

[4] 陈建军,牛茹萱,赵秀梅. 兰州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2015,35(11):32-35.

[5] 杜明进. 张掖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J]. 甘肃农业科技,2013(5):55-56.

[6] 徐 妍,吴国林,吴学民,等.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囊化及释放特性[J]. 农药学学报,2009,11(1):65-71.

[7] 李咏玲,韩福生,张金桐.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综述[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6):51- 54.

猜你喜欢
桃园防控
桃园打鸟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桃园建植时品种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桃园寻梦
“室”外桃园
诗意从何而来?——废名《桃园》艺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