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坐标中把握党的建设新方位

2017-05-30 13:51袁赛男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9期
关键词:改革发展

袁赛男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各种风险考验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坐标中准确把握党的建设新方位。

面对全球治理的深刻变革,亟须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从世情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革新全球治理制度、提升全球治理能力、重塑全球治理秩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党需要面对的新任务。同时,我国又“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普遍对我们党在全球治理变革中的作用有新的期盼。这就必然对我们党如何顺应新的国际形势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统筹自身发展压力与全球治理责任,需要我们党有更大智慧。随着我国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外围渐趋核心,为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已成为必然之势。但是,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意味着中国必须为国际规则载体和平台运行担负更多成本。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提出的比较高的、不太符合中国实际的要求,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极大压力。当今的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发展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如何在秉承量力而行原则上,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大智慧、大谋略,这都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执政党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重要考验。

平衡发达经济体与新经济体之间的利益诉求,需要我们党有更大担当。维护、获取、增进自身利益是任何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标。但由于现行全球治理制度是美欧等传统大国霸权的产物,以除旧布新为特征的全球治理改革必然会受到旧有体系受益者强烈抵触。而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等“新”治理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观意愿却日益迫切。最后结果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利益诉求之间的巨大差异必然引发两大阵营长期的摩擦与博弈。而要在这场利益摩擦和博弈中,降低风险提升收益,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有世界眼光、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整合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现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为全球治理改革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党有更大贡献。全球治理期待大国担当与合作。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执政党,在发挥“中国智慧”方面肩负特殊的使命,拥有独特的优势。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和而不同、合作共赢”国际合作观等诸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都得到了各方积极回应。这些都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設这个世界”的创造性回答。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共产党还应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成为全球经济治理方向的引领者、治理力量的培育者、治理进程的推动者,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面对改革发展的时代重任,亟须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从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是我国已处在从实现发展向完善发展、发展大国向发展强国、追随赶超向创新引领跃升的新起点上。在这“关键一跃”的特殊阶段,新老问题交织,复杂矛盾凸显。问题越多、矛盾越复杂、改革发展任务越艰巨,就越要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我们党治国理政要有新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必须让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这表明,要推进改革发展的整体步伐,必须凝聚13亿多人民共识。但是,同改革开放初相比,当前的中国少了孤立与封闭、匮乏与落后,却多了利益的纠葛、观念的激荡。如何在坚持“求同”与“存异”相结合基础上找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改革发展热情?这就需要有新的智慧、新的勇气和新的谋划。

破除改革发展阻力,我们党治国理政要有新魄力。当前,随着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一些地方、某些领域的改革出现了久议不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的新问题、新阻力:一是担心改革风险大、难度大,宁可消极观望,维持现状的“怕改革”阻力;二是担心改革触动现有利益格局,不愿改革也不敢改革的“不改革”阻力;三是假借改革之名行部门之便,导致改革改而无效或越改越乱的“伪改革”阻力。这三种阻力是典型的为官不为、为官不正、为官乱为现象。站在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要继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我们党就必须拿出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亮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努力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党治国理政要有新举措。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们努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补齐民生短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上取得明显成效。但改革的可能红利与实时红利、改革的实际成效度与现实获得感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拿出新举措,拿出真金白银,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稳步迈进。

面对任重道远的赶考命题,亟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从党情看,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地位没有变,但党员队伍组成结构、执政条件、执政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要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就必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做出新的回答。

党员结构变化对党的先进性构成了新考验。到2016年底,党员总数已达8944.7万,超过七成是改革开放后入党的党员。在和平年代,生活的改善、环境的宽松,更容易让人降低要求、放松警惕,甚至上演“温水煮青蛙”的悲剧。决定党的战斗力的,不仅是党员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如何教育好和管理好庞大的党员队伍,把党员的数量优势化为我们党的巨大执政优势,把世界最大政党化为世界最强政党,这是新时期党员结构变化为执政党建设带来的新考验。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自身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锋队政党,有着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但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仍有不小差距,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到今天,还有许多必然王国需要我们去闯去试去探索,还有许多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我们落实落实再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党既要有“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的实践思维,又要具备“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实践策略,更要有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实践本领。

党内自身问题对党的执政形象带来了新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改进作风、持续深入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同时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处心积虑钻制度空子,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给党的执政形象带来新危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要想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继续取得胜利,我们党就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唯其如此,才能跳出政权兴衰的历史周期律,才能保证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本栏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