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密度试验

2017-05-30 18:18王琳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陇西县密度

王琳

摘要:在陇西县进行了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5 cm ×25 cm条件下,白条党参根长26.9 cm,根直径0.83 cm,一等品率41.56%;折合产量最高,为9 370 kg/hm2。可以得出,在陇西自然生态条件下,党参50 cm地膜露头栽培最佳株行距为5 cm × 25 cm。

关键词: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密度;陇西县

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7)09-0039-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9.013

The Experiment of Outcrop Cultivation Density with Width 50 cm

White Film Covered of Codonopsis pilosula

WANG Ling

(Longx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Longxi Gansu 748100,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of outcrop cultivation density with width 50 cm white film covered of Codonopsis pilosula are studied in Longxi coun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ighest yield is 9 370 kg/hm2, the root length is 26.9 cm, root diameter is 0.83 cm and the first grade rate can reach 41.56% when the plant spacing is 5 cm×25 cm.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um plant spacing of outcrop cultivation of with width 50 cm white film covered of Codonopsis lanceolata is 5 cm×25 cm under the na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 in West Gansu.

Key words:Codonopsis pilosula;The outcrop cultivation of width 50 cm white film covered;Density;Longxi county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植物,陇西县为白条党参主产区之一[1 - 3 ]。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是甘肃省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0 —2012年通过不同气候区域多点试验研发的一项增产优质效果突出的地膜栽培技术,较传统露地栽培增产29.75%。该技术有效解决了当地春季干冷气候严重影响种苗发芽出苗的难题,且幅宽50 cm的地膜两侧露头栽植比较适合党参等栽植密度较高的中药材,确保了有效株数,显著提高了党参的产量及品质。为进一步完善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技术,2013年笔者开展了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密度筛选试验研究,旨在总结出该栽培模式的最佳种植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白条党参种苗由甘肃省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选择苗龄达到1 a、根长10~20 cm、根直径1~3 mm的中、小苗移植。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陇西县南部二阴区的碧岩镇龙川村和西北冷凉干旱区的柯寨乡柯寨村2个(碧岩、柯寨)示范点,试验地均为山地梯田,土壤为黄绵土,前茬分别为玉米和马铃薯,地块平整,地力均匀。上年夏秋季耕翻2次,移栽前将腐熟优质农家肥45 000 kg/hm2、尿素22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600 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排列,设4个密度处理。处理1株行距为 5 cm×25 cm,处理2株行距为10 cm×25 cm,处理3株行距为15 cm×25 cm,处理4株行距为20 cm×25 cm。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4 m×5 m)。采用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于4月4日采用平栽移栽,移栽前按行距50 cm在两边分别放线,然后用铁锨将地表土铲去5 cm,将所铲土均匀平放在沟的另一边,形成两边高中间略低、坡度5° 的U型曲面。后按试验设计株行距将种苗尾对尾、苗头朝两侧外平行摆苗,摆完后,用铲出的土均匀覆盖于摆放的种苗上,覆土厚度5~8 cm。然后整平垄面,用幅宽50 cm、厚度为0.007 mm的强力地膜覆盖,边覆地膜边压土,覆膜时使种苗苗头向外露1~2 cm。完成第1行移栽后留10 cm小沟,开始移栽第 2 行,以此类推[4 - 5 ]。白条党参生长期中耕除草4次,分别在6、7、8月份各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75 kg/hm2,其他管理同当地大田。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挖。采挖后测定根部经济性状,统计一等品率并测产。白条党参一等品为根长≥30 cm、根直径≥1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党参根部经济性状的影响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党参根长在碧岩试验点以处理3最长,为27.2 cm,在柯寨试验点以处理2最长,为27.5 cm;党参根直径在碧岩、柯寨试验点均以处理3、处理4最长,分别为0.87、1.00 cm。多重比较分析表明,根长碧岩试验点平均为26.9 cm,柯寨试验点为26.8 cm,地点间差异不显著;处理之间处理2与处理1、处理3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差异显著;处理1、处理3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平均根直径碧岩试验点为0.84 cm,柯寨试验点为0.94 cm,地点间差异极显著。处理之间处理3、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均与处理2差异显著,与处理1差异极显著;处理2与处理1之间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处理对党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通过表3、表4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白条党参折合产量在碧岩、柯寨2个试验点均以处理1最高,分别为9 430、9 310 kg/hm2;一等品率为41.56%~41.58%。多重比较分析表明,白条党参折合产量碧岩试验点平均为8 585 kg/hm2,柯寨试验点为8 530 kg/hm2,地点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处理折合产量为7 820~9 370 kg/hm2,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白条党参一等品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陇西县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中,不同密度党参一等品率差异不显著。株行距为5 cm×25 cm条件下,白条党参根长26.9 cm,根直径0.83 cm,一等品率41.56%;折合产量最高,为9 370 kg/hm2,与其他密度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以得出,在陇西自然生态条件下,党参50 cm地膜露頭栽培最佳株行距为5 cm×25 cm。

参考文献:

[1] 聂玲霞,张双定. 陇西县党参栽培技术规程[J]. 甘肃农业科技,2016(10):85-87.

[2] 管青霞,李城德. 白条党参栽培技术规程[J]. 甘肃农业科技,2016(8):83-85.

[3] 陈向东,刘效瑞. 甘肃白条党参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J]. 甘肃农业科技,2011(10):53-55.

[4] 李有林,管青霞,姚彦斌. 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蒙古黄芪的影响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6(3):39-42.

[5] 陈来红. 党参地膜高垄平栽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112-114.

猜你喜欢
陇西县密度
陇西县玉米病虫害种类及农药使用情况调查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浅析陇西县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对脱贫攻坚的推动作用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八方呼应 九转功成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密度应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