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2017-05-30 04:15朱生永
中国商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

朱生永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特色成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对于不同地区来说,依靠当地农产品特色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成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各个地区如何依据自身实际找准定位以及如何制定与之配套的发展策略,已经成为目前关系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特色农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110-02

特色农业是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而形成的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它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莱芜地处山东省中部,辖莱城区、钢城区两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2246.33平方公里,人口135.16万,是山东省最小的地级市。全市耕地面积59229公顷,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加上四季分明的暖温带气候,使莱芜成为全国著名的粮菜果畜生产基地。莱芜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有:莱芜生姜、白皮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和白花丹参等。

1 莱芜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2016年,莱芜生姜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量32万吨;大蒜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22万吨;花椒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2万吨,鸡腿葱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4.1万吨;白花丹参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干参2500吨。

莱芜农产品特色鲜明,其生姜以块大皮薄、色泽光亮、丝少肉细、辣味芳香驰名中外,被国家列为名贵产品和中国蔬菜优良品种;与生姜齐名的莱芜白皮蒜:瓣大质细、辣味芳香、极耐贮藏;莱芜鸡腿葱:质地鲜嫩、辛辣味浓,是烹调菜肴的上等佐料;莱芜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不仅是提炼高级食用香精的优质原料,而且是上等的调味品。

莱芜大红袍花椒、生姜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均被评为名牌产品。1998年,莱芜花椒、生姜的主产区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生姜之乡”。

莱芜依托特色农产品发展起来的加工企业有240多家,以当地农产品为交易品种的经贸企业超过300家。其中,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业务的企业有187家,特色农产品年交易额45亿元,全行业产值110多亿元,全市特色农业种植户超过20万户,涉及40多万农业人口,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近80%;特色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常年保持在2万人左右,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2 莱芜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莱芜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既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同时又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初级产品占主导,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低。在诸多特色农产品中,莱芜生姜和白皮蒜以出口为主,花椒、鸡腿葱还有白花丹参以国内销售为主。但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初级产品都是主流,占比在80%以上,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品价格波动大。比如,莱芜生姜价格在2014年时,行情到过18元/公斤,而2015年就回落到了5元/公斤,2016年则基本稳定在3元/公斤的价格水平上。在历史上,莱芜生姜曾于1997年创造出20元/公斤的天价,但随后一年价格便回落到2元/公斤的水平,可谓是“过山车”行情。莱芜大蒜也不例外,价格高时能卖到10元/公斤,价格低时只能卖到1元/公斤,同样是“过山车”行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是很大的。价格高时就盲目扩种,一扩种价格就下跌;价格一下跌又开始收缩种植面积,反反复复;几年平均下来,农民的收益并不高。

(2)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偏低。在莱芜特色农产品体系中,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不足20%,而且产品主要集中在腌制品上。比如,腌制鲜姜、大蒜制品,此类产品销路狭窄,主要面向国内低端农贸市场,市场容纳量有限。档次稍高一些的加工品则以寿司姜片、姜丝、蒜粉、蒜片和蒜米罐头为主,是当前莱芜特色农产品加工中的精品,产品可以外销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洲市场,但数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当地的山东万兴食品、东井食品、汶源食品等少数企业之中,年出口总额不足5亿人民币,只占整个特色农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

(3)农户分散种植,抗病害能力差,品牌意识弱。莱芜生姜、白皮蒜、花椒、鸡腿葱在整个地域内广有种植,但在集中度和规范化种植上还有很多不足。在病虫害防治措施上,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农民往往是各自为战,各显其能,最终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另外,莱芜对产品的名品意识不强,不重视品牌价值。与莱芜紧临的章丘则把自己的大葱品牌做到了极致,凡是正宗章丘葱都是盒装的,有名称有标识,不再散卖,身价由此而倍增。而莱芜无论是做出口生姜、白皮蒜,还是做内销的花椒、鸡腿蔥,都无名无姓,甘为平庸,致使品优价不优。

3 莱芜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莱芜要充分发挥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就必须在多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努力改变以初级产品为主的销售模式。莱芜特色农产品的价格每过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过山车行情,既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又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莱芜要破解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只能在农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当前,莱芜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上虽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程度偏低,技术含量不高。莱芜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快蔬菜腌制品的发展,扩大其规模和影响,将莱芜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腌制菜生产基地。此举一方面可抑制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另一方面可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莱芜可充分发挥现有农产品精加工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规模,形成完整产业链。政府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生产寿司姜片、糖醋蒜以及烘干蒜片、蒜粉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产品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境外市场开拓力度,使产品在站稳日、韩等亚洲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在西欧、中东、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另外,企业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使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的糖醋蒜、咸味寿司姜片以及保健价值较高的黑蒜产品进入综合商场和超市,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做好规范化种植和品牌文章。一方面,莱芜需在特色农产品种植方面制定出一套实用性强的规范和标准:在种植规模上合理规划,在病虫害防治上制定统一标准。杜绝农民盲目种植和用药,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当地需积极利用、发挥好自身特色产品品牌,在品牌宣传上下一番功夫,把生姜、白皮蒜、花椒、鸡腿葱的名头打出去,以名品效应推动产品销量。

特色农产品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不能完全靠天吃饭,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做到因势利导,企业做到合理开发,才能真正发挥出本地产品的优势,创造出特色,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李英平,孙雷雷.莱芜市名特农产品基地生产组织模式调查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2(4).

[2] 吴清玲,焦健,等.浅谈莱芜市生姜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国果菜,2012(9).

[3] 谷永芬.我国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11(8).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