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票号的历史地位

2017-05-30 05:58高洁
中国商论 2017年8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票号

高洁

摘 要:山西票号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做为现代银行业的前身,从清代和近代以后,在资金运转、存、汇、兑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本文主要对票号的历史地位进行探讨,分别对票号与近代工商业、清政府及近代工业交通的关系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了解票号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票号 历史地位 近代商业 近代工业与交通业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169-02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经晋商经营开拓业务,名声大噪,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控制着全国金融。其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

山西人最早经营票号项目,且创造出一系列辉煌的历史。世界最早的票号便是平遥古城中的日升昌记,而最鼎盛时期,平遥城中仅票号就有22家,他们的分号遍布全国50多个商贸城市,可以说是真正的“汇通天下”,控制了全国的金融网络。这段时间使晋商走上了历史最高点。

正是山西票号在中国金融史占据着“执牛耳者”的地位,所以,其对中国金融史、中国历史进程都起着重要作用。票号潜移默化地凭借其内部管理制度、外部运营体系,奠定了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1 票号发展了工商业

1.1 票号完善了工商业内容

从票号经营汇兑开始,工商业者就是其最广泛的顾客来源。这是由于他与票号遍布各地的特点相适应,双方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因此票号与工商业产生了强烈而紧密的关系。

19世纪,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萌芽,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商业越做越大,许多商号在若干城镇设有分庄或练号,从事长距离的贩运贸易,资本在城镇间调拨频繁。这与票号分布的特点相一致。

同时,一些大的商业组织,是商业和工业混合企业。他们一般都是前店后厂,在产地加工,到外地销售。在山西这种商业主要包括盐业、冶铁业、茶行、药材行、烟行、颜料行等行业。第一家山西票号日升昌前身——西裕成颜料庄亦是如此。因此,二者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模式是一样的。

一些大商业,在进行商贸活动时,也长期兼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而且这种情况无论在帐局、票号发生前和发生后都一直存在。

正是由于大商业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是票号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主要顾客。

在当时,无论是通商口岸还是内地商埠,票号都主要同大商业联系。这表现为票号为大商业汇款量比前期大量增加。京师商品来自上海和各商品产地,每次都为商业汇去大量款项。如京城著名绸缎庄瑞蚨祥,日升昌为其在六月初五至十月二十五日由京汇沪5340两,同年八月初五和月底又为其由京汇沪10300两。开封和周家口是京商采办粮油重要产地,从九月初十至十月二十五日,日升昌为同心德、公万泰、祥和泰、同兴公等5家字号汇汴银两27600两[1]。

这说明从事贩运贸易的店铺,资本融通大,票号同他们联系广,因而票号业务发展,盈利增加。

1.2 票号促进近代产业的发展

票号不仅与传统意义的工商业有很大关联,同时与中国近代以来的新型工商业也有很大关联。

随着洋务运动在全国的开展,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近代产业,受洋务运动的影响,其产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民族资本工业三方面。

据统计,截至19世纪9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的制造枪炮、船舰和弹药的军工业19个,花费仅仅4500万两,雇佣工人1万到1.3万人;民用工业23个,资本1700万两,雇用工人2万余人;民族资本工业共创办大小不同的企业136个,资本约500多万两,雇佣工人3万人左右[2]。所有这些机器工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面临着资本短缺的问题。而因为票号居于全国银行业的重要地位,所以或多或少都同票号有联系,或汇划经费和资本,或借款,成为了机器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

例如1866年,左宗棠奏准设立福州船政局时,其费用除开办工厂的费用外,日常所需经费均由闽海关供给。而福建政府在承担众多税款时已显疲惫,并多借助于票号的帮助,福州船局的费用几乎全部来自于票号对其的贷款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当其所聘用得法国专家回国时,船政大臣沈葆祯请准奖励和路费共需银15万两,要闽海关筹拨。闽海关因税款不敷,于1874年1月29日,向福州票号挪借8万两,才送法国人启程[3]。

可见,票号对民用工业的借款、汇兑等服务活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机器工业的过渡起着促进作用。

票号与民族资本工业的关系更为亲密。因为许多民族工业本身就是票号或票号的资本家投资的。

而票号和军事工业的关系则不同于前二者,因为军事工业的性质,国家并不允许普通商业或资本家对其进行投资或入股。所以,票号与军事工业并没有任何关系。

票号除了对工业进行贷款、汇兑,直接投资国家工业外,还参与了许多企业的招股行为。

这主要源于当时有许多实行股份制的厂家,他们不仅在本地招股,而且也需在外地招股。一个新筹建的厂家,一来尚未取得社会信用,二来在外也无办事机构,如何能在外地招股呢?于是,资本家就开始利用票号社会信誉高、分支机构较多、联系面广的优势,委托票号为其代招股本和经收股本。

例如云南铜矿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是清代铸币铜料的重要供应地。这里曾设招商局,三年间招股甚菲,后将招股事宜,“则专委天顺祥商号四品衔候选同知王炽等,分赴川、广、汉口、宁波、上海等处招股。其招集之法,则按照商规,以出股之多寡,管厂事之轻重,周年六厘行息,三年结算,再分红利,皆于天顺祥商号凭折支取。”

总之,票号通过其资金不停的注入进入工商业市场,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壮大。

2 票号支撑着清朝财政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京饷无法及时派送,戶部上奏皇帝,责令使用票号进行汇兑。之后,京饷、协饷以及洋务运动的经费、各地捐纳的赈灾款项中都有票号的身影。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的财政运转成为票号最主要的业务之一。

1862年~1893年这30年间,票号共汇兑官款81408180两,京饷占75.5%[4]。甚至像蔚字五联号,直接控制着江西至上海、河南至上海之间的所有往来政府费用(京饷)的运转。

但是,票号汇兑官款虽主要是京饷,但并不是可以汇兑所有省份的京饷。由于清政府的内心芥蒂,在不受战争影响的省份,一直还维持着过去的运转方式。

可见,票号一度支撑着清政府的正常运转,维持着清政府的运行,这是普通金融机构未曾作出的贡献和无法超越的地位。

3 票号发展了近代工业和交通业

3.1 票号与近代工业的关系

票号业诞生于山西,而山西省在近代工业方面一直面临着一大难题,即所有的开矿、制铁权都被英国公司占有,因此要发展近代工业,需先赎回晋省的开矿、制铁权,为此需分4批赔清赎款,共1375000两。当时山西地方当局因摊派四国借款和庚子赔款,地方财政十分拮据。而保晋公司总经理渠本翘运用他的权力和影响,使得“各票庄均认先行挪借,以免失信外人,而保晋省名誉”,按期交付了第一次全部赎款。当时人们评价“若当日票商不为助力,吾恐今之矿区犹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势力早已横行于我山西之境内矣!”

可见保晋矿务公司在此次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针对票号与全国的近代工业的关系,集中表现在票号对工业的贷款、汇兑和招股等方面,上文已有介绍,就暂不赘述。

3.2 票号与交通业的发展

票号同铁路建设最初的联系,约发生于1891年汇兑铁路经费银两。当时,清政府组建官办铁路,曾派各行省每年上缴5万两的铁路经费。这项经费,由各省解交天津北洋大臣或直隶总督衙门兑收,所以差不多都是票号汇兑的。甲午后,清政府发行股票(债券),一些行省推销股票银两拨充铁路经费,也是由票号汇兑的。

而晋省煤炭资源丰富,欲开矿藏,必先兴办铁路。

同蒲铁路的修建,就与票号有很大关联。为筹措修建铁路的费用,曾在京三晋会馆与京官等复集会议筹招股事宜。同蒲铁路股息原定四厘,“兹增为周年八厘”,并以省“盐斤加价、烟户抽捐、土膏业捐、差徭提款、斗捐加抽五项,为每年保息之用”。由于股息提高,众商踊跃认股,至宣统二年(1910)初,票号各商认股60万两,其他各商认股40万两,加之渠本翘出面向各票号借款57万两,合计得款150余万两,决定先修省城太原至平遥一段线路。未几,辛亥革命爆发,轰动一时的修路活动,因战乱和市场恐慌而停歇,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因此,票号为铁路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票号与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信息传递,在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瞬变的情况下,对银行业经营关系极为重要。

一直以来,中国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是通过民信局传递的。起初,以山西平遥、祁县、太谷为中心基本形成这样几条邮递路线:一条以京师为转运站,一条以汉口为转运站,一条以成都为转运站,一条以平遥为转运站[5]。

在这几条邮递路线中,存在许多弊端,路线迂回,传递时间延长,最终使有些信息失去了价值。

票号经民信局传递书信40年的经验教训,迫使它要设法改进信息的传递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具体改变如下。

一是把在汉口和成都的平遥、太谷、祁县三帮票号联合起来,采取轮流经理、雇用专足的方式传递各家票号的往来信件。这样做使所有信件都成为快信,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

二是随着电报事业的发展,利用电报传递信息。电报在各城镇的开设,票号为工商业开办了电报汇兑,避免了票汇、信汇不及时的缺陷,为大商业紧急用款提供了便利,同时票号信息传递更为敏捷。

综上所述,票号在自身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制度逐渐完善,规模日益壮大,其在各行各业中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也日益明显。也正是得益于票号对工商业、近代产业、交通业和信息业的影响,使得当时的中国社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后来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建辉.山西票号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2]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8.

[4] 李永福.山西票号研究[M].北京:中華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5] 张正明,张舒.晋商兴衰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票号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汉代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地位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