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合文化与商业精神

2017-05-30 08:09王雪艳
中国商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和谐合作商业

王雪艳

摘 要: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蕴含了“和谐”、“合作”等精神内涵,对于塑造优秀的商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寻求和合文化与商业精神二者的融合性,将“和合”的文化内涵阐述与商业品德和商业行为的实践相结合,提升对传统文化和商业精神的理解和践行意识。

关键词:和合 商业 和谐 合作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137-02

和合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在中国源远流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组委会前主任程思远先生指出:“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国外也讲和平、和谐,也讲联合、合作。但是,把‘和与‘合两个概念连用,是中华民族的创造”。

商业精神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商家和企业经商理念、价值目标、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主要外化在商业品德和商业行为中。商业精神的塑造对增强企业实力促进高效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和合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和商业品德、商业行为的内在需求是相统一的。学习和借鉴和合文化深厚的文化资源能为建设和弘扬优秀的商业精神提供民族传统文化养分,是营造和谐的商业氛围,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的重要文化基础。

1 和

“和”包含有“和平”、“和谐”、“和睦”等意,体现“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精神实质。儒家学派尤其追求“和”的境界,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的理念和内涵融合在商业品德和行为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1 与自我身心和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谐的第一个层级是人在自身对人生观、苦乐观、荣辱观等的认识和自我道德素质的完善需求上追求心与身关系的“身心和谐”。经商之人要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规范自身的行为。首先要有看待财富的正确态度,人是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财富的多少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能一切向“钱”看。其次要坚持获取财富的准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了获取利益的道德性与正义性。追求勤劳致富、智慧生财、诚信经营。摒弃唯利是图,通过坑蒙拐骗、投机取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获取不正当利益;罔顾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滥用阴谋诡计,偷税漏税,走私、诈骗等不择手段的行为。

1.2 与他人和谐共处,提倡“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

市场环境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膨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掺杂了更多的利益,被逐渐物化。“和”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追求“人际和谐”,人与人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商业行为中的人际关系和谐主要包括:商家与消费者的和谐、商家之间的和谐。企业要本着“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来协调关系,创造“人和”的良好环境。商家生产、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消费者购买商品,享受服务,二者利益相连,各有所求,各有所得。商家要尊重消费者的价值追求和选择,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待客文明礼貌、细致周到。正视同行间的利益之争,肯定他人价值追求的合理性,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不顾他人的生存和发展,做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事。孔子提倡“因人之利而利之”,根据他人的利益要求而成全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要成功、发展,也希望别人能成功、发展,主张彼此和平共处、和生共荣。中华商圣胡雪岩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上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非常看重人际关系,善于化敌为友。恪守不抢同行饭碗,不对人落井下石,不与同行结怨的原则,化解了很多矛盾和危机,也为自己赢得了朋友和生意场上的好声誉。

1.3 与自然和谐共存,注重生态效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商业时代,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对自然不知节制地索取、只知利用不懂保护的行为导致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和合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孟子·梁惠王》语“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墨子提出的“兼相爱”,都表达了人与万物共存,善待自然的思想。人与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同属生命共同体,人类应当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为自身营造一个和谐平衡的生存发展环境。商业生产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之间达到和谐状态。如果只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生态效益,不考虑生态环境,更谈不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 与社会和谐共荣,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个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和谐。在从事经济活动和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要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自觉地把企业的发展与命运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联系在一起,不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把社會利益置于对立地位;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能有大局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社会为商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必要的支持,企业也要以自身实践回馈社会,造福社会。在经营行为上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以公平、公正、诚信的商业道德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在支配财富的原则上不炫富,不浪费资源,不败坏社会风气;能够“富好行其德”,以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仁爱之举引领社会风尚;积极投身到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事务中;对社会怀有责任感,爱国济民,在大灾大难面前勇于担当。

2 合

“合”具有“配合”、“合作”、“团结”等多重含义,与“和”的意义也有交集之处。“合”的思想在商业行为中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2.1 合作共赢、互利互惠

商场中任何个人的利益与需求都与他人利害相关。恶意竞争只会导致市场环境恶化,各自利益受损。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如果能在公平、公开竞争的同时,奉行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同行业之间或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能收到互惠互利、共生共荣的效果。“范蠡贩马”是历史上最早奉行协同竞争,合作双赢的经典例子。范蠡初到陶邑时得知吴越一带需要好马,便动了贩马的念头。但如何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将马匹安全运到吴越是个棘手的问题。对此,他想到一个妙招,故意张贴愿意用自己的马队帮人免费运送货物的榜文成功吸引到常年贩运麻布的巨商姜子盾。借助姜子盾的势力,马匹连同货物顺利到达吴越,卖了一笔好价钱。这个例子启示人们要学会借助他人之力弥补自己的不足,相互合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早已由竞争型转化为合作型的今天,合作共赢符合市场和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摒弃“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点,在竞争中合作,寻求商业伙伴谋求共同进步。

2.2 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合”还有聚集、聚合之意,聚众人之力合众人之心,形成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凝聚力。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精诚合作,团结一心,就能形成团队精神,鼓舞斗志,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行业之间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互帮互助,有利于结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在商海中同舟共济。尤其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更需要同行同业紧密联合,齐心协力开拓市场,赢得优势,合作制胜。

和合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融通能有效化解商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种种矛盾和危机,并能成为商家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谋求长足发展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 颜毓洁,雷超,王兴东.试论企业和合文化的作用及建设[J].商业时代,2010(32).

[2] 王育平,吴志杰.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探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 陈勇.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思考[J].伦理学研究, 2006(3).

[4] 商魂.和气生财与合作发展[J].大陆桥视野,2006(9).

[5] 胡一.中华和合文化的现实价值[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5).

[6] 程思远.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为“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N].人民日报,1997-06-28.

[7] 濮阳华子.中华商圣[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和谐合作商业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