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创业能力研究初探①

2017-05-30 12:18王明明
中国商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经管类专业创业能力

摘 要:创新驱动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而创业能力决定了创业的总水平和成功率。本文从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入手,对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创业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学习能力较强,但实际创业动力不足,对专业知识实践运用以及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对此就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过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创业能力 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183-02

1 创业能力的构成

1.1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对于创业能力的构成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业能力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斯蒂文森强调机会和信心,他指出“创业是一个人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所以,有三个方面的能力对于创业非常重要,即觉察机会、追逐机会和意愿以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和信心”;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在对100多家企业研究之后,提出领导者应该具备7种能力,即洞察力、首创精神、感召力、参与、应变能力、个性和言必行等[1]。我国学者郁义鸿认为,“创业是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因此创业者必须具有奉献精神,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胡旭微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应该包括把握机会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用人能力、学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2]。

1.2 创业能力的构成

在参考国内外主要专家、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包括三方面,即行为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1)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指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时的应对能力,他与情商的内涵有很多共同之处,是保证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风险承受能力、坚忍不拔和处理危机能力、主动性、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及沟通能力等。

(2)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以快捷、有效的方式获取准确知识、信息,并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自身经验的能力。但对于一名成功的创业者来说,光有学习能力,掌握很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学习能力转化为创新,即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不断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3)专业能力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创业者的专业能力与所选择的创业项目是否有结合点,一般应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选择。创业者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创办企业中主要职业岗位的必备从业能力、接受和理解与所办企业经营方向有关的新技术能力、把所掌握的各方面的知识运用到本行业实际的能力[3]。

2 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创业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创业能力简单来说是创办一家企业的能力,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创业者的胜败,一旦机遇来临,具有较高创业能力的人更能顺利创办起自己的企业,并将其发展起来。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天然就具备进行创业教育的土壤,所以先了解經管类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对于后期全面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长春4所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2.1 创业意愿的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度很高,在被调查的370名同学中,有309名同学表示他们对创业很感兴趣,仅有61人表示对创业没有兴趣。但理想和行为总是有差异的,当机会摆在同学们面前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创业。问卷中针对“我愿意失去一些经济收入,以实现自己创业的想法”这一问题持赞成态度的同学占41.6%,而持反对观点的同学占26%,32.4%的同学持有的是中立态度。可见,学生们的创业精神并没有创业意愿强烈,这正好符合实际情况,虽然同学们会满腔热血地参加创业培训,可一旦需要自主创造机会进行锻炼时,却很少有人愿意付出牺牲和努力。

2.2 创业能力的结果分析

为了测试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创业能力,本文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共设计了20个相关问题,并对问题给出:非常不认可、比较不认可、一般、比较认可、非常认可五个选项,依次按1、2、3、4、5计分,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个问题的分值,平均分值越接近5,表明大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越突出。表1为此次调查中部分问题的计算结果。

(1)行为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的行为能力总水平表现一般,每个问题的平均值都在4分以下,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同学们在对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这对创业很重要;其次,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危机情况的应对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做事的谨慎度还是很高的,机警是创业者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最后,从第6个问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未来情况的预测能力很欠缺,此方面需重点加强。

(2)学习与创新能力

大学生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表现在问题7和问题8上的分值较高,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研究式的学习,带着好奇、探究和怀疑的学习,才会取得创新的成果[4]。

(3)专业能力

由问题9的结果可知,同学们的知识转化能力还可以,这与现代教育成果有一定关系,因为各高校都在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好,问题10的平均分值才有3.12,所以在创业教育中应重点加强这部分教育。

3 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目前的创业能力,最终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尽管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会有一定偏差,但对我们未来的研究仍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

3.1 加强创业教育意义重大

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并非要求每名同学都要创业,因为创业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存在两个层次,第一,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鼓勵和帮助少数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这不仅能解决社会的就业压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促进经济发展;第二,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持续保持活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3.2 创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如今,很多高校开展了以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企业项目竞赛、企业实习、模拟创业等,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在调查结果中均有体现。但同学们对这些活动的效果评价不高,而且学生们的创业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目前创业教育缺少针对性,也没有形成由专业到专长,由专长到创业的培养过程。要加强创业教育,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一定要有所改革,特别是在创业能力建设方面要有所突破。

3.3 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势在必行

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国内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内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等[5]。但仅仅把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是不够的,那必然失去它本身的风采,只有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创业能力。对专业教育来说,创业教育的融合使本专业知识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创业教育来说,专业教育的融入使其有了理论支撑,更大限度地达到其愿景,最终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2] 郭占元.创业基础理论应用与实训实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 黄明安,陈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经济, 2013(24).

[4] 大学生创业研究课题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报告[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3).

[5] 李业旗,孙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考试周刊,2012(79).

①基金项目:2015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研究与实践》(GH150739)。

作者简介:王明明(198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和统计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经管类专业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