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研究①

2017-05-30 12:18李颖柳钰琪
中国商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方法

李颖 柳钰琪

摘 要:由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存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创新,以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就业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191-02

1 企事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要求

目前社会对于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普遍提高,用人单位对于人力资源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较高。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比较分析调查问卷—企业版”作为测量工具,对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用数据和事实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6份,回收率为88.3%,其中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的企业中有17所包含“菲拉格慕”等的大型企业,17所包含“浙江华有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的中型企业,19所包含“快快”等小型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调查中分布较為均匀,便于比较研究。

1.1 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在学生专业知识储备方面,30.77%的企业要求人力资源专业的大学生系统地学过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并且掌握程度较好,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为严格。53.88%的公司对专业知识方面要求不是太过严格,要求学生接受过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培训,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内容即可。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小型企业与较为大型的企业之间对于大学生要求的严苛程度。也为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提供了一定指导。

1.2 对在校成绩的要求

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大型企业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比较严格,会非常看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认为其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中小型公司会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3 对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96.15%的企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中英文书面表达及口语表达。大部分企业招聘的人力资源专业的大学生主要就职于人事部门,因而对其沟通能力和六大模块掌握程度的要求都比较高。

对于学生的素质方面,96.15% 的企业要求该专业的大学生吃苦耐劳,不怕挫折,勇于承担压力,敢于接受挑战,学生需要具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和精神。84.62%的企业要求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大中型企业中团队合作意识的要求更为明显,员工之间需要良好地合作才能使任务更有效地完成。

1.4 对工作经验的要求

63.46%的企业会选择或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从单位的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较低,而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则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较高。从行业特点看,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比较高。因而选择合适地获取工作经验的途径,寻求实习经历对人力资源专业的大学生在今后工作应聘中十分重要。

2 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在我国各高校开设的时间不长,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也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本研究根据企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以及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和看法,分析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上普遍都存在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人力资源专业的课程安排上以理论课为主,同时在理论课上设置的实践训练时间较少,案例教学时间较短。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目的在于提升教学对象的理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人力资源工作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人才。但许多高校并未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参考企业对于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要求。

2.2 教材相对落后

在人力资源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所选取的教材相对于国外来说比较落后,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当今社会的联系较为密切,因而学校针对该专业所选择的教材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要求。

2.3 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大部分高校在聘任教师时,重视的是学历和学术的水平,忽略教师的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因而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在教授学生相关知识过程中不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讲课的方法也较为循规蹈矩,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2.4 实践环节的设计缺乏创新

各高校的模拟实验教学、实务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创新,也缺乏创新。同时由于大部分学校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没有较为合理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5 培养目标缺乏具体性

部分高校设置的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够具体,内容较为空泛,不能给老师或学生足够的指导。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具体化,对于学生在学习后所具有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应做出明确要求,便于教师针对相关要求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2.6 课程考核和实践环境不规范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实践课程考核方案,与理论课程的考核力度相比较弱,没有可供参考的量化指标,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环境,理想的实践场所是企业,需要的实践设备是企业中的人员、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真实经营业务,学校不具备相应的场所和设备,实践环境不规范。

3 就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方法

目前,职场需求导向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顺应职场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前提,稳固大学生的就业之本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改革的重点。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在今后教学中可参考的意见。

3.1 提高认识,合理建构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课程的安排与设置,教研组应根据企业的相关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和安排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时间,给予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应积极为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创造条件,给予鼓励与支持,举办如“招聘会”、“企业相关事务处理模拟”等多种活动,可以鼓励导师吸收本科生加入到其科研团队中,帮助学生,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

3.2 教材上需要引进新版,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院的教研组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最新版本,选择与目前社会现状联系最为密切的材料,给学生较多的指导与参考。同时在招聘教师时,应当同时考察其学术和实践两方面能力,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激励老师们对实践方面技能的重视。建立高校与企业的联动机制,定期输送教师到相应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调整与修改,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

3.3 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应该贯穿在人力资源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需要采取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能够举例的地方多举一些典型公司的案例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三种较为常见的案例教学法分别为穿插式、启发式和讨论或辩论式案例教学。还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法,分为确定项目、布置项目、实施项目和评价项目四个不同模块。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根据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

3.4 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

教师在普通授课的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检验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模拟实验作为一种亲验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模拟公司真实运作情景,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环节,例如招聘中的面试、笔试、素质测评工具和方法的应用等。通过模拟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其社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

3.5 针对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考核制度方案

目前大部分高校针对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察基本上只有假期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的考察并没有建立具体完善、可操作的实践考核方案标准,因而在课改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实践考核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采取监督和奖励机制,督促学生完成老师所要求的实践任务,从而提升其实践能力。在设置考核方案时也应当与企业相挂钩,从而使培养方案与实施方案更好地与企业市场相融合,提升学生的就业机会与能力。

3.6 建立实践基地

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业实地考察和学习,增加学生对企业相关业务的了解,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实习机会,便于学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3.7 鼓励创新,完善激励机制

对教师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积极加入到实践课程改革中,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韦凯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困境与思考[J].大学教育, 2014(1).

[2] 冷元元.社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浅议[J].高教论坛,2012(8).

[3] 郭洁.职场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2015(11).

[4] 王艷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高校管理,2010(8).

[5] 关秋燕.基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设计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①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YB15-11。

作者简介:李颖(198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柳钰琪(1997-),女,汉族,山西省武乡县人,学生,本科,工商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