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与无聊倾向的关系:の蠢词奔涠床炝Φ闹薪樽饔

2017-05-30 05:51宗亚义周琰
关键词:自尊大学生

宗亚义 周琰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与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自尊量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对73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女生在无聊倾向的紧张感(t=-3.406,P<0.001),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行为承诺(t=-3.948,P<0.001)、未来目的意识因子(t=3.773,P<0.001)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均与无聊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41~-0.44,P<0.01)。未来时间洞察力对自尊和无聊倾向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值为32.62%。行为承诺、未来效能、未来目的意识、未来意向、远目标定向各个因子均在自尊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依次为24.9%、23.43%、17.67%、7.17%、8.32%。结论: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自尊和无聊倾向之间起显著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无聊倾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5012407

无聊是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12%~50%的人群都会体验到无聊,12~19岁的青少年有51%的人报告经常感到无聊。[1]无聊常常显得淡漠和不起眼[2],这种兼具注意涣散、动机缺失、容易紧张等特点的复合情绪体验[2],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较高的无聊会引起学生学习倦怠[3]、辍学、逃学、适应不良等现象。[4]高无聊倾向的个体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5]、手机成瘾[6]、药物滥用、病态赌博[7]等不良行为。另外,无聊情绪与抑郁、焦虑等其它不良情绪也表现出较高的相关[8],可能引起攻击、自杀、犯罪行为[9-11],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12]

自尊是对自我这一特殊客体的积极或消极态度[13],属于个体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态度的一种体验,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14]自尊结构影响消极生活事件和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能够负向预测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5],低自尊的个体与无聊有着显著的正相关。[16]无聊的产生与个体对待时间的态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时间感知淡漠是无聊症候群的典型特点之一。[2]高无聊倾向的个体时间管理水平显著低于低无聊倾向个体。[18]未来时间洞察力作为对时间知觉的人格特质,既包含对时间的觉知,还包括对未来时间的认知、目标、行动倾向。[19]它既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又与无聊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时间利用率高,目标明确、行为承诺水平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也比较高。

一、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高校8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00份,得到有效问卷734份,有效回收率为91.75%。被试年龄范围为17-25岁,平均年龄20.99(SD=1.685)。其中,大一为208人,大二302人,大三224人,男生277人,女生457人。

(二)方法

1.大学生无聊倾向量表(BPS)

黄时华[20]编制,共有30个题目,由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两个分问卷组成,其中外部刺激包括单调性、约束性、孤独感和紧张感四个维度,内部刺激包括自控力、创造力两个维度。该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方式,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记为1~7分,被试在量表上得分越高,表示无聊程度越高。全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

2.自尊量表(SES)

Rosenberg[12]编制,共10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依次记为1~4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鉴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参照已有研究的处理方法,本研究将第8题“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做正向计分使用。[2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82。

3.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FTPS)

宋其争等[19]人编制,共有20个题目。问卷采用4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相应维度的时间洞察力越強。该量表由行为承诺、未来效能、远目标定向、未来意向和未来目的意识5个维度组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6,重测信度为0.793。

(三)统计学处理

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分发问卷,采用相同的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完成问卷大约需要25分钟,所有问卷当场收回。本研究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手段主要包括相关分析、Bootstrap检验。

二、结果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问卷中所有测验项目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2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被提取,并且第一个公共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19.11%,小于Podsakoff等提出的40%的判断标准。[22]

(二)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无聊倾向的总体情况

表1可知,大学生的无聊倾向的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外部刺激中紧张感水平和约束性水平都高于一般水平。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未来意向的总体得分水平最高。自尊的总体状况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三)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无聊倾向的性别、生源地差异

对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无聊倾向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在无聊倾向的紧张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行为承诺、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未来目的意识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紧张感、未来目的意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行为承诺水平要高于女生(见表2)。不同生源地的的大学生群体在无聊倾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总体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尊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无聊倾向得分上,紧张感维度和约束性维度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大学生在紧张感和约束性维度上得分要高于城市大学生(见表3)。

(四) 大学生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无聊倾向的关系

1.大学生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无聊倾向的相关

采用Person积差相关法对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无聊倾向三者进行相关分析(见表4),结果表明,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与聊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2.未来时间洞察力在自尊和无聊倾向的中介效应

按照温忠麟等人的依次检验法,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各因子在自尊和无聊倾向之间可能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首先,以自尊为自变量,无聊倾向为因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然后,以自尊为自变量,分别以行为承诺、未来效能、未来意识、未来意向、远目标定向、未来时间洞察力为因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最后,分别同时以自尊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各因子为自变量,无聊倾向为因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

如表5所示,未来时间洞察力各因子在自尊和无聊倾向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依次检验的4个t检验都是显著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各因子在自尊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依次为24.9%、23.43%、17.67%、7.17%、8.32%、32.62%。

鉴于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具有不涉及总体分布及参数、提供偏差校正区间、统计检验力更高等优点[23],为进一步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Preacher和Hayes提出的Bootstrap方法对未来时间洞察力这一变量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研究设置1000次迭代,方法所得结果显示95%置信区间估计,如果区间估计含有0就表示作用不显著,如果区间估计不包含0就表示作用显著[24]。结果显示,自尊能有效预测无聊倾向(β= -0.445 ,P<0.001)和未来时间洞察力(β=0.379,P<0.001),未来时间洞察力能有效预测无聊倾向(β=-0383,P<0.001),并且3个回归系数95%的置信区间都不包含0。由表6可得,自尊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预测无聊倾向的间接效应显著(ab=-0.145,P<0.05),效果量(ab/c=0.326,ab/c=0.484,K2=0.1503,R2med=0.121),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在自尊和无聊倾向之间起显著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62%。

三、讨论

(一)大学生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无聊倾向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无聊倾向总体水平略低于一般水平,说明大学生群体具有较低的无聊倾向。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从单一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可以支配的闲暇时间较多。而大学是一个半社会化的环境,加上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大学生生活的单调和孤独感降低。另一方面,进入大学之后,接触的各种学校和社会新的人和事物增多,紧张感就会增强,大学时期是一个展现个性的时期,新鲜事物的刺激和眼界的开阔,增强了大学生原有的创造力。同时,大学生已经处于成人状态,自控能力显著曾强,由于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计划,在某些情况下,自身的计划就会和集体产生冲突,但是又不得不参加一些集体性的事情,就会有一定的约束感。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是低于一般水平的。

大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于一般水平,说明大学生群体有着较高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大學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水平和对远大目标的定向。作为刚刚从千军万马的高考中过关斩将的胜利者,自我效能感相对比较高,同时对自我将来完成事情的自我效能感也比较高;在近似“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环境里,大学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期待和自我效能感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会把自我的理想付诸行动,所以行为承诺水平相对比较高。由于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大学生在对自己学业做好一定未来规划的前提下,对自己未来人生也有着积极地规划,所以大学生整体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于一般水平。

大学生的自尊在总体水平上是显著高于一般水平的,这说明大学生群体有着较高的自尊水平。自尊是对自我这一客体积极和消极的自我认识,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比较高,说明大学生群体对自我认识相对比较积极。同时,由于大学生还是处于一个相对不是特别成熟的状态,没有经历过社会上复杂的事情,也没有经历过比较大的打击和挫折,所以对自我的认识有高估成份,还不能特别客观的把自我和环境更加协调结合起来评价,自尊相对比较高。

(二)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无聊倾向的性别差异分析

研究表明,无聊倾向的紧张感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紧张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原因在于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不同,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加羞涩、内敛,在接触新人、新事物时会比较紧张。行为承诺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行为承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整个社会对男性期望水平要高于女性,男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应有的责任,提高自己的行为承诺水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而在未来目的意识因子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与男生相比,女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女生会对未来会有更清楚的规划,未来目的意识更加强烈和清晰。

在生源地上,城市和农村大学生无聊倾向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文娱活动越来越多,农村的学生除了帮父母干农活之余,还可以与同伴和乡亲参加家乡各种特色民间活动,丰富自我的生活;而城市本来各种娱乐设施比较齐全,完成学习作业任务之后,可以比较便利的进行各种娱乐和其它学习活动。所以,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无聊倾向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在紧张感和约束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城市的学生从小见得陌生人和事物比较多,当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城市学生紧张感程度要低于农村学生;另一方面,农村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帮助父母干农活以及家务活,所以自由空间很小,约束性要高于城市学生。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农村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大学生在生活中从小就接触一些农村大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面对大学里很多新异事物,农村大学生会产生某些隐形的低自我效能;而城市大学生接触过很多比较潮流和先进的事物,有着较高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评价就会比较积极。从而导致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三)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无聊倾向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无聊倾向之间呈显著相关。自尊、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无聊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是适应社会文化的心理机制[19],高自尊的个体对不同文化下的生命意义有更深刻的体会,高自尊个体目标意识强烈[19]以及自我效能良好,个体无聊倾向程度就会得到抑制。行为承诺水平、未来效能感、远目标定向、未来目的意识、未来意向均与无聊倾向显著负相关。个体行为承诺高的个体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会更加有意识注重当下,把握眼前,这样的个体会积极利用好眼前的资源和时间,体验到充实感与丰富感,个体的无聊倾向体验较低。未来目的意识和未来意向、远目标定向和未来效能分别属于认知要素、体验要素[19],个体对未来有相对比较明确的认知,树立切实可靠的目标,并且对未来目标的实现有较高效能感水平时,才有可能带动自己的行动以降低自己的无聊倾向。

(四)未来时间洞察力在自尊与无聊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发现,自尊对无聊倾向既存在显著的直接作用,还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各因子对无聊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作用。其中,未来时间洞察力在自尊和无聊倾向之间的间接作用达到32.62%。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看,缺乏目标就是无聊情绪的核心要素。[25]社会情绪选择理论[26]认为,时间知觉在社会目标的选择中起著核心的作用。那些追求长期目标的个体更愿意学习新知识、体验新异刺激、拓展视野。高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个体更加注重未来的目标,内心充实,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行为,而不仅仅是做“白日梦”。认知资源理论[27]认为,个体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即个体把注意转向与未来有价值、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事件时,消极情绪占有的认知资源减少,唤醒度减低,有效抑制无聊情绪产生。

自尊低的个体对自己持相对比较消极的态度,缺乏自信[28],对未来时间觉察力低,生活规划模糊,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生活单调、注意力涣散。在相同的环境下,这类个体会比其它个体有更高的无聊水平。自尊水平高的个体,认知水平较高,对未来时间感知力敏感、情绪体验相对较深、会更容易明确未来的生活目的;并且这类个体更加注重积极维护自身形象,有着积极的动机、良好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对未来事件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与高无聊倾向个体相比较,他们更多地关注外部客观世界,提高自己的自控力以适应外部世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自信心,生活会更加充实,在相同的环境下体验到的无聊感要少。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针对高无聊倾向个体,学校和家庭恰当为大学生提供有关时间管理、提高自尊、树立良好的未来目标的建议,开展提高大学生未来效能感的有益活动,合理监督大学生目标任务执行、帮助其进行良好的时间规划,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的无聊水平。

[参考文献]

[1]Eastlood JD, Cavaliere C, Fahlman SA, et al. A desire for desires: boredom and Its relation to alexithymia [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6):1035-1045.

[2]黄时华,张卫,胡谏萍.“无聊”的心理学研究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4):133-139+160.

[3]赵鑫,李莹莹,金佳,等.大学生无聊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1):64-68+80.

[4]Pekrun R, Goetzb T, Daniels LM, et al. Boredom in achievement settings: Exploring control-value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a neglected emo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0(3):531-549.

[5]Fisherl CD. Boredom at work: A neglected patient experiences of boredom and mental health [J].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04(8):833-842.

[6]姚梦萍,贾振彪,陈欣,等.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6(3):453-456.

[7]Binnema D. Interrelations of psychiatric patient experiences of boredom and mental health [J].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04(8):833-842.

[8]陈慧.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无聊倾向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4):648-651.

[9]李晓敏,刘勇,辛铁刚,等.河北大学生愤怒和敌意在无聊倾向和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5(8):1167-1169+1172.

[10]黄时华,刘珍仪.广州部分高校学生无聊倾向性和自杀意念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8):88-90.

[11]潘璇.无聊症候群与青少年犯罪[J].犯罪研究,2013(4):53-58.

[12]许娟,张翠霞,邓学红,等.医学生社会支持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1):100-102.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1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24-225.

[15]吴明证,杨福义.自尊结构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3):297-299.

[16]张慧超.大学生无聊状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7]Waugh M. Boredom in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J]. Social Research, 1975(42):538-550.

[18]宁侃.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情绪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19]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20]黄时华,李冬玲,张卫,等.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308-314.

[21]韩向前,江波,汤家彦,等.自尊量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8):763.

[22]周浩,龍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6):942-950.

[23]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35.

[24]Preacher KJ, Hayes AF. 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J].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8(3):879-891.

[25]Fahlman A, Mercer KB, Caskovski P, et al. Does a Lack of Life Meaning Cause Boredom Results from Psychometric, Longitudin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es[J]. Journal of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9(3):307-340.

[26]Carstensen LL, Fung HH, Charles ST.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and the regul-ation of emo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03(2),103-123.

猜你喜欢
自尊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