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程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05-30 10:48白伟刘迪张远红
项目管理评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承包商争议纠纷

白伟 刘迪 张远红

英国特许土木工程测量师协会暨BK SURCO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约翰·巴特斯比,拥有50多年工程行业实战经验,近日,本刊联合北京基业长青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巴特斯比进行了专访。

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热浪中,索赔事件及工程纠纷数量也随之激增。面对全球工程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英国特许土木工程测量师协会暨BK SURCO有限公司(下称“BK集团”)董事总经理巴特斯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竞争更激烈,摩擦更频繁

全球工程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市场竞争更激烈,摩擦更加频繁。全球化吸引了更多企业进入工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承包商的风险加大。巴特斯比以香港地区为例,指出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几乎被英国和日本的承包商垄断,房建承包商的私人办公楼开发项目,利润率在30%左右。然而,随着中国大陆、韩国等地公司进军香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承包商的利润空间逐渐变小,利润率甚至降低到个位数,同时,工程索赔及纠纷频频发生。由于市场选择变多,项目业主方表现得比较强势,伴随着合同的更新,承包商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但并没有合适的方式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同样,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程承包很少有争议,承包商和工程师之间充满信任。但到20世纪70年代末,索赔和争议日益频繁。如果仔细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事情总是相似的。20世纪60年代,英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公路项目为主,利润十分可观,在原有承包商的基础上,许多工程企业逐利加入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包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

面对这样的趋势,巴特斯比认为,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积极进行立法解决。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意识到,随着工程市场利润率下降,整个行业陷入承包商不对分包商兑付,开发商不对承包商兑付的恶性循环,致使公司纷纷倒闭,工程市场难以为继。因而,新工程合同的引入,通过打破恶性循环,有效改善了整个行业环境。立法后,每个承包商都有权进行仲裁,较快速地解决付款纠纷,而且建筑师、工程师、工料测量师被责令执行。为了避免因工程纠纷裁决受到政府责罚,建筑师、工程师、工料测量师都选择更好的工作,加强对项目质量的有效把控,强化合同管理,从而将风险转移,降低了承包商的风险。可以看出,政府立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根据工作的性质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应对风险的一方。后来,相似的立法被引入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于全球的工程承包商来说,这是一个好迹象,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新职业诞生,企业索赔费用降低

“作为解决建筑工程项目索赔和纠纷的专业咨询人士,在我看来,大多数争议产生的原因就是合同没有被正确地管理。” 在访谈过程中,巴特斯比强调。

让工程项目顾问更多地参与项目生命周期的前端,把握可作为证据的文件、培训、各种程序和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后期的很多索赔问题。BK集团一直在努力做这件事,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客户思维的改变,即从把顾问当成解决争议、纠纷“创可贴”的思维转变成必须向顾问投资的避免未来纠纷的思维。

以香港政府为例,多年前香港政府曾在工程中新增了一个岗位争议解决顾问或争议回避顾问(DRA或DAA )。它是政府和承包商为项目任命的独立岗,由政府和承包商共同出钱聘请,其岗位职责是想方设法把双方捏合到一起,努力避免争端。这是个小小的进步。但如果雇主能够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前端就重视避免争议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投入,特别是运用NEC合同,那意义就更加重大了。虽然企业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为避免争议投入更多,但是他们会在项目后续阶段节省大量成本。香港大众铁路公司、机场管理局等公司也在尝试各种新方法,以达成同样的目的。

巴特斯比指出,诸如DRA或DAA这类顾问角色职位的出现,标志着全球工程行业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客户思维正在发生变革,未来工程咨询顾问将不再是解决争议、纠纷问题的“创可贴”,而是避免纠纷或问题发生的必须投资。

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的突破口

对于中国政府和中国工程企业近几年积极良好的发展形势,巴特斯比深有体会。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加,发展速度的加快,世界越来越依赖中国。中国市场成为国外商品的巨大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越来越富裕,其购买力逐渐提高,这对世界整体经濟发展是好事。

对于日益开放、强大的中国和想要走出去的中国工程企业来说,他强调让劳动力接受较好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每个国家的工程行业发展是趋同的。因此,政府办公室和承包商的工作人员应当更多接受关于NEC合同使用的培训,这将带来不同类型的采购选项,让承包商与雇主之间的伙伴关系更加紧密。例如,目标成本的风险是由雇主和承包商共同管理的,他们共同努力节省,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同时,他关注到目前项目管理人员越来越年轻化。这些年轻的项目管理人员从大学毕业以后,他们的业主——无论是咨询公司还是承包商,都需要给他们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培训规划。比如,设置知识性的主题培训;设置实战演练;提供健康和安全的个人生活培训。当然不止于此,还需要有投标、争议的避免等多方面的培训,还需要将知识学习和必备实战经验加以融合。因此,他们必须参与监督、参与商业活动(不管未来他们会不会成为商务或合同专家)。这样,等他们到30多岁的时候,知识、经验武装完备,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由高素质项目管理人员构筑的项目团队或许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突破口”。

世界上,这样的开放市场越多越好,不仅仅在工程领域,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开放是有好处的。巴特斯比认为中国工程企业不仅仅要识别发展机遇,更要辨识危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会给中国工程企业带来年轻劳动力资源缺乏的危机。他建议中国企业不妨将目光看得更长远一些,关注邻国诸如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等人口结构更为年轻的国家。这些国家不仅拥有中国所需要的年经劳动力,更有成为中国重要市场的潜力。

猜你喜欢
承包商争议纠纷
署名先后引纠纷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争议光伏扶贫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争议一路相伴
20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