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语的历时研究与“全球华语史”

2017-05-30 09:14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球华语变体历时

刁晏斌(北京师范大学) 当前,全球华语或大华语已有差不多三十年的历史了。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着眼于共时平面,以两地或多地之间的差异描述以及相关的分析解释为主要内容,而对于其历时平面的发展变化,包括各变体及总体的形成过程以及此后的发展演变事实及其脉络等关注较少。我认为全球华语的历时研究应该进入学界的视野了。

全球华语的历时研究应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一、选择两个立足点。一是立足于“分”,研究全球华语各變体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具体语情及发展变化等;二是立足于“合”,即在全球华语的整体观下来观察与分析各华语子社区及各变体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最新变化,即趋同性的发展变化。

二、确立两个参照。科学研究离不开比较,对全球华语及其研究来说尤其如此,而建立两个参照,正是为了更好、更集中地进行全面的历时比较研究。一是普通话圈的参照,可以用现在的某一部或某几部比较全面的现代汉语教材或专著以及典范工具书为依据,进行普通话与域外国语/华语的历时比较研究。二是国语/华语圈的参照,或者再细致一些,两者各取其一,来进行与普通话圈以及二者之间及其内部的历时比较研究。

三、明确两个层次。两个层次大致是我们给这一研究进行的定位划分,而这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具体目标。一是拾遗补阙,全球华语的历时发展变化基本属于遗缺,需要弥补;现有的研究已经涉及各变体的诸多方面,但是往往缺乏历时角度的观照、考察和表述,这也是需要补上的,这方面基本有向上(由例到类)与向下(由浅入深)两种取向。二是发凡起例,建立全球华语及全球华语学下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全球华语史”。

已经有人就东南亚华语的形成及发展提出“华语史”的概念,而全球华语史则是华语史的扩展版和升级版,而支持其成立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依据是,全球华语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有完整的链条,有充分的事实,而其背后则有很强的规律性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全球华语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全球华语史是汉语的国际传播史;(2)全球华语史是现代汉语史的一条重要线索;(3)全球华语史是汉语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全球华语变体历时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结项鉴定会举行
量词“只”的形成及其历时演变
常用词“怠”“惰”“懒”的历时演变
对《红楼梦》中“不好死了”与“……好的”的历时考察
古今字“兑”“说”“悦”“敚”历时考察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全球华语动素选择的倾向性——以《全球华语词典》中的动素词语为例
中国传统文学的换形变体——论“诗化小说”的兴起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