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探析

2017-05-30 10:48韩宪洲
关键词: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韩宪洲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面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即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以组织建设为关键,以作风建设为载体,以反腐倡廉建设为突破,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形成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思想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新境界。

[关键词]习近平;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7)03000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条件下的党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1]16,同时明确提出“全面推進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同年12月,他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17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大的勇气抓紧抓好管党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总体来看,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根本,以组织建设为关键,以作风建设为载体,以反腐倡廉建设为突破,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形成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思想体系。

一、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精神原动力。习近平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视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视为共产党人的终极精神追求,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15。党中央多次强调的“立根固本”,实际上就是指坚定理想信念、坚信崇高信仰、坚守人民立场。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阐述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强调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魂。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15,他在充分肯定我们的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的几种表现,例如“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3]108,已经丧失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丧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上述表现的党员干部,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出了问题,就是因为精神之“钙”不足。2013年9月,习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4]2014年1月,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使党员干部真正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只有精神上的“钙”充足了,党的肌体才能摆脱“亚健康”。

(二)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好干部的首要标准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根基。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上指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5]。其中,第一条标准就是信念坚定,这就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坚定理想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持有坚定而明确的理想信念,小到一个支部、一名党员、一名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都必须怀有坚定而明确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信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践行党的基本纲领同坚定最高纲领统一起来,把掌握科学理论与坚定人民立场统一起来,把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必将越走越宽。

(三)强调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和首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谱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9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服务群众,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行动上的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二、坚持以党的组织建设为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形成的统一整体。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关键是要从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严起,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组织基础。

(一)强调必须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具体制度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发扬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实行正确集中、维护党的团结统一。”[2]138-139为此,要不断完善和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具体体制机制,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致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习近平指出:“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同时善于进行正确集中,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3]112要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力。党要管党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

(二)强调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习近平强调,“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2]371,要加大基层党支部建设投入力度,格外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建立严密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践证明,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全部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指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了,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党才能有战斗力。

(三)强调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就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的关键所在。但好干部不会自动产生,除了靠自身努力外,更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和锻炼。任何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经得住时代和时间的考验,都要经得住人民和历史的检验,都要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增强党性和增长才干。习近平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指出必须辨别和清除口是心非的“两面人”,他们“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有的公开场合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背地里自己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有的口头上表态坚定不移反腐败,背地里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不追问、不报告;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2]373-374。如果不清除这种“两面人”,就会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会削弱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决防止“带病提拔”,把那些真心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人选拔上来,为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提供有力的干部保障。

三、坚持以党的作风建设为载体

作风建设无小事。党的作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6]387,就会有失去执政、面临垮台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彰显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强调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考虑问题

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6]366,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考虑问题。新形势下,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还相当严重。有的党员干部不愿深入实际和困难艰苦地区,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怕给自己添麻烦;有的党员干部甚至盲目决策,喜欢拍胸脯表态,最后拍屁股走人,给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党员干部作风粗暴,对上曲意逢迎,对群众吆五喝六,甚至与民争利。如果这些问题不彻底解决,势必会危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势必会侵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考虑问题,有效地改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党群干群聯系。

(二)强调改进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法

习近平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党、忧国、忧民意识。因此,习近平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改进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法,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解决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我们党的执政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指出,要站稳党性立场,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7]126,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必须看到,党内存在的一些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和传染性的特征,所以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始终抓好作风建设,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法,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三)强调必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

钢的意志、铁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主要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对增强党的团结和维护党的统一,对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历史和党建实践说明,严格的纪律性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政治优势。习近平强调,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旗帜鲜明讲政治、从严从紧抓纪律的氛围。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章,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贯彻维护党章。其次,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遵守政治纪律和规矩,这是任何一名党员都不能触碰的“带电的高压线”,是任何一名党员都必须时刻牢记和遵守的,任何一名党员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三,必须严明组织纪律,切实增强党性,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四、坚持以反腐倡廉建设为突破

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党除了人民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能否有效遏制腐败,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习近平强调:“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绝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6]38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下大气力以重拳反腐的实际行动,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构筑起惩治腐败的“高压线”与“防火墙”。

(一)强调反腐败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

古语云:“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习近平指出,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必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6]392,“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6]394-395,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这根“带电的高压线”,谁碰谁就粉身碎骨、身败名裂。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实践证明,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复杂的任务、艰巨的任务,消极腐败的危险必须时刻警惕,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必须坚持反腐败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守住底线,反腐败斗争必须常抓不懈、毫不放松。

(二)强调注重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

自党的十六大正式开展巡视工作以来,巡视制度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改进和加强巡视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开展专项巡视,营造不敢、知止的氛围,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对改进巡视工作、修订条例作出重要部署。2015年党中央发布实施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不断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推进巡视和派驻监督全覆盖。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及巡视机构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开展巡视工作,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了巡视的利剑作用。2017年5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进一步促进管党治党,标本兼治。

(三)强调构建严密完整、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习近平强调:“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8]122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途径和办法,建立派驻制度和巡视制度,重申党内监督五项制度,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着眼于增强监督制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不断创新党内监督和派驻全覆盖,监督渠道不断拓展,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不留禁区、没有空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的战略决策,把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基层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统一了起来,形成了严密完整、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五、坚持以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和长期性。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也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遵循。2012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第二天撰写的署名文章——《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他指出:“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2013年11月,《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党的制度建设进行的科学的顶层设计。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制度治党”的概念,并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2]171,首次把制度建设提升到制度治党的高度,全面从严治党在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的保障下不断推进。

(一)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具有长远根本意义。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制度创新和法治思维不断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以刚性规定和严格的执行力织密权力的“铁笼子”。十八大以来,党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完善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统筹部署,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相协调的原则,完善以“1+4”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指,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和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4大板块。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依规依紀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坚实的制度遵循和根本保障。

(二)强调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并不悖论,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指出,现实中,还存在诸如“党大还是法大”这样似是而非甚至极端错误的观点,这是一个伪命题,其目的是妄图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最终达到否定、取消党的领导的目的,这种错误认识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澄清。对于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而言,真正要解决的,是“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决不能把法律当儿戏。

(三)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党要管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规范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制度,构建长效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各级党组织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各级纪委都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敢于执纪问责。习近平强调,“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6]379,强化责任追究,加大问责力度,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综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以党的组织建设为关键、作风建设为载体、以反腐倡廉建设为突破、制度建设为保障,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以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内部发行)》,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新华社:《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人民日报》2013年9月26日。

[5]盛若蔚:《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人民日报》2013年6月30日。

[6]本书编写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

[8]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

猜你喜欢
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立足岗位 突出重点 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