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茅草棚芦苇荡中写作

2017-05-30 10:48李国斌
文学少年(绘本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平江县芦苇荡平江

李国斌

牧铃可谓一个传奇式作家,有着异乎常人的传奇经历。他生于城市,却成长于牧场、林区和山村;15岁“上山下乡”,做过牧童,当过农民,下过矿井,教过学生;体格瘦小,却喜欢探险;曾在西北的大漠落日下独自与狼同行,如今常年隐居深山潜心写作。

“丰富的经历,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牧铃说,几十年来,他写作的题材从来没有枯竭过。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只有两类题材,一类是自然小说,另一类是少年成长小说。这都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

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创作要来源于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他的写作,都来自自己的经历、感悟。有5年的时间,他就是沿着长江一边走一边写。1993年,他辞去工作,去西北人迹罕至的地方,去东南一带的海边,住在农民、渔民家,和他们聊天,或者写作。

因一家几口挤住在一间房子里,无法安心写作,牧铃曾经挑着一担方便面,躲到大山里一个烧炭翁的茅草棚子里写作。还有一次,牧铃找到作家彭见明,请彭见明在岳阳找个地方给他写一阵子。彭见明在一个安静的乡政府弄了两间小房,一应用物齐全。住了一天,牧铃无从下笔。于是留了一个纸条,大意是住得太舒服了,舒服到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他去了洞庭湖区,在芦苇荡中的渔民家、窝棚里,写出了《丹珂的湖》。

1999年,牧铃一度在《小溪流》杂志社做编辑。因不适应城市生活,半年后就辞职回到了平江的山里。牧铃说:“我虽然是在城市长大,但是从15岁到平江后,一直待在山里,我的根已经扎在那里。”

出了名后,平江县把牧铃调到县文联,让他当副主席。但他并没有来上任,仍旧住在平江县最偏远的老家山里,避开一切喧嚣,如一个农民一样,砍柴、种菜、养鱼、写作、带孙子。习惯了大自然生活的他,既不去繁华的城市参加会议,也怕站在摄像机前接受采访。

2014年,他在平江县城边买了一个小房子,一半時间住县城,一半时间在平江县虹桥镇一个叫桃源的地方搞创作。

牧铃说,无论大自然还是社会生活,都是一本本无比丰富的大书,善于学习的人同样可以从中吸收营养,感受幸福,增长智慧,使生活更加充实、美满。

猜你喜欢
平江县芦苇荡平江
芦苇荡里的鸟儿
芦苇荡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童心艺海炫彩未来
强制捐款
当好科技“店小二”——平江县推动科技富民强县纪实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
平江暴动和平江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