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天气的观测和编发报工作

2017-05-30 16:52黄爱玲
科技风 2017年24期
关键词:编报雷暴观测

黄爱玲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雷暴对飞行的影响,雷暴产生的条件以及过境时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总结出怎样做好雷暴天气的观测以及编发报工作。气象要素的准确性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而雷暴更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之一。值班观测员应认真关注天气演变,及时主动地为飞行部门、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天气预报室提供准确可靠的天气实况。

关键词:雷暴;观测;编报

一、关于雷暴

(一)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雷击多发生在±3℃等温线所在高度之间以及砧状云和浓积云顶之间的区域。对于导电良好的金属飞机只是在飞机蒙皮上烧穿几个小洞和烧坏部分电子设备。

闪电和强烈的雷暴电场能严重干扰中、短波无线电通信,甚至使通信联络暂时中断,但对超短波通信影响较小;闪电和强烈的电场还能引起飞机个别部分磁化,使磁罗盘产生误差;使无线电罗盘指示器的指针左右摆动或缓慢旋转,干扰强烈时指针会突然向雷暴所在的方向偏转,甚至长时间停留在该方向上。

(二)雷暴形成的条件

a.大量的不稳定能量。

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储存越多,层次越厚,垂直运动越强烈,云伸展的高度越高,此时如果空气中的水汽充沛就会形成高大的雷暴云。

b.充沛的水汽。

如果没有充沛的水汽,即使发生了对流,也不可能产生高大的雷暴云。所以雷暴云多出现在水汽充沛的地区,在干旱的沙漠地区,雷暴是极其罕见的。

c.足够的冲击力。

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存在只是具备了出现雷暴的可能,要使可能变成现实,还需要有促使空气上升到达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冲击力,这样,不稳定能量才能释放出来,上升气流才能猛烈地发展,形成雷暴云。大气中的冲击力有:锋面、地形抬升、地表受热不均以及气流辐合等。

如果大气中存在更强烈的对流性不稳定和强的垂直风切变,就会形成比普通雷暴更强、持续时间更长、水平尺度更大的强雷暴。

(三)太原机场地势影响雷暴移动

由于太原机场处于周围三面环山的盆地中,又受高空偏西风的影响,使得夏季对流云大部分从西北方向过来,而后向东或东南方向移去。

(四)雷暴过境时的气象要素的变化

a.气温。雷暴过境前,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雷暴来临,一阵下降的冷空气吹过,使地面气温骤然降低,有时甚至降10度以上。雷暴消失以后,气温逐渐回升。

b.气压。雷暴在发展阶段,地面气压一直下降,成熟阶段突然升高,有时一分钟可以上升3百帕,然后下降。雷暴过后,气压即恢复正常。

c.风。过境前风很弱,风向指向雷暴云。来临时,风速骤增,风向急转为相反方向。过后恢复正常。这种风为雷暴大风,严重时出现飑。

d.降水。雷暴大风过后几分钟,就会产生倾盆大雨,然后慢慢减小。雷暴降水一般为阵雨,有时会有冰雹。

(五)雷暴产生的征兆

a.早晨出现堡状或絮状云,午后可能有雷雨。这种情况夏季最多。

b.观测区域出现较强的积雨云。

c.远处西方或西北方向出现天地线模糊,很可能该方向有较强的雷雨云。

d.白天积状云发展很旺盛,傍晚不见衰退,夜间则可能仍有积状云存在,甚至发展成积雨云。

e.有时积雨云夹在层状云或雨层云里,不容易判断,在没打雷之前下雨,可根据雨的强度判断有无积雨云。一般有积雨云的情况下,雨滴比较大,表现为阵性。有时这种天气下的天空比较阴暗。

(六)怎样观测雷暴

a.要做好雷暴天气的观测工作,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气象理论知识,熟记积雨云的特征;对照云图,反复辨认,并且多进行雷雨天气的集体观测和自我练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观测技能。

b.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情况,注意云的演变。

c.结合卫星云图、雷达图、天气图观测。必要时参考雷达图等工具软件,来判断是否有积雨云,以及积雨云的强弱。强度在35dBz(黄色)以上就应该引起重视。紫色则积雨云的强度非常强,过境时狂风和雷声大作,天空可能会下起大雨和冰雹。

d.了解本机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对于产生雷暴较多的方向要格外关注。

e.与预报员密切配合,提前了解天气趋势,对于未来的天气情况,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七)雷暴来临时的工作

a.辨别雷暴方向,通知管制部门和预报室。

b.编报、认真校对报文,发报。

c.记录数据。为了使观测本记录美观、整洁,避免因时间或情绪紧张造成记录错误或划线现象,建议先记在其他纸上,发报完毕后再抄写到观测本上。

d.继续监视雷暴的发展演变情况。

(八)编发报注意事项

a.能见度降低时,看由什么天气现象引起,如果只受降水的影响,则不发视程障碍;如果在降雨的同时还有轻雾等六种视程障碍出现,则要加发视程障碍(能见度小于等于5000米)。

b.有雷暴出现时,云组里必须发CB,千万不能忘记。发报前多检查。

c.注意风向、风速的变化,达到风的特殊报的标准或飑的标准时,要及时发布特殊报。风速达到10米、15米、17米、21米时,或者发布风的特殊报告后,一定要按照重要天气的通报规定向相关部门通报。

d.发报以后仍然要继续监视天气现象的变化,比如降水强度的变化,是否出现冰雹,雷暴的移动方向等,不能放松心情。

e.认真校对天气现象的演变记录,特殊天气出现或消失的时间要与特殊报发布时间相对应。

二、总结

只要观测员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积累点滴经验,准确识别积雨云,熟练掌握编发报的规定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爱岗敬业,就能做好雷暴天气的编发报工作,从而为飞行管制部门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曉黎,董小莉,杨荣旺,郑光祥.提高农气观测质量的方法[J] .陕西气象,2007(04).

[2]罗毅,张静.上海金山地区近50a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05).

[3]陈成国,石慧兰,王桂兰,周圣军,刘涛.德州1951—2006年雷暴日数变化及相关因子[J].山东气象,2010(04).

猜你喜欢
编报雷暴观测
新德里雷暴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广西富川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大型化工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报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可观测宇宙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改革《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Z)文件》W1W2的探讨
罗甸县近50a雷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