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与安全控制策略解析

2017-05-30 19:35金雪林
科技尚品 2017年3期
关键词:变电检修现场管理安全管理

金雪林

摘 要: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较多,包括环境、器械等客观因素,人为因素两类。传统的安全控制策略主要为编写操作规范、两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有助于预防重大安全事故,主要环节包括危险点分析、检修前技术管理、制定明确的应急的方案。近年来,防误技术、视频技术、智能巡检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控制危险点策略开始得到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视频检测系统,可进行设备实时监测、生产现场巡查、操作监护,智能巡检系统,通过手持设备采集信息,记录巡检人员到位情况,设备缺陷信息,实现安全巡检。近年来,基于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也开始现场安全管理,监控平台能够开展区域显示、危险区域智能分析、作业人员位置与行动轨迹监控、区域危险警告、作业环境检测等工作。

关键词:变电检修;现场管理;安全管理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生产活动的基层结构,工作人员围绕变电站开展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事故或异常處理的检修工作,如何有效的管控维护现场的作业行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变电检修管理的难题。目前针对现场安全管理的制度一级较完备,如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危险源点分析等,但这些措施都依赖于作业人员是否规范执行,层次不齐的人员、现场突发作业环境都会埋下安全隐患。从过去发生的事故来看,复杂作业环境下误入带电间隔与解锁情况下误操作是最常见的事故,也是危险点控制的难点重点。本次研究试简单的分析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与安全控制策略。

1 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

变电检修现场的主要危险点来源于复杂的作业环境,比如说露天环境下雷雨天气,容易造成雷击事故,高空作业的危险点在于高空坠落,有害气体环境下作业,危险点,是容易出现吸入性气体中毒。在检修过程中,还存在人员动作,如部分人员不熟悉作业环境,误入带电间隔。其他意外原因,如维护工作中停电、现场检修、送电操作等都有潜在的风险,容易出现误操作。检修工作人员,需要近距离操作,解锁情况下误操作,容易导致漏电情况。无论是何种检修,都需要人进行操作,人的安全意识、能力直接影响事故发生风险。

2 安全控制策略

2.1 传统的安全控制策略

在过去,尽管人为事故时有发生,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恶性事故发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编写操作规范。两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防误技术、视频技术、智能巡检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控制危险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误技术在变电站得到广泛应用,预存了所有的设备倒闸操作程序,操作人员按照模拟的预演正确程序操作,传输给电脑钥匙,从而对电气设备进行逐项对应操作,形成微机防误网络。一项传统的现场检修安全控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现场危险点分析,根据检修的性质,分析危险点,危险点分析主要依赖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以重大事故作为案例,发现现场危险点不足,如现场地面环境复杂,需要扩大带点间隔;②做好检修前的技术管理,采用两票制度等制度,进行讨论,明确责任,必要时进行技术等级管理,禁止无经验的人员盲目上场检修,少经验者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人员带领,所有人员都需要明确自身的能力,进行主观评价,不强求;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理方案,方案主要依据经典方案而定,明确各个工作人员在应急方案中的任务,设立现场救援、后勤保障队伍,确保应急计划可行、科学。

2.2 现代防误系统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集控技术的应用,许多无人值守站增多,防误系统开始成为检修现场危险控制的发展趋势[3]。防误技术、视频技术、智能巡检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现场危险点控制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视频检测系统,可进行设备实时监测、生产现场巡查、操作监护,可掌握现场人员的工作状态,实现可视化监控与调度,有助于现场的安全防护,还可作为事故的追溯,发现事故发生时变电站情况,进行持续质量管理。智能巡检系统,通过手持设备采集信息,自动识别检测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记录巡检人员到位情况,设备缺陷信息,有助于防止误入带电间隔、误操作电网设备等事故。近年来,数字化作业区域和安全距离检测手段也开始得到初步应用,变电检修现场设立安全物理隔离等也有助于控制现场风险。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为构建现场安全管理提供的条件,通过预见性的分析危险点,利用自动实时设备识别、跟踪、定位、监控人员与设备,并触发相应的事件,对设备、人员进行管理与控制。与此同时,结合智能诊断、辅助决策,传送现场检修人员,实现作业安全管理与调度指挥互动化。当然是用远程视频监控也有许多缺陷,如出现过度依赖设备、视频死角等,若出现视频故障,会导致无法发现安全事故。

2.3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变电检修现场安全防误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区域显示,利用GSI显示不同区域,能够平台上发现作业区域平民区,划分禁入区域、作业区域等区域,对于发现的危险点,设置不同的区域;②作业人员位置、行动轨迹监控,监控平台能够记录所有的作业人员作业地点、行动轨迹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以利于今后查阅改进;③区域危险警告,若进入禁止区域,作业人员会接收到仅靠,平台监测人员能够人工或智能辅助发现违规行为;④作业环境检测,传感器能够发现周围电场、有害气体的变化,计算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及时发现突发的影响电场变化、排除有害气体。

3 小结

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安全管理开始向智能化、平台化发展,结合现场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极大的提高了人为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水平。今后,需重视完善系统的区域显示、作业人员位置与行动轨迹显示分析、区域危险警告、作业环境检测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炯,蔡建辉.大型检修现场全过程管控方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6,(25):345.

[2]王少龙,胡云芳.变电检修现场作业安全措施标准的编制与应用[J].安全,2011,32(7):23-25.

[3]赵智韬,伴建忠.实施“四化”推进供电企业管理创新[J].大众用电,2015,(4):60-61.

[4]靳伟.基于经济效益的配电检修现场安全措施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6):186.

(作者单位:国网宁波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变电检修现场管理安全管理
浅谈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相关问题分析
哈尔滨车展现场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呼叫中心现场管理浅探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