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

2017-05-30 19:43张瑶彭岳
科技尚品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现状问题

张瑶 彭岳

摘 要: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对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管控,对城市雨洪水进行系统管理,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本文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其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现状;问题;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对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管控,对城市雨洪水进行系统管理,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其中涉及诸多方面内容包括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并不是简单和单纯的市政設施建设,需要专项设计和统筹规划其理念和要求,进而在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绿地等关联因素中互动配合、有机衔接,最终在系统实现中落实到位。

1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窘境一:内涝频发。每年总有为数不少的城市遭遇暴雨而内涝,于是在城市看海的窘境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建设过快,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采用大量的硬质铺装替代农田、林地,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地表径流,从而影响了生态环境。

窘境二:城市缺水。建设区域内大量的硬化地面占用了天然的林地、农田、草地、湖泊、湿地,无形中增大了该区域内的雨水径流系数,降雨时,雨水就被迅速地排至市政管网,而另一方面,地下水超采严重,却得不到补给,地下漏斗现象越来越多。

要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城市缺水问题,把握的原则是最好顺应自然、遵循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功能时要优先思考如何把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如何借助和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大力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

从2001年起,住建部联合发改委组织宣传和积极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 号)等政策性文件,旨在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在防治城市内涝、提升城市水资源系统能力、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积极效果;在政府顶层设计中鼓励和倡导各地建设“海绵城市”,全面增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新理念和新规划,其中包括提倡构建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2015 年3 月4 日,三部委确定22 个城市先期参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并最后确定有16 个城市获得海绵城市资格。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举措说明是我国已进入排涝减灾、全民治水的新篇章。

2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国内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设计经验不足。设计方案照搬国外海绵实例现象严重,并未考虑到本土与国外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建设后控制雨洪效果不明显。

(2)雨水利用措施生搬硬套,设计者往往尽可能多地建设海绵设施,却忽略了使用者的舒适度要求。

某住宅小区海绵建设为了减小雨水调蓄池的容积,尽可能地把绿地做成下凹绿地,结果地上停车位四周有三边都是下凹20cm的下凹绿地。车稍微停歪就有可能掉进绿地,而且雨天下车会湿鞋,这样的海绵设计为贪图雨水蓄水最大化而影响了正常使用功能,造成极大的不便。海绵建设应以不牺牲正常的使用功能为前提条件。

(3)大力推进绿色建设,全然否定灰色建设。理想的海绵城市应该是由成熟地下管网系统、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相结合的有机体。因大力推进绿色建设而全然否定地下管网系统是不明智的选择。已建城市条件错综复杂,高效并具有可持续性的排水系统解决方案难以简单依赖于单一的绿色设施。在已建城区的改造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一些现实条件比如绿地率、管网条件及地面竖向关系等因素,而一味去追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不仅会增加实施难度,还可能会拖延建设周期,导致增加投资甚至根本无法落实的后果。

3 推进海绵城市的对策

(1)灰色、绿色基础设施有机结合

基于每个城市、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科学有效地运用并落实海绵方案。对于老城区改造,必须考虑的复杂现实条件包括城区现有绿化率、建筑雨落管的改造、既有雨水管网排水能力的提升和道路坡度与地形竖向的综合利用等,广泛采用“绿—灰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2)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不断借鉴发达国家在雨水系统建设领域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雨水管理进行控制,引导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提高对自然水体的保护力度;将地下管网高效排水排污和平衡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结合,增强水处理的高效性和有针对性;加强设计环节,加快改建传统水利设施,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生态的水处理模式;通过政府立法合理征收雨水费用,运用经济手段控制排污量;将雨水控制、土地开发和景观设计有机结合,创造友好的宜居生态环境等。

(3)政府还应考虑国情以及城市的基地特性,结合城市经济、气候、生态等特点,着眼于城市不同区域的突出问题,科学规划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内容,使建设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盲目照搬国外技术经验,不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

基于我国现在雨水管理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流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以及技术力量薄弱等现状,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海绵城市”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二是积极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研究适合不同气候条件、城市梯度和功能类型的场地中的海绵城市的技术体系和模式,并搭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具有示范效应的试点工程,以点带面,及时宣传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动态和成果,并总结竣工项目的优点与弊端。三是加强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共同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景观专业、给排水、结构及水利专业多方配合。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海绵城市建设初期,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在引进国外雨水利用技术时,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理论本土化。海绵城市建设没有捷径,解决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等问题,还需我们不断地努力研究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谭术魁,张南.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评估——以中国16个海绵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6,(6):98-103.

(作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现状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