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碰撞安全座椅专利技术综述

2017-05-30 10:48黄琴周强
科技风 2017年13期
关键词:座椅安全

黄琴 周强

摘要:汽车座椅作为汽车上联系车身和乘员的重要安全部件,对乘员的安全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保护作用,对汽车座椅进行合理设计,可减轻事故发生时乘员受到的伤害。本文首先研究了汽车碰撞安全座椅的国内发展情况,然后从座盆、靠背和头枕三个方面对安全座椅的技术发展路线进行了梳理,重点研究了近年来关于安全座椅的专利现状,最后,对国内汽车安全座椅领域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座椅;正面碰撞;安全;座盆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碰撞事故也在增加。汽车座椅是汽车车身重要的内部附件,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是将人体和车身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安全部件。汽车座椅在事故发生时,可有效保护乘员减少伤亡。现阶段,主要通过对座椅座盆、靠背以及头枕的调节来减缓碰撞产生的冲击,其中,座盆一般通过设置前后滑轨位移装置或翻转等方式来减缓冲击;靠背一般通过调节倾角,来进行相应缓冲;而头枕也主要通过前后移动以及翻转角度来减小冲击。

本文主要针对汽车碰撞安全座椅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进行专利技术综述研究,希望藉此为行业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1 国内汽车碰撞安全座椅调节专利申请总体分析

汽车碰撞安全座椅在国内的发展分析开始于2000年,并持续分析到2015年。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总体销量大幅下滑,导致整个专利申请量也有所回落,而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燃油价格上涨,对整个汽车销售产生很大影响,可能是导致这一年专利申请量回落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走向日渐明朗以及汽车市场对一些城市限购政策的调整,使得2013年汽车销售量大幅增长,进而带动2013年申请量也迅猛增长并达到顶峰。

2 汽车碰撞安全座椅主要技术发展路线

2.1 主要技术分支的发展

汽车碰撞安全座椅在国内发展的15年中,座盆调节的发展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在2013年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而且2013年以后也一直处于高位发展态势。相比较之下,靠背和头枕调节的发展没有座盆调节的发展强劲,但总的发展趋势与座盆调节基本一致,通常将三者结合起来一起抵抗碰撞冲击。

2.2 座盆调节的发展

从整个汽车碰撞安全座椅的发展历程来看,座盆调节的发展一直占据主要地位,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2012年受中国经济的影响回落外,整体成急剧增长的状态。德国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于2010年提出在座盆底部设置齿轮传动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使座椅前后发生摆动,从而减缓刚性冲击(申请号CN 201080007541.7)。

2.3 靠背调节的发展

汽车碰撞安全座椅“靠背调节”手段在国内的发展远远不及国外。在2007~2014年間,国外在华申请人申请了较多的专利。其中,L&P瑞士控股公司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安全保护,在2002年(优先权为2001年)提出在车辆座椅靠背框中设置弹性元件缓冲冲击(申请号CN 2823625.4)。日本发条株式会社在2012年为了稳定高效地吸收施加于座椅靠背框架的载荷,在车辆座椅中设置脆弱部,在发生碰撞时,脆弱部以被压溃的方式变形,从而稳定地吸收冲击载荷(申请号CN 201280045243.6)。而国内相关申请人仅仅是在2011年、2013年~2015年申请了少量专利。

2.4 头枕调节的发展

从汽车碰撞安全座椅“头枕调节”分支发展方向来看,在2002~2010年间,国外在华申请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在2003年提出了一种回弹式头枕,通过在头枕内设置返回弹簧,防止颈部向后猛推,从而保护乘客颈部(申请号CN 200310115776.X)。美国李尔公司根据传感器感测的信号,通过控制器控制头部支撑装置的驱动以最优化头部支撑装置的运动(申请号CN 200910129183.6)。而国内从2011年开始大量申请并超过国外在华申请,同时,国外在华申请陡然减少,表明国内对头枕调节的重视度提高。

3 国内汽车碰撞安全座椅领域发展建议

首先,在“头枕调节”分支方面,国外发展较早,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进行了专利布局,而国内申请人则并没有这方面的体现。

在“靠背调节”分支方面,国外申请人进行相关研究和专利申请占主导地位,国内很少有人涉及,这与靠背调节手段的复杂程度有关。

在“座盆调节”分支方面,主要是国内申请人进行相关专利申请,而几大重要跨国企业并未对此过多关注,这与座盆调节的方式主要采用滑移式、翻转式和防潜式三种调节方式,其结构变化较少有关。

其次,对于国内申请人,企业无论从申请人数量还是专利数量来看,都只占小部分。而相比个人来说,企业的研发环境会更好,因此,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不充分,势必会影响专利的质量。

最后,随着人们对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汽车碰撞安全座椅领域势必需要较大的发展和提升,这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鼓励高校和科研所申请,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所撑握的先进理论知识,提高技术质量,增强创新能力;

2)相关企业之间可以采取合作和资源共享协同开发的模式,对现阶段还比较薄弱的靠背调节方向进行研究;

3)企业内部需要统筹规划本企业汽车座椅安全方面的发展和专利布局,并对相关竞争对手进行研究,做好专利防御工作。

参考文献:

[1]黄世霖,李一兵,等.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1992:193199.

[2]张婷,山岩,等.一种人体卷曲运动驱动机构式安全座椅[J].科技创新导报,2014:92.

[3]崔新康,马德仁,等.HybridⅢ 50th 假人小腿受冲击位置和角度对腿部的伤害[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3:334338.

作者简介:黄琴(1988),女,硕士,研究方向:动力机械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周强(1987),男,硕士,研究方向:动力机械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等同第一作者)。

猜你喜欢
座椅安全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多功能环保座椅系列
奔驰S350车驾驶人侧座椅不能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