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夏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新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7-05-30 01:52陈慧霞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淮北市病虫草害防治对策

陈慧霞 刘伟

摘要分析了当前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新特点、新变化以及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了当前夏玉米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选用优质高抗品种、合理布局作物的种植、加强预测预报、强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对售药及施药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推广安全科学施药技术等一系列防治对策。

关键词夏玉米;病虫草害;防治对策;淮北市

中图分类号S435.13;S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6-0138-03

New Featur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of Summer Corn in Huaibei City

CHEN Huixia1, LIU Wei2*(1. Suixi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Suixi, Anhui 235100;2.Huaibei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We analyzed new featur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of summer corn in Huaibei City, and pointed out som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trol of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of summer corn at present. So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or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of summer corn in Huaibei City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ed: select high quality and resistance varieties; reasonably distribute crop planting; strengthen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green control;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drug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ersonnel; promote safe and scientific pesticid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Summer corn;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Huaibei City

作者簡介陈慧霞(1962—),女,安徽濉溪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与农技推广研究。*通讯作者,农业推广研究员,从事棉花新品种选育与植物保护研究。

收稿日期2017-05-17

淮北市位于安徽西北部平原地带,下辖3区1县,是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该市有耕地面积16.8万hm2,其中每年夏玉米种植面积为11.0万~12.0万hm2。要保障玉米高产、稳产,增加农民的收入,除了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手段外,还要科学应用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虽然淮北市在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近年来由于机械化耕种水平不断提高、连年秸秆还田等耕作方式变化、作物品种更换频度加大、气候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夏玉米病虫草害发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1],这就要求植保技术必须适应当前变化的新需求。鉴于此,笔者根据淮北市实际情况,分析了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新特点、新变化以及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玉米病虫草害发生了新变化新特点

1.1玉米田杂草优势种群发生的变化

随着生态气候以及人为农事操作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化学除草剂的连年使用,玉米田杂草优势种群也发生了变化。淮北市98%以上的夏玉米采取的是麦收后免耕或浅耕播种,在小麦收获前田间就已经有部分杂草出土,玉米播种后,这部分杂草与玉米同时出土的杂草共同形成庞大的杂草群落。2008年以前,淮北市玉米田杂草优势种群以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占70%以上,阔叶杂草占比不足30%。近年来铁苋菜、马齿苋、苍耳子等阔叶杂草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据2016年7月上旬玉米田调查,在濉溪县共调查了2个镇6个村36块地,180个样方,结果表明:1 m2平均有杂草154.0株,其中小麦自生苗 45.0株,占29.22%;铁苋菜14.5株,占9.42%;苍耳子23.0株,占14.94%; 马齿苋40.0株,占25.97%;田旋花4.0株,占2.60%; 马唐 9.0 株,占5.84%; 狗尾草13.0株,占8.44%; 牛筋草4.5株,占2.92%;其他占0.65%。阔叶杂草所占比例达 52.92%,已成为淮北市夏玉米田间杂草的优势种群。近年来虽然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化除面积逐年扩大,但是单一化学除草剂连年大量使用,致使部分杂草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了除草效果,同时使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

1.2玉米病虫害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

淮北市夏玉米上发生的病害有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粗缩病、茎腐病、弯孢霉叶斑病、瘤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苗枯病等。害虫有地下害虫、蓟马、玉米螟、玉米蚜、棉铃虫、桃蛀螟、灰飞虱、玉米叶螨、二点委夜蛾等。然而近几年来,玉米病虫害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首先是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大、损失重,如2015年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在23.13万hm2次,防治面积为11.58万hm2次,挽回损失6.17万t,但仍损失9.34万t;其次是出现了新的病虫害,如玉米粗缩病和二点委夜蛾是新发病虫;再次是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2],如玉米蓟马、玉米锈病等;还有偶发性病虫害变成常发性病虫害,如玉米弯孢叶斑病、褐斑病等。另外,玉米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發生危害的形势更加日益严峻,如灰飞虱、桃蛀螟、棉铃虫等。

1.2.1玉米病害变化。

历史上淮北夏玉米在生长期间发生的病害以大斑病、小斑病等为主。近10年,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很轻,已经下降为次要病害,但一些新的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如玉米粗缩病、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等。2004年玉米粗缩病在淮北市首次暴发为害,主要发生田为油菜茬、豌豆茬等早播夏玉米,发病面积占早播夏玉米田的60%以上,发病严重的玉米田几乎绝收,2008年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全市发病面积达1.6万hm2,造成上万亩早播玉米绝收,之后的几年连续发生,危害程度严重,轻则减产30%~50%,重则个别田块绝收。通过对灰飞虱的防治、使用包衣种子、适期晚播等措施的重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得以控制。2015年玉米生长后期锈病发生严重,受害面积达11.3万hm2,由于该病发展快,加上农户对该病了解不够,防治不及时,大部分田块造成损失15%左右。另外,玉米彎孢霉叶斑病较重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

1.2.2玉米虫害的变化。

由于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害虫自身的变异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玉米害虫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有着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玉米穗期虫害加重。多年来,夏玉米上的害虫是以二代玉米螟及蚜虫为主要害虫,但是近年来淮北市夏玉米上二代玉米螟为害很轻,2006—2016年调查表明,玉米生长前期的被害株率平均仅为5.6%,而在玉米生长后期三代玉米螟发生为害明显加重,由于玉米后期植株生长高大,防治困难,为害程度逐年增加,年均发生面积在6.0万~14.0万hm2。受棉花市场和政策的影响,淮北市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棉铃虫转移到玉米上为害,2013年玉米上棉铃虫发生严重, 发生面积达5.4万hm2。另外,2014年在濉溪县夏玉米田发现了新害虫——二点委夜蛾,因发现早,防治及时,该虫未造成危害。

2主要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近几年夏玉米病虫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抗病性差;多变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结构布局不合理;浅耕免耕,保护了土传病害的病菌和害虫的栖息地,为有害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连续秸秆还田把病残体和秸秆内越冬越夏的害虫留在了田间,积累了菌源和害虫基数,从而导致新病虫草害不断发生及新老病虫草害之间优势的转换;农机跨区作业,外来病源虫源多,交叉传播扩展快[3];防治不彻底,防治效果差,病虫基数不断累积等。

2.1品种因素

目前淮北市推广的玉米品种有100多个,多而杂, 大多数品种不抗病。品种抗性差是导致玉米病虫害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上近年来引种过多过快,特别是有些品种不经示范就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过去发生较轻的病虫上升成为主要病虫,如玉米褐斑病、穗腐病等近年发生较重。

2.2农业结构调整

淮北市玉米面积由2008年的4.0万~4.6万hm2发展到近年的11.3万hm2左右,增加了145%,大面积种植玉米导致病虫害大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如近年来三代玉米螟、玉米茎腐病、锈病呈加重发生趋势。棉田、豆田减少,其上害虫向玉米田转移为害明显加重,如蚜虫、棉叶螨、棉铃虫等。小麦和玉米同区域种植导致灰飞虱种群数量显著上升,玉米粗缩病加重。另外,经济作物和果树面积扩大也加重了桃蛀螟对玉米的为害。

2.3免耕与浅耕的广泛应用

免耕与浅耕技术的推广保护了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使得地下害虫种群数量增加。蛴螬、地老虎、金针虫、二点委夜蛾等危害将呈加重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二点委夜蛾,将成为一种常发性夏玉米的苗期虫害。免耕或浅耕更导致蓟马从前茬作物或田间杂草直接转移到玉米苗上为害。小麦自生苗为灰飞虱提供了良好的食物,使其能在玉米田正常发育,完成生活史,且使种群数量得以扩大。

2.4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的大面积实施虽然降低了在秸秆中钻蛀取食、越冬的害虫种群数量,减轻了一些害虫的危害,如一代、二代玉米螟。但秸秆中的病原菌仍留在土壤中,经过多年积累,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如玉米茎腐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纹枯病、褐斑病等。另外,农机跨区作业也增加了局部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传播途径。

2.5气候变化影响

大部分玉米品种抗病虫性差,如遇适宜气候,病害将偏重发生。灾害性气候频发,有利于加重部分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气候变暖能使害虫的发育历期缩短、繁殖代数增加、为害期延长、为害程度加重。台风有利于南方锈病的传播与发生。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叶螨、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

2.6病虫防治不彻底

夏玉米田因多种原因防治困难且不及时彻底,导致了病虫残留量高,数量逐年积累。玉米生长后期棵高株密,生长季节雨水多,天气炎热,人工防治困难,防治面积小。防治药械落后,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有限,不能全面实施,防治效果不佳。群众防虫意识重于防病,防治不及时,导致玉米病害加重。玉米价格低,群众防治积极性不高。防治成本高,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相对量小,防效差。

3玉米病虫草防治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玉米苗期药害频发

玉米田化学除草每年都有部分田块出现药害的困扰,表现的症状有:叶片发黄、发白、心叶卷曲成牛尾状抽不出来,心叶坏死等,或者是除草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施药技术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药时机不对,过早或过迟;二是施药盖头喷施,使大量药液灌入心叶;三是用药量不准或盲目增加药量,或者是选用的药剂不对路,或是连年使用单一品种药;四是药械喷头选用不合適;五是重复喷药;六是除草剂的使用与其他农药的使用之间安全间隔期不够。例如:施用烟嘧磺隆、砜嘧磺隆和噻磺隆除草剂的玉米田应在玉米2~4叶期施药,5叶期后施药易发生药害。施药时不能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也不能在前后间隔7 d内使用,否则会产生药害[4]。如确需防治害虫,可以用其他杀虫剂替代。

3.2测报条件滞后和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市、县(区)级植保机构测报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仍在使用诱虫灯和人工调查等方法进行测报,信息传递时效性差。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工作效率的低下与信息时代的需求不对称,测报基点不完善,各级测报人员大多在50岁左右,趋向老龄化,知识老化,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缺少年轻的新人加入测报队伍。

3.3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存在劳动力不足、技术能力弱化等问题。因玉米生长植株高大,病虫害防治相对困难,而植保专业服务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组织。目前,淮北市虽有一定数量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但数量相对较少,大型先进药械较少,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能力有限,服务质量尚有欠缺,還需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4应对措施与建议

做好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是保障玉米生产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要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要求,转变防治观念,改变防控方式。选用优良有抗性的品种,调整作物布局,进一步加强病虫监测预报,强化对农药使用者的技术培训,不断完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推动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增加农民收益。

4.1选用抗性品种

玉米品种间抗性差异比较明显,通过在本地试验示范,筛选出相对优质高抗品种进行推广,淘汰劣质高感品种。

4.2合理作物布局

在种植布局上,适当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大豆及其他经济作物的面积,以破坏病虫害与寄主间的依赖生存环境。

4.3加强玉米病虫草害预测预报

加强对玉米病虫草害的监测力度,加大投入,改善测报基础设施,加快与信息时代的对接。加强对新发病虫草害的关注和监测,以有效应对突发病虫害的发生。加强对测报基点的建设,每个基点责任到人,定时定期上报信息,以便提高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度,指导农户适时防治各种病虫害,提高防效,降低损失,增加收益。鉴于目前植保测报技术人员老龄化的问题,要强化和稳定测报人员队伍,以保持测报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测报人员待遇,调动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4.4大力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

大力扶持发展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药经销商为依托的多元化植保服务组织,扶强扶优,以点带面,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大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的推广力度,集成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接受的综合技术模式,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推广应用飞机、自走式喷雾机、烟雾机等高效先进植保药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4.5加强售药及施药人员专业培训

要做好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施药技术是关键。首先培训农药经营户[5],使他们在销售农药时正确指导用药者,保证农药的合理正确使用。其次,对农药使用者进行培训[6],要重点培训农业经营大户,让他们了解农药本身的性能特点,掌握本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使他们能够根据当时的气象生态条件、苗情、草情、病虫情等选择出适宜的施药时间、准确的用药量、正确的药械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从而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害的产生。

4.6推行科学安全施药技术

一是要做到对症下药。根据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使用剂量低、防治效果好、环境安全的农药,推荐给广大农户使用,严禁使用高毒农药。二是要抓住玉米病虫发生关键时期施药。在害虫发生前期抵抗力最弱的时期及发育阶段中接触药剂最多的时间施用农药,在病害初发可控期预防,提高防治效果。三是要提高施药技术。科学指导农民采用混用和交替适时施药,减少长期使用单一品种,防止玉米病虫产生抗药性。特别要注意選择使用对玉米病虫害有毒力而对益虫杀伤力较小且可以兼治多种病虫的农药。四是要推广使用新型药械。加大新型药械研发、生产力度,加快药械更新换代。积极推广使用新型植保药械,严把施药质量关,减少浪费,提高农药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张克诚,袁会珠,李香菊,等.保护性耕作农田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的初步研究[C]//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张雪松,曹永胜,曹克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河北粮食作物植物保护新问题和治理对策[J].植物保护,2006,32(2):19-22.

[3] 徐芳,齐永志,张书敏,等.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99-203.

[4] 张玉聚,张振臣,刘红彦,等.农作物病虫草害(上册)[M]//中国农业病虫草害新技术原色图解.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 王兆振,毕亚玲,丛聪,等.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5):68-73.

[6] 金环宇,田平,张湘,等.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科学使用方法[J].种业导刊,2008(7):26-27.

猜你喜欢
淮北市病虫草害防治对策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淮北市东岗楼立交改造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