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植物蓝盆花种子萌发条件研究

2017-05-30 06:03李旭新拉喜那木吉拉乌兰张天俊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发芽率

李旭新 拉喜那木吉拉 乌兰 张天俊

摘要[目的]找出适于蓝盆花种子发芽的前期处理条件,为提高种子发芽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培养皿发芽法,通过选用不同的发芽床和浸种温度对蓝盆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其对蓝盆花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纸间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腐烂率最低,而砂间培养没有种子发芽且种子腐烂率最高;40 ℃浸种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着浸种温度升高,发芽率逐渐降低。[结论]蓝盆花种子发芽适宜的浸种温度为40 ℃,纸间为种子发芽的最适发芽床。

关键词蓝盆花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腐烂率

中图分类号S567.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113-03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find out the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germination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seed,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seed germination rate.[Methods]Using germination method of petri dish,sprout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selecting different germination beds and seed soaking temperatures,its effect on the germination of Scabiosa tschiliens seed was studied.[Result]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index of seed were the high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lture between papers,and the decay rate of seed was the lowest,while there was no seed germination and the decay rate of seed 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lture between sand.The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 was the highest under 40 ℃ soaking temperature.With increase of soaking temperature,the germination rate decreased gradually.[Conclusion]The suitable soaking temperature is 40 ℃ for the germination of Scabiosa tschiliensis seed and the most suitable germination bed is between papers.

Key words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ning seed;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index;Decay rate

蓝盆花又名山萝卜花,是川续断科(Dipsacaceae)蓝盆花属(Scabiosa Linn.) 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具有观赏、生态保护作用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已成为蒙医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基礎药物(蒙药名为套森—套日麻),入药部分为窄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ex Roem.et Schult)和华北蓝盆花(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ning)的干燥花序。蓝盆花主要用于治疗火头痛、发烧、肺热咳嗽、黄疸等病症,并具有抗炎、解热、抗氧化等功效,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镇静、增强心血管和免疫等功效[1],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有所分布。

目前蓝盆花药材全部来源于野生资源,而野生植株大多零星分布于较高海拔的山地或草间,而且由于其为花序入药,采集者往往将正处于花期的花摘走,而留下的植株多数在种子未成熟时在草原秋季打草(8月中旬)时连同草也一起被割走,草地上存留的种子很少,这导致其种群个体数量急剧下降,药源极度缺乏。因此,人工驯化栽培已成为保护蓝盆花野生资源和提供药源的主要措施。以往有关蓝盆花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2-3]、药理作用[4]、提取工艺 [5-6]、组织培养[7]等方面,而对种子发芽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工栽培目标的实现,而种子的发芽能力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方面。该试验以蓝盆花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浸种温度和发芽床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找出适合蓝盆花种子发芽的前期处理方式,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大面积栽培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材料为蓝盆花种子,于2015年9月采自野生蓝盆花植株,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后备用。

1.2方法

1.2.1发芽床类型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参照肖雪峰等[8]的方法,并略加修改。分别置于以下发芽床:①纸上,在培养皿中铺2层湿润的滤纸,然后置种;②纸间,在培养皿中铺2层湿润的滤纸,置种后在种子上面再铺上1层湿润滤纸;③砂上,在培养皿中铺0.2 cm湿砂(砂水比为4:1),然后置种;④砂间,在培养皿中铺0.2 cm湿砂(砂水比为4∶1),置种,再覆上0.2 cm湿润细砂。在25 ℃恒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培养,自第5天时,每隔2 d统计种子发芽率,第15天时统计各发芽床中种子腐烂数。

1.2.2不同浸种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分别用温度为20、30、40、50、60 ℃水浸泡种子1 h,以蒸馏水为对照(CK),热水自然冷却后不再继续添加,以自然水温(15 ℃)继续浸泡至指定时间。然后将种子取出播种在“1.2.1”中筛选出的发芽床上,在25 ℃恒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培养,自种子着床之日开始,第10天时统计种子发芽率。

1.3指标测定

以上发芽试验,每处理 3 次重复,每重复 30粒種子。2016年4月10日开始着床至4月25日结束,种子发芽标准以胚根生长到种子长度的一半为准,连续 3 d 没有种子萌发作为发芽结束。种子发芽率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发芽率=(Dt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指数=∑(Gt/Dt)、腐烂率= R/供试种子数×100%,式中,Gt指在时间 t 天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R为腐烂种子数。

1.4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采用 SPSS 13.0 分析软件对数据

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发芽床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蓝盆花种子在不同发芽床上发芽率有一定的差异。培养5 d时,纸上和纸间发芽床中的种子开始发芽,而砂上和砂间发芽床未见有种子发芽;培养7 d时,砂上种子开始发芽,之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砂上、纸上和纸间3种发芽床中种子发芽率逐渐升高,其中纸间培养种子发芽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发芽床的种子发芽率(P<0.05);在培养11 d时种子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直到试验结束,砂间培养中种子未见有发芽现象。

2.2不同发芽床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发芽床中种子发芽指数有一定差异。培养5 d时,纸上和纸间发芽床中有少数种子开始发芽;培养7 d时,除砂间发芽床中种子没有发芽外,其余3种发芽床种子均有发芽,其中纸间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高于砂上和纸上(P<0.05)。之后随着发芽天数的增加,各发芽床中种子发芽指数逐渐升高,在培养11 d时种子发芽指数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

2.3不同发芽床培养下种子腐烂率

通过对培养15 d时种子腐烂率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图1),各发芽床种子腐烂率差异显著,其中种子在砂间发芽床中腐烂率最高,腐烂率达66.7%,显著高于其他发芽床(P<0.05);其次为砂上培养,其腐烂率为34.0%;纸上和纸间发芽床上种子腐烂率无显著差异,种子腐烂率最低。

2.4不同浸种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图2可见,不同浸种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不同。在15~30 ℃浸种温度时,种子发芽率随水温升高逐渐升高;30~40 ℃浸种温度下,种子发芽率继续升高,其中利用40 ℃浸种温度处理,种子发芽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P<0.05),之后随着浸种温度继续升高(50~60 ℃),种子发芽率开始逐渐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因此,适于蓝盆花种子发芽的浸种温度为40 ℃。

3结论与讨论

种子活力是种子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它除与种子发育、成熟及萌发等生理生化过程有紧密联系外,也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9],其中发芽床在种子发芽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以前有关发芽床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相关报道,不同的种子发芽床也有差别。如张春平等[10]研究紫苏种子发现,种子最佳发芽介质为双层滤纸。肖雪峰等[8]研究发现,砂床为通关藤种子适宜的发芽床,发芽率达92%。舒枭等[11]分析发现,濒危植物厚朴种子在河沙中种子的发芽率为66.17%,发芽的最佳基本适宜条件为河沙。该试验对蓝盆花种子在砂上、纸上、砂间、纸间4种发芽床上的发芽情况研究发现,纸间发芽床上培养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腐烂率最低。说明纸间培养一方面可以为种子营造保温小气候,另一方面种子与滤纸层的接触,能够从各个面上吸收到水分,有利于种子发芽,而砂间发芽床中种子未见有发芽且腐烂率较高,因此推测可能由于种子萌发时所释放的能量不足以冲破砂层,从而导致种子在砂中呼吸困难而死亡。所以,实验室对蓝盆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时,应选取纸间发芽床作为发芽基质;而田间播种时,应尽量少覆土,以覆盖种子为宜。

温度作为植物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有研究发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能影响种子活力,造成发芽困难[12]。以往关于浸种温度对种子发芽的研究也有较多报道,如王念奎[13]研究表明,香樟种子在65 ℃水浸种下种子萌发快且整齐;吕玉兰等[14]对舞草、滇南山蚂蝗、翅托叶猪屎豆和四棱猪屎豆种子采用80 ℃热水处理15 min,种子发芽率高,发芽迅速。周锦业等[15]采用100 ℃热水处理银叶金合欢时种子萌发效果最佳,所以不同植物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不同。该试验中,40 ℃浸种温度处理蓝盆花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且之后随着温度(50和60 ℃)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说明适当的温水(40 ℃)处理可软化种皮,提高蓝盆花种子的透性和浸出种子内的发芽抑制物,有助于种子发芽,而采用高温浸种,可能会使种子内部分膜系统受到破坏,抑制萌发而导致种子活力下降。因此可以利用40 ℃温水浸种来对蓝盆花种子进行催芽,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蒙药材标准[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 白玉霞.兰盆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J].蒙医药,1996,47 (1):36-38.

[3] 韩丹,罗素琴,刘乐乐,等.蒙药材蓝盆花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3):279-281.

[4] 乌日娜,张维兰,孙福祥,等.兰盆花黄酮类抗氧化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3-24.

[5] 程振芳,王晓琴,王继东.蒙药蓝盆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4):25-27.

[6] 冯伟华,任常胜,王继东.正交实验法优选蓝盆花总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J].内蒙古中医药,2001,20(4):40-41.

[7] 许东婷,王俊丽,刘名飞,等.华北蓝盆花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植物学报,2011,46(4):476-478.

[8] 肖雪峰,刘丽,郭巧生,等.通关藤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J].中草药,2015,46(5):746-750.

[9] 颜红波.不同温度对多年生禾草种子发芽的影响[J].草业科学,1998,15(4):22-26.〖ZK)〗

[10] 〖ZK(#〗张春平,何平,何俊星,等.不同处理对药用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中草药,2010,41(8):1361-1365.

[11] 舒枭,杨志玲,段红平,等.濒危植物厚朴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4):419-422.

[12] 王俊年,李得禄.4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发芽对温度的响应[J].草业科学,2012,29(2):249-254.

[13] 王念奎.不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活力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08(2):59-63.

[14] 吕玉兰,黄家雄,刘倩.热水和浓硫酸处理对12个野生豆科草种种子萌发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5):1669-1672.

[15] 周锦业,丁国昌,卜朝阳,等.不同处理方式对银叶金合欢种子发芽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5):121-124.

猜你喜欢
发芽率
不同贮藏条件对北柴胡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高温浸种消毒处理对胡枝子发芽力的影响
浅析不同处理砂床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夏玉米种子发芽率对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贮藏年限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8种造林树种不同催芽方法种子发芽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