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长清地区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2017-05-30 06:52史春彦张前东张艳菲王爱敏耿蔷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旅游规划旅游资源SWOT分析

史春彦 张前东 张艳菲 王爱敏 耿蔷

摘要基于长清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及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采用SWOT分析法,对长清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清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以及优越的区位优势及适宜的气候资源优势,且面临国内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和当地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的机遇,也存在生态系统脆弱、资源类型单一,景区空间分布散乱、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管理体制滞后等诸多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市场竞争及生态资源保护给该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旨在促进长清地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SWOT分析;旅游规划;长清地区

中图分类号F590.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160-03

AbstractBased on the rich natural resource,the humanities tourist resources and the good ecotourism in Changqing, the SWOT analytic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angqing tourism resource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qing area has rich tourist resources,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historical culture unified whole, superior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 and suitable climate resources superiority, also faced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fast development advantageous situ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policy powerful support opportunity.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fragile ecosystem, the single type of resources, the scatter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cenic spots,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ourism products, the backwardness of infrastructure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the lag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Along with fast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futur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ecology resources conservation has brought the new challenge for this local tourism.The findings may provide the theory reference for this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whi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Changqing area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Ecotourism;SWOT analysis;Traveling plan;Changqing area

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得以迅猛发展,已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序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发展的边缘性旅游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1]。

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法)是克雷格等[2]于1965年最先提出的,常被用于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经实践证明,SWOT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可以延伸到区域经济、城市管理、环境管理、旅游开发乃至国家战略等领域[3-7]。目前,我国的许多学者利用SWOT分析法对地区的旅游发展及开发对策开展了研究[8-12],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杨韩涛等[13]对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特种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开发高端特种旅游产品,以保障羌塘地区的持续有效发展。黎国强等[14]对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构想及对策。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清区为例,基于SWOT分析其旅游环境框架,通过实地调查,对目前长清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该地区的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长清区位于山东丘陵的西部,是济南市的新区(116°30′38″~117°4′14″ E,36°14′37″~36°41′50″ N),地处泰山西北山麓至黄河之间,地势呈东南向西北低倾斜,海拔在29.4~988.6 m,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黄河洼区。长清区河流水系众多,黄河、南北大沙河、玉符河、清水沟等贯穿全境,有储量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成为济南市区的后备水源地之一。特殊的地质、地貌成就了长清地区的资源出众、物华天宝,为长清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2资料和方法

研究所用的自然、人文资源数据主要来自长清区旅游局和国土资源局,气候数据来源于长清区气象局。利用气候学统计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研究方法主要为SWOT分析法,由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4项要素组成。

3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3.1.1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长清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东南部群山连绵、森林覆盖率高。发源于泰山山脉的北大沙河穿越全境,绿水青山、名胜古迹形成了长清独特的生态、人文景观,有“山水长清、齐鲁仙境”的美誉,是济南市的“后花园”。目前,长清现有的旅游资源中,文物景点有4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7处,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资源点达20余处。同时,还有张夏杏花节及采摘节、张夏樱桃采摘节、双泉海棠采摘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游活动。

在表1中列出的特色旅游资源中,灵岩寺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底蕴丰厚,享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盛名,宝殿内的罗汉雕塑被世人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其墓塔林有“世界上著名的露天石刻博物馆”的美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的宗教胜地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峰山峰峦挺拔、景色奇秀、泉出石罅,堪称人间仙境,与泰山、灵岩并称“鲁中三山”,是北方有名的道教圣地;济南国际园博园位于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内,占地面积3.45 km2,其中湖面面积0.96 km2,展园总数达108个,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陆地园博园;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比秦长城还要早400多年,其全长618.9 km,分布在1 518座山峰上,堪称“中国长城之父”,其考古价值较高。

3.1.2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长清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境内的京沪高铁、京福高速公路、济荷高速公路、104和220国道、104省道纵贯南北。京沪西客站至长清城区及大学科技园的轻轨车站正在建设中,通车使用后,从济南市区到长清的车程仅为15 min。长清区距离泰安市区仅有半小时的路程,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仅35 km,抵达青岛、烟台、威海等半岛城市只需4 h车程。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长清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长清区与济南、泰安、曲阜捆绑在一起,是山东“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站。

3.1.3适宜的气候资源。长清区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炎热多雨,且这两季时间较长,分别为136和107 d;春季干燥多风,气候升温较快,秋季天高氣爽,这两季时间较短,分别为57和65 d,长清区适宜的气候资源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舒适的气象条件。

通过长清区的历史气候资料,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公式:ssd=(1.818t+18.18)(0.88+0.002f)+(t-32)/(45-t)-3.2v+18.2,t为平均气温,f为相对湿度,v为风速。计算得出长清区各季节月份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长清区5、9月的舒适度级别为0级,最适宜旅游,利于户外旅游休闲活动的开展,为最佳旅游月份;4、6、10月份的舒适度级别为-1级或1级,适宜旅游。总体来说, 4—6月和9—10月适宜旅游活动的开展,冬、夏两季较冷或较热,不适宜旅游活动的开展。但7—8月的长清地区因其主要旅游景点在海拔400~1 000 m,多为山地、丘陵地带,那里有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置身其中会身感空气清新凉爽,反倒成了旅游旺季。

3.2劣势分析

3.2.1生态系统脆弱,资源类型单一。长清区的旅游生态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东南部山区,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近年来受全球升温、干旱的影响,造成长清地区地表水位下降严重,加之周边村镇对地下水资源的大量抽取、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人口的增加及公路的修筑等造成了植被、山地面积的逐年减少,生态系统在遭受侵蚀性的损害。长清区古文化比较发达,如灵岩寺、五峰山、孝堂山汉石祠等景区,这些人文旅游资源多与宗教和古墓葬文化有关,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但在观赏价值上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难以与不同层次的游人在视觉感上进行亲密对接,引发共鸣,缺乏文化旅游资源的更为丰富的内涵。

3.2.2景区空间分布散乱,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虽然长清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境内的各个旅游景区相互之间距离较远且独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小、散、弱,旅游主线在地理位置和交通线路上的排列呈现典型的碎片化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观光链,缺乏合理有效的资源整合及吸引力,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聚集效应。同时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仅局限于短程的旅游产品,产品开发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互动性,没有形成特色的旅游市场形象,造成了长清的旅游以近郊游为主,在旅游时间上为一至二日游,游客的停留时间较短,且多以旅游观光为主,度假休养较少。

3.2.3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经营管理体制滞后。长清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相对滞后。整个服务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接待服务、住宿餐饮、旅游商品等方面的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农村道路交通服务上、餐饮管理上和购物商店服务上存在差强人意之处,制约了游客的消费水平。游客的旅游活动仅限于游玩、观光和简单吃住层面,整个生态旅游中缺乏穿、购、娱等活动,最终造成游客的游玩滞留时间很短,无法引发游客的二次消费,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

长清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主要有3种类型:政府专营管理模式、国有景区租赁模式、企业运作经营模式。3种模式中虽然企业运作的景区所占比例最少,但经营效益是最好的。政府部门应及时进行改革和旅游市场整顿,实现长清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3面临的机遇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旅游将成为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备受人们关注和欢迎。作为省城的西翼,长清区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较大。从长清地区旅游资源的禀赋来看,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地杰人灵、交通便利、宜居宜业。长清科技创新谷有50多家大中型企业入驻,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创新、科技研发能力;特别是大学城科技园,共汇集了11所高校,拥有省部级实验室28个、博士后流动站46个、博士点46个,聚集了国家级突出贡献人才2 500多人,具备了雄厚的人才储备优势;同时,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底蕴深厚的灵岩寺、五峰山、莲台山等优秀景区,都将在建设美丽大长清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3.4挑战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各地区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与开发,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客源必然分流。长清地区的主要挑战来自周边地区、城市的竞争,内部的压力主要是对现有旅游管理市场进行的经营运作改革。只有在经营管理模式、旅游区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上下足功夫,通过政府部门积极有效的引导,才能加快本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开创一条创新而有效的旅游经营管理路子。

生态环境、山水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长清生态旅游发展的生命线,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游客的增加,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将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部分富有本地特色的风俗、民俗将日益弱化甚至消失,所以在今后的运作中,应实施发展与保护并行,以实现长清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长清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且不受外界影响,其劣势则具有普遍性,关键是把握机遇,建立起旅游发展的长期战略,并精心策划,逐步实施,特别要把握好对旅游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区域核心城市——济南市的辐射带动下,力求在旅游前景规划、关键要素配置、旅游交通铺设、旅游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与省会同步,实现济南、长清一体化发展,实现无障碍旅游区,把潜在的原生态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将占据优势的生态旅游产业作为长清区的主导产业来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体现长清生态旅游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魏媛,苏庆华.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省生态旅游發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392-395.

[2] 克雷格·弗莱舍,芭贝特·本苏桑.战略与竞争分析:商业竞争分析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4:93-104.

[3] 赵菁奇,史玉民.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环境NGO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67-70.

[4] 闫顺,仇家琪,史佳丽,等.新疆喀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思[J].干旱区地理,2002,25(4):364-37.

[5] 马书红,周伟,王元庆.基于SWOT分析和熵权决策的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模式配置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26(2):29-33.

[6] 张宇,杨玉娟,郭志超,等.基于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参与东北亚经济区域合作战略定位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0):38-39.

[7] 黄波,杨增雄,张强.云南省元江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生态经济,2009(12):179-183.

[8] 石满乾,马伟,王卫国,等.新疆阿合奇县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J].地质通报,2014,33(1):135-142.

[9] 张晓妮,王忠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1):199-204.〖ZK)〗

[10] 〖ZK(#〗殷亚杰,聂春雨,袁改霞,等.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J].中国农业通报,2011,27(14):296-300.

[11] 加央旦培,杨改河.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2):225-231.

[12] 汤焰,王磊,代勋,等.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7114-7116.

[13] 杨韩涛,李才.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生态-特种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地质通报,2010,29(12):1884-1890.

[14] 黎国强,张君侠.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开发构想[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2):117-121.

猜你喜欢
旅游规划旅游资源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试论旅游规划中的旅游形象策划
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带规划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