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明道”在植物造景中的运用

2017-05-30 06:52杨寒迪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植物造景

杨寒迪

摘要以四川遂宁圣莲岛植物提升方案为例,在分析项目背景的基础上评价了植物现状,进而从植物景观主题优化、空间布局优化、植物景观分区优化方面探讨了“文以明道”在优化方案中的应用,强调要充分考虑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展示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将“文以明道”运用到现代植物造景中。

关键词文以明道;植物造景;景观提升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163-02

AbstractTaking Sichuan Suining as an example of lifting scheme of Shenglian island pla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lant was evaluat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xpress Opinions by Literature” was discussed in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from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lant landscape theme, the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layout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lant landscape. It is emphasized to fully consider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t landscaping, so as to better apply the “Express Opinions by Literature” to the modern plant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Express Opinions by Literature;Plant landscape;Landscape promotion

“文以明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对文學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概括。“文以明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已露端倪。汉代的扬雄则进一步提出了作者要遵循自然之道的问题[1]。

在植物造景中,“文以明道”更应该体现为植物景观与人文背景的融合,除了考虑自然美,更应该挖掘场所精神,理解场地的历史人文背景,从而结合植物造景,设计出更具有内涵与人文底蕴的植物景观作品[2]。植物造景不是孤立的景观艺术,更应该与建筑、景观小品、铺装紧密结合,彰显整个场地设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3]。“文以明道”作为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与植物造景相结合,为植物造景艺术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4]。笔者分析了四川遂宁圣莲岛植物提升方案的构思过程,旨在阐述“文以明道”思想在植物造景中的运用方式。

1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四川遂宁圣莲岛,总占地面积为148.7 hm2,环岛路约为5 000 m,长约3 000 m,宽约800 m。岛上的绿化景观面积为75.0 hm2,即该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其中环岛路两侧及东西两侧的2个渡口为重点设计范围(图1)。

遂宁是中国死海休闲度假及观音民俗文化观光旅游地。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围绕观音文化和荷花文化,经过多年建设,圣莲岛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植物景观。

作为城市的核心,重要的城市旅游景点,圣莲岛单一的植物景观无法满足多季节游览的景观需求,因此,对圣莲岛现有的植物景观风貌进行提档升级,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休闲游憩产业的发展。

2植物现状分析与评价

防护林已具雏形,但植物总体稀疏,除局部区域外,大部分区域都没有体现良好的防护功能。灌木地被多为市政绿化品种,观赏性不强,且现状不成规模,整体效果不突出。大面积的缀花草甸地上部分冬季枯萎,导致冬季无景可赏。疏林草地初具雏形,乔木数量较少,多为落叶植物,下层只有大面积的暖季型草坪,显得植被层次较为单一,冬季草坪枯黄、树叶凋零,景象衰败。水生植物品种、层次丰富,基本满足上位规划的相关要求,但整体景观较为零散,景观特色不突出,冬季景观效果不佳。

3“文以明道”在优化方案中的应用

3.1植物景观主题优化

“文以明道”理念要求植物造景体现社会文化思想, 把植物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结合起来。在设计时,将莲花的初生、绽放、衍生、藕香、莲渡5个阶段融入到整个植物设计过程当中,并以绿雕的形式进行展示,将莲花与观音文化通过植物配植的形式展现出来,展现文化主题与内涵(图2)。

3.2空间布局优化

考虑到圣莲岛观音文化背景与原有莲花主题,将“文以明道”的思想融入优化方案中。把整个圣莲岛重点设计部分,即环岛路两侧划分为5个特色植物主题区进行打造,分为红莲渡、青莲渡、白莲渡、黄莲渡和紫莲渡(图3)。这5个莲渡色彩的选择分别对应观音文化中红、青、白、黄、紫5种莲花的特殊含义。

3.3植物景观分区优化

分区优化除了强调区域特色,重点是改善秋冬季相景观,通过对秋冬观赏植被的增加来营造四季均有花可赏、有景可看的景象。

3.3.1红莲渡——樱花红陌。

该区域以红色开花植物为主,如红运玉兰、日本晚樱、红花羊蹄甲等,并增加具有热带风情的植物,增强红色所代表的热情韵味。除此之外,加宽现有的防护林带,凸显防护林带的景观功能和特征,主要植物品种有菩提榕、香樟、杜英。

3.3.2青莲渡——菩提问柳。该区域以青色的植物为主,代表着智慧与沉着,补植柳树、菩提、竹子等具有“青色”意蕴的植物,强化青色的主题。

3.3.3白莲渡——玉兰寻芳。白色代表纯洁,该区域主要强化白色的开花植物,补植白玉兰、白兰、含笑等植物,同时改善植物景观层次,增加常绿背景林树种。

3.3.4黄莲渡——黄葛迎宾。增加黄色的开花植物,如银杏、黄花槐、栾树等,强化主体特色,并从季相景观的角度出发,增植秋冬观赏树种。

3.3.5紫莲渡——紫气留香。增加紫色开花植物,如紫玉兰、紫薇、蓝花楹等,强化主题特色,并丰富景观层次与组团

小品,保证秋冬有景可赏。

4小结

在遂宁圣莲岛植物提升规划的方案中,考虑到遂宁的文化背景、圣莲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莲花和观音文化是贯穿整个植物设计的重要人文线索。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多方面展示这种文化内涵[5]。方案中,将莲花的5个生长阶段融入整个植物设计过程当中,并以绿雕的形式进行展示,将莲花与观音文化通过植物配植的形式展现出来,展现文化主题与内涵。这5个方面也以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形式融入环岛路的5个景观段中,通过增加主题植物的方式彰显主题。

〖JP4〗“文以明道”在植物造景方面的运用应该不只是体现在植物本身,也应该关注植物与建筑、景观小品、铺装等方面的结合[6],方能更好地将“文以明道”运用到现代植物景观造景之中。

参考文献

[1] 邓谭洲.关於韩愈思想的评价问题:兼与陈寅恪先生商榷“拾肆愈”[J].文学遗产,1955(69):1.

[2] 祝遵凌.景观植物配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朱强,俞孔坚,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5] 陈自新.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学研究动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1991,7(2):42-45.

[6] 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曹礼昆,曹德鲲,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