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2017-05-30 10:48瞿仁忠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饲养管理

瞿仁忠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10.032

摘要: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哺乳仔猪死亡率高,常出现腹泻状况,主要是营养不均衡及饲养管理不当所导致的,而其中的根本性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仔猪哺乳期抵抗力低,患病率高,管理不当会增加仔猪的患病几率和死亡率。本文主要论述仔猪初生期的饲养管理、尽早吃足初乳,防寒保暖,以及疾病防控。从出生护理、早哺初乳、清洁饮水、补饲、适时断乳、消毒防疫等方面详细介绍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以指导养殖户对哺乳仔猪的饲养,从而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仔猪的饲养以生长速度快、机体正常发育、健康为主要目标。自然哺乳的仔猪生长发育速度与出生时的体重和生理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但也受母猪的泌乳量、乳汁成分、进食补饲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生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10-0036-02

仔猪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水平,也能够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不仅能够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还能够缩短仔猪饲养期,提高断奶体重,是仔猪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哺乳仔猪成活率较低,应该加强仔猪的营养和管理,让养殖户学会正确的饲养方法。尤其要格外重视哺乳期间的饲养,正确的饲养方法会有效减少仔猪的死亡。

1仔猪初生期的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尚不具备抵抗疾病的能力,消化系统也未发育完全,在遇到病毒侵袭和應激反应等情况时极易患病,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保证仔猪健康,加速生长发育。初生仔猪的护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接产。在母猪生产前一周,增加巡视的频率,随时做好接产的准备,在其分娩时分派专门的接产和助产人员,并做好消毒工作。仔猪出生后,及时清理口鼻中粘液,清洁干净全身并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中。

断脐。断脐时要注意伤口的消毒。保留肚脐以上4cm的脐带,用手指掐住断头帮助止血。

剪犬齿。剪犬齿能够有效的减少仔猪间互相咬及争抢乳头。通常剪掉窝产仔数较多,尤其是产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的仔猪的犬齿。但不包括体弱的仔猪。在剪犬齿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仔猪的齿龈,断面要整齐。

断尾。仔猪育肥期间,时长会出现追赶咬尾的现象,所以需要在出生后进行断尾,通常在剪犬齿的时候同时进行。注意消毒,止血和并发症的出现。

打耳号。新生仔猪需要打耳号,留作后备种猪的逐头打耳号,每头仔猪一个号;留做商品肉猪的仔猪按窝打耳号,以便于观察群体肉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固定乳头。为使全窝仔猪发育统一,需要令一头仔猪只吃一个乳头,固定乳头能够使仔猪有秩序地吮乳,通常将个头大的仔猪固定在后边的乳头,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方乳头。尽量令乳头不留空,以使乳房得到均匀的刺激而充分发育。

2及早吃足初乳

仔猪刚刚出生时体内的营养和抗体主要来源于母乳中,尤其是母猪产后3-5d分泌的初乳。初乳蛋白质含量高,酸度高,富含磷脂质、酶、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及镁盐,但脂肪含量低,更能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增强仔猪抗病能力,且脂肪不易消化,初乳更适合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初生仔猪。镁盐的作用是帮助仔猪顺利排出胎粪;初乳中还含有肠道发育所必需的肠生长因子,能够大大的加速仔猪肠生长速度。因此,让仔猪在出生后立即吃足初乳对出生仔猪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在母猪分娩的前10 min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所以同一窝仔猪中,先出生的仔猪能够获得更多的初乳,最后出生的的仔猪由于初乳摄入量不足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新生仔猪肠道上皮可将具有直接吸收初乳蛋白的功能,能够使仔猪直接利用。而随着仔猪的肠道逐渐发育,上皮细胞的渗透性和对蛋白质的吸收能力改变。出生后3 h,肠道上皮对抗体蛋白的吸收能力为100%,3~9 h降低到50%,9~12 h后下降为5%~10%,36 h后即不发挥作用,这也是仔猪需要尽早吃足初乳的原因[1]。

3防寒保温

新生仔猪需要大量的热量来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但出生 24 h内的仔猪自身供热机能不够完善。寒冷会使仔猪变得萎靡,食欲下降,摄入的初乳量减少,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仔猪在9日龄时开始体温调节功能的发育,需要到19日龄左右才能够发育完善。所以防寒保暖对保证仔猪的成活率和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是必不可少的一张工作。仔猪对温度敏感,不同日龄仔猪的适宜温度不同,随着日龄的增长,适宜温度逐渐下降。适宜湿度为70%~80%。

仔猪的防寒保暖主要是依靠保温箱中的灯,有条件的猪场最好使用恒温保温系统来控制温度。同时在寒冷的季节,要防止贼风侵袭,采取建立暖棚和隔离通风走廊的方式隔绝冷空气。仔猪生活的区域都要铺上柔软干净的垫草来保温。在保温过程中,要留意保温箱内的温度计,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温度。若仔猪出现拥挤、聚堆的现象,则说明温度过低,应调节温度到更高;如仔猪分散在四周,则应将温度调低。

4选择性寄养

产子过多,奶水不足的仔猪可以寄养到其它母猪,产子少的可以并窝,使母猪的乳头不留空位,保证每窝仔猪均匀发育。

5防止踩压

有统计表明,7日龄以内仔猪的死亡数量是占整个哺乳期死亡数的60%左右,这其中因压死的占总数50%左右。在母猪栏内设置保育箱是最简单有效的防踩压方法,仔猪在非哺乳期间在保育箱内休息,通常每1~1.5 h哺乳1次,经2~3 d后,仔猪能够形成自行进出保育箱的习惯[2]。

6补铁补硒

初生仔猪体内铁的含量很少,仔猪每天生长所需铁量在母乳中只能获得不到10%,为了防止仔猪贫血,在出生后4~5 d,在补料同时也应开始补铁。目前最有效的补铁方法是肌肉注射铁制剂,例如培亚铁针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牲血素等,通常在仔猪3日龄时注射100~150 mg。针对缺硒地区的仔猪,为防止缺硒性下痢、肝脏坏死和白肌病的发生,在其出生后 3d内肌肉注射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剂量为0.5 ml/头,10日龄时注射第2次[3]。

7充足干净饮水

在仔猪3日龄时, 给予清洁充足的饮水。在水中加入葡萄糖、碳酸氢钠及维生素C。保证仔猪身体所需水分的同时防止其因口渴而喝尿液或脏水导致下痢。

8小公猪去势

非种用公猪需要去势。10~20日龄时仔猪小,术后出血量少,且有母乳中的抗体,伤口容易恢复,是最佳的去势时间。去势使用的手术刀片需要锋利并经过消毒,去势之前和之后需用3%~5%碘酒和灭菌结晶磺胺消毒。

9疫病防控

出生仔猪主要预防的疾病是白痢,可选择的预防方案有以下几种: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第1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 ml,每天两次,连续3d;硫酸庆大霉素,第1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1万国际单位,每天两次,连续3d。使用微生态制剂也能够调整仔猪胃肠道菌群,防止腹泻的发生。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调痢生、促菌生、赐百健等。此外,在4日龄时需要鼻腔滴注猪伪狂犬病疫苗。20~25日龄时首次免疫接种猪瘟疫苗。

10早期断奶

实践证明在4~5周龄是断奶的最佳时间。可以采取的断奶方法有一次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及逐渐断奶法。断奶后要提供仔猪专用全价日粮,保持饲养环境干净卫生整洁,保证仔猪健康生长,生长发育均匀,有效控制疾病。

11结语

新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养猪不仅要在仔猪的培育数量上有需求,还要保证一定的成活率,及优异的质量。这就需要仔猪的的身体健康的同时有快速的生长性能。笔者通过实践和学习,总结了以上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参考文献

[1]季华员,李省辉.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7.第21期.

[2]杨公社.猪生产学. [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97.

[3]拉木措.浅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J].兽医导刊, 2016(12):233-233.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饲养管理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浅谈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哺乳仔猪的养育特点
从山地自行车运动生理特点分析如何进行科学化训练
POEMS综合症1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技术
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