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开发整合策略

2017-05-31 13:04演生成宋浩银刘建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生物资源高中生物

演生成+宋浩银+刘建国

摘 要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生物内容理论较多,内容相对单薄,生动感性的生物描述较少,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与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熟悉的生物资源作为教学载体,培养学生生物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实现生物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 陕北乡土资源;高中生物;生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68-03

1 陕北乡土资源解读

陕北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 陕北地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两个地区,是陕西黄土高原主体部分,区域范围内分布有沟、梁、峁、塬。整个陕北地区因黄土疏松、地势起伏,地形受到雨水侵蚀。陕北地区光照条件很优越,昼夜温差大,种植农作物属于二年三熟类型。陕北地区就全省范围内属降水量最少,但是全年的降雨量远低于蒸发量,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

在抗战时期,陕北是革命老区,但是因其地域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所致,至今仍属于我国、陕西省的不发达区域。近年来,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陕西省加快经济建设力度,注重陕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较好发展效果。现在整个陕北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略高或等同于全国平均,但产业结构发展非常不平衡,榆林市经济发展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北乡土生物资源 陕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980年后,基于国家发展战略支持,在不断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背景下,获得较快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与资源战略基地。另外,在独特自然背景下,陕北形成了生物生态资源。

笔者在本文中研究的陕北乡土资源就是基于陕北生物生态资源系统定义的狭义生物课程资源,包括陕北地区动植物资源及微生物资源等。

1)陕北乡土植物资源包括红枣、仁用杏、马铃薯、草场资源、蓖麻、农作物种子(土豆、苜蓿、玉米等多种优质良种农作物的培育)、杂粮资源(陕北种植的主要杂粮品种有荞麦、高粱、绿豆、玉米、谷子等,另外还有扁豆、豇豆、黄豆、黑豆等多种杂豆)等;

2)陕北乡土动物资源包括榆林市红碱淖湿地水鸟、陕北枣林土壤动物、陕西省黄龙山林褐马鸡及陕北林地黄鼠、松鼠、沙鼠、田鼠、鼢鼠、草兔、跳鼠、鼠兔等啮齿动物,还有陕北林区昆虫药用资源、白绒山羊等;

3)陕北乡土微生物资源包括真菌、藻类、放线菌、细菌、原生动物等。

2 开发整合原则

科学性 陕北乡土资源内容丰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陕北乡土资源都可以整合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因此,在整合利用时需要特别注意陕北乡土资源利用的科学性。科学性即指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必须符合生物课程客观实际要求,不仅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在规律和本质所需,更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具体而言,陕北乡土资源整合与利用要保证陕北乡土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为如果所选资源存在信息错误,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就会将错误的信息和知識传达给学生。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时,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循,切忌主观臆断。同时,陕北乡土资源也要有典型性,要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所需内容、内在规律、本质相契合,能够补充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整合利用陕北乡土资源教学预期效果。因为如果所选陕北乡土资源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脱节或不相符,应用陕北乡土资源教学很可能适得其反。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时,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与学主体的开放性。

教学环境开放性是指打破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封闭环境,开放生物教学环境。陕北乡土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打破高中生物教室和教材的局限,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感受真实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发挥陕北乡土资源的地理优势,体验生活、习得知识。笔者曾经组织班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榆林红碱淖湿地水鸟组成调查活动,让学生在亲自观察和记录学习下,了解水鸟的组成和生活习惯,理解动物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白稳态与环境知识真谛。

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开放性激励教师勇于创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学习。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更全面地呈现陕北乡土资源,唤醒学生生物兴趣,促成学生生物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应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实验实践、讲座论坛等,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教与学主体的开放性是指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教学主体应扩展至所有教与学的主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教与学的主体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和学生,已经扩展至全社会学习者,如家长可以在周末和学生一起组织设计生物实验、社会调查活动,学校也可以邀请生物领域专家到校为学生讲学。

发展性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陕北乡土资源整合与利用的问题,即以发展的眼光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与陕北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提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性,即不仅要强调在长期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发展,还要正确看待学生个体的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切忌武断、片面评价学生;强调学生全面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教材本身,还要注意培养学生。

2)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陕北乡土资源整合与利用问题,应与时俱进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在保持优秀乡土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陕北乡土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陕北乡土资源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不应滞留在现有的传统资源上,要有发展的眼光,为陕北乡土资源赋予时代元素和时代含义。

独特性 独特性原则是指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时,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陕北乡土资源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域所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也有所差异,各地域乡土资源不管是数量、布局、类型,或是表现形式,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时,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注意乡土资源的独特性。同时,不同学科也有不同的特点,在整合与利用乡土资源时也会有所差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有所侧重,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时,要结合陕北地区乡土资源独特性和生物学科独特性,将学科和资源的独特性转化为资源教学利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拓展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

3 陕北乡土资源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整合与利用的基本策略

建构乡土资源观 陕北乡土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与利用首先需要树立乡土资源观,在乡土资源观的指导下,才会有意识地全面了解、合理整合、有效利用好陕北乡土资源。

1)建构正确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是所有能够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用于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等整个过程[1]。凡是利于课程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课程资源观是关于课程资源的看法和观点。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者就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课程资源观直接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整合与利用。教师可以从多方位、多渠道整合与利用好课程资源,将陕北乡土资源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对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

2)强化利用乡土资源观。教师作为陕北乡土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者,应积极地、有意识地去发现、整合和利用利于教学的乡土资源,正确认识乡土资源的丰富内容,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2]。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而废弃资源则是一种浪费的行为。教师应强化自己整合利用陕北乡土资源的意识,将陕北乡土资源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如果不懂得、不主动整合和利用陕北乡土资源,那么资源就无法有效应用于生物教学,就会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一大损失。

深入开发乡土资源

1)在课本教材中开发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以教材作为教学主要依据。课本教材是在学科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是文本形式课程标准的具体阐述,为学生提供习得知识的重要载体与工具。陕北乡土资源的开发可以从教材出发,通过准确把握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材,明确陕北乡土资源的具体内容,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挖掘陕北乡土资源,补充、充实生物教材。当然,除了高中生物教材之外,陕北乡土资源也可以从其他学科的教材中挖掘,陕北乡土资源往往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出现在不同的学科,而教学学科之间是有紧密关联的,因此可以从其他学科教材和知识中挖掘陕北乡土资源。

2)从生活实践中开发资源。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应具备敏锐观察能力,深入生活中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那些和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存在于人们生活中,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发掘教学资源,体会和感受乡土资源。同样,学生也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到诸多学习资源,将其整合成乡土资源就可以渗透应用于学习。

总之,在生活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将其整合成乡土资源,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和日常学习,将有助于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整理乡土资源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与利用陕北乡土资源时,挖掘陕北乡土资源仅仅是整合利用的前期工作,后期还需要收集资源整合编册,为利用陕北乡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1)依据学科课程具体内容整理。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三个模块内容紧密相连,在划分教材内容时要相对明确。因此,在整理陕北乡土资源时,应以高中生物课程教材为参考,大致分为乡土自然、乡土地理、乡土文化、乡土动物、乡土植物、乡土微生物六大部分:乡土自然是和陕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关的资源,乡土地理是和陕北地区行政区划相关的资源,乡土文化是和陕北民风民俗相关的资源,乡土动物是和陕北地区生活的动物种类、特性相关的资源,乡土植物是和陕北地区生存条件相关的植物资源,乡土微生物是陕北地区具有独特性的微生物群资源。这些乡土资源不可分割、相互融合,可以结合具体的资源进行调整和分类。

2)根据乡土资源的特点进行编写。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乡土资源,必须按照其独特性,整合陕北地区相关乡土资源。例如:陕北枣区的红枣、陕北白于山区的仁用杏,结合这些地方的土壤活性研究,可以分析红枣和仁用杏适生地的特性,加强红枣和仁用杏的培育;榆林市红碱淖湿地的水鸟,通过观察调查水鸟的组成,进行多样性分析,探讨水鸟生存和湿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鸟类的养护;陕西省黄龙山林的褐马鸡属于濒危珍禽,也需要研究分析褐马鸡生存条件和当地生态变化关系,加大濒危珍禽的保护力度;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成分分析,以及相关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创新研究能够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技术。结合不同的乡土资源特点,可以将其进行编写后,结合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类型,对应结合讲解。

利用乡土资源 陕北乡土资源的挖掘、整合都是为了最后的教学利用,是服务于生物教学的,只有真正用于教学,才是最后环节[3]。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

①导入引用,带动学生生物学习热情。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陕北乡土资源形式进行导入引用教学,学生看到自己熟知的生活素材,势必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求知欲。这样也可以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再被生物专业词所困惑,可以在生活素材的导入下不知不觉参与生物新课的学习。

②深入浅出,解答分析教学重难点。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在刚接触时,往往感到抽象难懂。教师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讲解,给学生以直观简单的印象,以生活中具体化的事例进行分析解答生物知识,学生也较易理解和接受。

③课堂末尾,集中学生注意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间为40分钟,很多研究表明在40分钟内,学生很难全部集中注意力学习,特别是在课堂结束前,学生往往出现学习疲惫状态,注意力就会分散,甚至出小差。而课堂结束前,往往是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集中学生注意力,可以适当引入陕北乡土资源进行补充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后再回归课堂教学。

④课下练习,巩固延伸所学。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巩固复习的渐进过程,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后,如果在课下不加以巩固,很容易就会忘记所学。所以在课后需要适当巩固所学,而课下练习就是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整合应用陕北乡土资源设计课后练习题,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可以回顾课堂所学,查补所学遗漏,也可以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最大化地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培养综合学习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课下练习的结果,适当调整后续教学活动。教师在编写陕北乡土资源的相关生物练习题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设计陕北乡土资源的趣味题与常识题,激发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做题,缓解课下練习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在无形之中,穿插一些常识题目,降低学生练习难度,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2)在不断修改中完善并利用。陕北乡土生物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与利用,需要教师结合理论和实际不断积累乡土资源利用经验,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实际教学,然后不断反思、优化修正、总结经验。

①教师要具有不断反思的习惯,正确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理性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点不足,养成对教学反思习惯,记录教学活动过程,做好记录备份,不断反思改进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

②高中生物教学应成立研讨小组,定期开展生物教学科研会议,教师在会议中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集体讨论生物课堂教学问题,发挥集思广益作用。教师在自我反思、修正下,加上集体智慧,总结生物课堂教学中陕北乡土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梳理相关解决建议意见,不断修正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梁春兰.乡土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利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151-153.

[2]孙少莉.重视乡土生物 用好本地资源:以泉州和北师大版生物教材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09(35):126-127.

[3]杨亮.利用乡土生物资源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41.

猜你喜欢
生物资源高中生物
小水电工程对大鲵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及对策(下)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地理标志制度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