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中的创新数学

2017-05-31 13:33孟超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再创造创新精神体验

孟超

摘 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精神;体验;再创造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20-01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老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认真认真学习经过,充分体验数学认真认真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认真认真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认真认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式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认真认真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训练,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认真认真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认真认真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1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 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老师作为教育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进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育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育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育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育。”“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真认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认真认真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1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经过中,通过自己想想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1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经过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老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育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S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进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式、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老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老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认真认真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式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再创造创新精神体验
广告翻译探微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