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图文结合 读中感悟

2017-05-31 18:52苏筱婷崔婷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图文结合感悟阅读教学

苏筱婷+崔婷婷

摘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说明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读”的重要。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多读,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是多么重要。但读也要讲究方法。下面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图文结合;感悟

一、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在朗读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我利用图片、数字、音乐等资料为学生提供鲜活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护观念。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如,“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读,表达悲痛的心情。“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定信心。“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应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就这样本课的教学情感达到高潮。

二、图文结合读,加强课文语言与学生心灵的联系

文字阅读着重目的,较为理性;图画阅读在于过程,更重感性,它以色彩和构图刺激眼脑,调动小读者自由联想、任意想像,使孩子的心灵在感受和体验中愉快成长,从而开辟了理解意义的新途径和新境界。例如:《荷叶圆圆》这课,就应抓住图中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和荷叶,再结合文中相关的词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分别去理解“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何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这几句话。学生轻轻松松的体味到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课文描写小动物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可见,教师在教学时恰当好处地运用图片,图文对照,能让学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三、抓关键词重点品读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全文的基础,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感悟课文内容的有效策略。如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全文的中心句,并理解句意。本课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再让学生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杰出” “爱国”、以此了解全句的意思。这样,学生对全篇课文有个总的印象。接着,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自读课文,分组讨论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什么;紧扣“杰出”和“爱国”这两个方面展开思考,抓好有关的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深理解,并认识它们在表达中心的作用,从而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同时在指导学习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动搜索的位置上,从中学会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的方法,为课外阅读,今后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课文思想感情靠读,积累语言要靠读,熟读成诵。在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即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语文课只有书声琅琅,才能情境融融,只有让学生长期浸染在朗读声中,在读书声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悟,受到启迪。只要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大纲,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真正坚持以读为本,就会使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结满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

猜你喜欢
图文结合感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找准机会巧妙练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