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练习设置,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2017-05-31 19:39王瀛玥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夯实基础

王瀛玥

[摘 要]教师对练习题型的设置以及点拨方法的选择切不可随心所欲,应在不断优化练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练习设置,夯实基础、感知联系、提炼规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夯实基础;感知联系;提炼规律;优化设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63-01

训练是练习课堂的主要形式,也是达成练习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策略。训练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认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紧扣练习,夯实基础,提升数学能力

无论是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还是课程改革后的“四基”,都是数学教育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要求,都需要借助深入练习这条路径才能真正达成。因此,培养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

例如,“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以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几个完全相同的分数之和、某一个分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需要运用分数乘法进行计算。针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教师设置了对比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4个升是多少升?

(2)1分钟的是多少秒?

2.列式计算。

(1)小阳每天喝升牛奶,连续喝4天,一共喝了多少升牛奶?

(2)一块菜地有240平方米,其中大白菜种了,大白菜占地多少平方米?

从第一组題目不难看出,通过列式的方式让学生紧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深入地明确几个分数的和是多少、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可以运用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第二组题目则需要让学生说出自己如此列式的依据。如此一来,从书面阅读到口头表达,彼此之间一脉相承,学生对内在意义和问题进行对比,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的感知,促进了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紧扣练习,感知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正是数学知识内在结构的一种外显形式。练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契机,将探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教学的基础,实现知识结构和认知联系的自主性构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内在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乘法”时,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一般有三个方面:意义、计算和运用。以的计算为例,教师先要求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借助绘图的方式将其意义展现出来,紧接着教师设置“千克的是多少”等过渡性问题进行牵引,使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理解。

如此设置练习,引领学生经历从机械算式到直观图示、从形象到抽象、从意义到问题的思维质变,有效促进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紧扣练习,提炼规律,形成数学思想

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对所含数学思想的体悟与感知。

例如下面这道练习题:

在口算之后,学生并不能直接提炼出其中蕴含的运算规律。教师先出示左边的计算,并引导:“表格中表示几条分数乘法的计算?具体而言,是哪些基本算式?”在学生罗列之后,教师相机追问:“有相同数吗?为何编者要选择这三个数与相乘?”这样就能让学生将思维的关注点聚焦在这三个数上,有意识地对比它们的共同点。有的学生指出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要小,有的学生认为这些分数都是真分数,不少学生还指出这些分数都小于1。教师则顺势点拨:“是啊!相乘的分数都比1小,但最后的积呢?”这让学生真切意识到:一个分数乘以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比这个分数本身小。

在这样的分析与引导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明晰探究的思路和策略,积淀必备的知识经验。最后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右边的习题,能使学生真正发现并提炼数学规律,感知数学规律的探索方法,同时初步感知“一个数不变化,另一个数变化,积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的函数思想。

总而言之,“优化练习设置,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教学中至始至终地关注学情,不断优化练习的设置,使学生在有限的练习中得到最大的发展。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夯实基础
提升初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