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4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7-05-31 06:56苏虹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

苏虹

[摘要]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感染情况、JOA腰背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椎旁肌间隙人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68、17.085、30.079,P<0.05),未发现两组感染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41,P=0.153),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JOA腰背痛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后正中人路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97,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

脊柱胸腰段具有特殊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比较容易发生骨折,随着医学技术及医疗材料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治疗成为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治疗办法,其中传统后正中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手术方式由于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固定可靠,胸腰椎体复位效果好,而成为经典的手术方式,但是该手术方式需要对椎旁肌进行手术剥离,容易损伤正常软组织和神经,增加腰背肌疼痛僵硬、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开始在临床进行使用,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治疗疗效。本研究通过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临床观察,为临床推广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其中男62例,女22例,平均年龄(37.8±8.5)岁,按照Denis骨折分型划分,单纯压缩性骨折19例,爆裂性骨折65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2)均为单节段骨折,椎管占位不到1/3,无累计椎管后柱;(3)发生外伤2周内的新鲜骨折;(4)ASIA分级为5级,不用进行椎管减压;(5)患者依从性好,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非胸腰椎骨折;(2)病理性骨折;(3)患者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完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3±9.2)岁,单纯压缩性骨折9例,爆裂性骨折33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4±8.2)岁,单纯压缩性骨折10例,爆裂性骨折32例。经统计学检验发现两组资料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术前处理,术中传统后正中人路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手术方式,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手术方式,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内固定方式,都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固定,术后均给予预防感染、消肿等对症治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

1.3观察指标

(1)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感染情况;(2)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i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on,JOA)评分:主要针对机体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和膀胱功能进行评分,分值为0~29分。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腰背痛评分;(3)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调查问卷数据采用Epi Data3.0软件进行录入,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感染情况比较

本研究对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感染情况比较,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68、17.085、30.079,P<0.05),未发现两组感染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41,P=0.153)。见表1。

2.2两组患者ToA腰背痛评分比较

本研究发现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JOA腰背痛评分分别为(24.48±1.29)分、(28.95±1.02)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JOA腰背痛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15,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情况

本研究中84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55±2.68)个月,随访期间没有内固定断裂松动等情况出现,术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患者分别出现1例、4例切口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患者均没有出现异物排斥反应,无神经症状加重、椎体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出现,但是两组患者均有腰部活动受限表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腰部活动受限症状比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轻,经对症治疗均达到有效缓解。

3.讨论

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由于需要对椎旁肌进行广泛的剥离,容易损伤椎旁肌肉的血液供应,并容易损伤椎旁肌的支配神经,而且术中需要暴露手术视野,就需要对多裂肌进行持续牵制,这样就会导致肌肉内的压力增大,继续加剧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的变性坏死,从而降低多裂肌正常的生理功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顽固性腰背痛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方式采用在多裂肌及最长肌间隙进入,这样就避免了对多裂肌的广泛剥离,保留了多裂肌在棘突上的起点,能够对多裂肌的支配神经进行保护,从而减少了多裂肌的失支配神经影响的区域,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脊柱后复合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减少腰背痛等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本研究对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感染情况比较,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两组感染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x2=2.041,P=0.153),Jiang等研究发现经椎旁肌间隙人路和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Zeng等的研究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其原因可能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方式不需要对椎旁肌进行剥离,这样就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后引流量,而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也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㈣。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JOA腰背痛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经椎旁肌间隙人路组患者腰部活动受限症状比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轻,经对症治疗均达到有效缓解,王君等在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也发现经椎旁肌間隙入路患者JOA腰背痛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进一步验证了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手术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脊柱后复合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腰背痛等并发症出现的几率。而且随访期间没有内固定断裂松动等情况出现,术后经椎旁肌间隙人路组患者1例切口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患者均没有出现异物排斥反应,无神经症状加重、椎体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出现,所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胸腰椎骨折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时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少,并显著减少腰背痛等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胸椎腰椎骨折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胸椎结核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经关节突入路减压固定治疗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探讨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