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2017-05-31 09:10李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青少年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在成为政府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成为了青少年群体政治参与的的重要渠道和网络平台和青少年群体接受主流社会意识,并形成自主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重要媒介,这样一来,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政治信息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网络政治信息和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之后着重分析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双重影响,以期加深网絡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的研究。

【关键词】网络政治信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47-01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①在一个政治体系内部,绝大多数人对政体的认知、认同和参加,是政治体系长治久安的保证,而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更是关乎传统政治文化的传递和政治体系的稳定。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指青少年个体逐渐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现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过程。

互联网成为青少年群体政治参与的的重要渠道和网络平台和接受主流社会意识,并形成自主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政治信息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这对青少年的社会政治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双重影响

1.积极影响

(1)网络政治信息提升了青少年的政治认知,表现出政治意识的多元化

网络政治信息的出现以网络为载体,合理利用了网络自身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促进了不同群体阶层成员、不同领域的信息传播,青少年获取的政治信息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课堂,丰富多元的政治知识、政治观点和政治学说等“扑面而来”,网络政治信息也在“第一时间”传递给青少年政治事件、政治活动的即时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青少年的政治认知,有了自己的政治判断和取向,打破了以前传统模式下的青少年政治意识趋众统一的固定模式。

(2)网络政治信息培养了青少年的政治情感,表现出政治表达的即时化

网络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赋予了网络政治信息易得性,这让海量的政治信息以更快捷方便地出现在青少年的政治视野中,这让青少年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政治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及时的参与到政治事件的全过程,利用网络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情感,比如抗战70周年大阅兵时社交媒体中爱国主义情感的迸发。在这种积极正能量的网络政治信息的环绕下,青少年的政治情感得到了培养,网络政治信息借托网络平台的这一开放、自由、平等、虚拟的话语空间,使得网络使用的主流群体--青少年们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观点,释放自己的政治情感,实现了政治表达的即时化。

(3)网络政治信息丰富了青少年参与政治的方式,表现出政治参与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政治参与过程中,青少年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其政治参与的方式往往局限于学校、课堂,大部分是一些理论层面的政治学习和参与,政治参与的渠道狭窄单一。网络以其传播特点及广泛普及性日益凸显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和作用趋势,为青少年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愈来愈广阔的平台。一些时政网络论坛、微博、微信都成为了青少年政治参与发声的首选渠道,他们甚至在网络政治信息的凝聚下自发的形成自己的意见领袖和自发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代表自己表达群体意愿,越来越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收到网络群体的讨论和监督。这种在虚拟社会出现的政治现象也说明了网络政治信息的出现丰富了青少年参与政治的方式,表现出政治参与的多样化。

2.消极影响

(1)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引导,导致青少年政治认知的分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形形色色的网络政治信息充斥在青少年的周边,不乏有一些负面、消极的政治信息混杂其间,一些别有用心的团体或组织利用网络政治信息将错误的政治观、价值观渗透给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社会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做出一些排斥政治、对政治态度冷漠的负行为。这在无形之中消解了一直以来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弱化了政治权威的正向引导。一方面,网络政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青少年的政治认知,有了自己的政治判断和取向;另一方面,多元丰富的网络政治信息分散了青少年的注意力,引起价值观的混乱,导致青少年政治态度模糊,出现政治信仰的自由化和虚无化,他们往往以“无信仰”、“无党派”自居,利用网络空间的自由虚拟,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政治言论,进行非理性的政治表达,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认知的分化。

(2)削弱青少年的政治参与意识,导致青少年政治情感的淡漠

网络的出现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还为很多新兴的聊天软件和游戏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眼花缭乱的娱乐游戏面前,青少年往往因为意志不坚定被吸引到“温柔的陷阱”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转移了青少年的注意力,改变了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把自己迷失在庞杂的信息网络世界,被动地追逐网络世界的名利和虚无,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强化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缺失可以导致行为的盲目性,加剧网络行为失范,从而导致青少年政治心理产生偏差;另外,兴趣的转移和精力的分散削弱了青少年的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往往来的不如娱乐资源具有吸引力,由此一来,青少年对政治的态度越来越冷漠,进而直接导致青少年政治情感的淡漠。

(3)削弱青少年的政治实践能力,导致其政治社会化差异加剧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网络政治信息的易得性让广大青少年很容易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自己需要的政治信息,并亲身参与到某个新兴的政治观点、政治事件形成发酵的全过程中。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首先就是政治信息的传播,但这些在网络上传播的政治信息并不是青少年亲身进行社会实践得来的认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政治信息具有其隐蔽性和不真实性,在网络上获得的政治信息与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实践不能等同认识。因此,网络政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青少年的政治实践能力,他们会被动地依赖网络政治信息,不去进行政治实践活动,另外,由于物质条件的不同,不同环境下的青少年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网络政治信息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并不均匀,所以,获取网络政治信息的不同方式也加大了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差异加剧。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年1999版,第188页。

参考文献:

[1]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萌,女,1994年10月,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硕士在读,西南大学,40071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