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二手车市场的前景与发展

2017-05-31 16:55方亚立
经济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投诉超越保障

方亚立

摘 要:浙江已经成为中国二手车市场的高地,而宁波更是高地中的高峰,从2016年二手车网络发布量来看,宁波更是独占鳌头,超越了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但跟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现状一样,宁波二手车市场标准不统一、经营分散、保障缺失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真正成为中国二手车市场的明珠,宁波需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产业链方面的综合优势,从平台、规范、金融等各个领域着手,创新型发展,打造汽车产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走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二手车 宁波 超越 标准 保障 投诉 金融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72-02

一、宁波二手市场,高地中的高峰

根据2016年1-9月的全国二手车销售的数据,浙江以81.74万辆,占比16.80%,排名第一,同时在二手车金融方面,2016年1-9月份,浙江金融机构查询量以51.76万辆,占比56.19%,占据超过一半。从以上两点可以发现,浙江是二手车市场,在全国绝对占据高地地位,无论是市场的规模还是金融渗透率,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而在浙江的城市之中,宁波更是高地中的高峰。宁波目前拥有小型汽车超过200万辆,按照宁波常住人口分配,几乎每个家庭就有一辆小型汽车。而在据公平价独立第三方大数据,2016年二手车网络发布量城市排名中,宁波以595045辆(车源百分比5.35%),远超过北京的474733辆(车源占比4.24%)、上海的406960(3.64%),位列第一;同时在2016网络豪车(价格大于等于50万)发布量上,宁波同样以58143辆(占比7.15%),超过北京的35217辆(占比3.88%)以及上海的36839辆(占比3.53%),同样位列第一。宁波二手网络平台发达,从数据上看,已经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二手车交易中心。

二、宁波双第一的背后,问题重重

在双第一同期发布的背后,是宁波二手车市场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12315的投诉数据,2016年宁波有关汽车消费的投诉达3580例,其中有关二手车的投诉超过一半,问题非常突出。宁波二手车市场要走向成熟,真正成为全国的产业亮点,需要规范与创新的同步发力。

(一)整个二手车市场处于缺少规范统一的现状

宁波二手车市场目前经营可谓鱼龙混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统一的评估体系、服务标准、保障体系;甚至拿不出一份统一规格,被行业所认同的销售服务合同。在评估体系上,对于二手车的价格评估,存在非常大的水分与空间,容易导致买卖双方皆被忽悠的情况,又缺少官方或者行业机构的统一指导或规范,导致一部分不合法经营的商家,谋取非法利益。在保障体系上,更是缺少强制性的规范,出现信息虚假、问题车等情况,没有可以落实的追责体系。最终影响了整个宁波二手车市场的声誉。

(二)二手车市场经营分散,自身实力与风险抵抗力差

目前,宁波地区登记注册的二手车中介机构超过1000家,但是真正拥有实体门店和自身车源的机构还不足40%,而在拥有实体门店的商家中,资金充足、能够抵御市场风险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更多的二手车中介机构,处于个体户的经营状态。从自身经营方面,销售额小,缺少资金保障、缺少业务开拓能力;从行业发展方面,缺少强化服务、合作整合、建立标准的能力与实力。

(三)二手车消费观念依然落后,产品创新突破少

目前,宁波乃至浙江地区,二手车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从现状来说,二手车产业依然处于成长期。一是消费者的观念没有跟上需求,对于产品缺少判断力与必要的风险意识;二是二手车产业的产品创新依然不足,更多的是直接的二手车销售买卖;对应的金融产品等创新依然不足,无法形成整合型突破。

(四)产业链整合较少,二手车产业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

宁波,是汽车产业的大市,无论是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整车生产、新车销售、汽车服务等产业链环节,乃至在新能源车领域,在全国都占有优势。但是,产业链的优势,没有发挥到二手车产业中,缺少产业链的共享与合作;从根源上说,主要与产业中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缺少整合合作的主体有关。

(五)网络排名双第一,“互联网+”发展却落后

宁波,在二手车网絡发布量上取得双第一,但是事实上,在“互联网+”汽车发展方面却缺少亮点,全国知名的二手车平台,在宁波的发展却不如意,无论是本土的二手车互联网销售平台,还是全国性的互联网二手车销售平台,在与宁波实体店的结合过程中,无论在宣传、营销、规范等等方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三、产业问题背后,机会依然突出

宁波二手车产业面临的问题,事实上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二手车市场所面临的问题;甚至说是整个汽车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在售后保障上,为实现汽车销售三包承诺,历经了重重阻碍,目前依然不是非常理想,涉及汽车的投诉问题依然突出。但是在问题背后,整个汽车市场,以及宁波二手车市场,机会同样突出。

(一)金融渗透率,以及汽车销售模式

我国汽车金融杠杆低,2015年规模超过8000亿,但渗透率仅为35%,远低于欧美国家的70%~80%。甚至低于巴西和印度的60%。从简单的银行车贷,到如今包括汽车融资租赁、汽车分期等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逐步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汽车销售模式领域,尤其是发达国家,新车的以租代售,占新车整体销售的70%,二手车销售处于整体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我国国内汽车市场虽然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随着整体汽车产业链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单独的销售模式,到整合销售模式的变化,趋势明显。

(二)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宁波第一大产业

2016年宁波汽车制造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924亿元,同比增长29.8%,产值规模首次超过电气机械业、化学原料制品业,从全市第三大行业跃升为第一大行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规上汽车制造企业已达537家,产值规模占全市比重13.4%,比2015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同时,杭州湾国际汽车产业园、北仑国际汽车文化小镇、宁波中车产业基地、宁海智能汽车小镇、余姚新能源汽车工业园、梅山汽车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汽车制造、服务集聚区加速成型。宁波市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加速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方向,政府决心都非常明确。

(三)产业互联网崛起同样是机会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正在迅速崛起,取代已经处于巅峰的消费互联网。通过产业链环节,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流通等的互联网化,打通产业链。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宁波二手车产业融入汽车产业链,发挥宁波汽车产业链优势,提供了机遇。

四、宁波二手车市场的对策建议,整合与创新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宁波二手车市场占据了一个先机,但是问题与机遇并存,如何发挥宁波汽车产业领域的整体优势,推进产业规范、创新发展,还是需要从金融、政策、平台、互联网、产业链等多个方向着手发展。

(一)以金融促整合,以金融强服务

从根本上说,宁波二手车市场缺乏标准的根源在于目前分散的经营现状有非常大的关系。强化产融结合,建立增信服务体系,鼓励金融创新;通过加强对中小型二手车经营机构的金融扶持与整合,促其走向联合发展之路,提升其服务能力,最终推动二手车大型平台的形成,为标准化提供条件;也间接加速产业内部的优胜劣汰,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其次,二手车要走出靠赚差价、吃两头的盈利模式,积极鼓励二手车销售层面的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等推出二手车金融服务产品,改变二手车经营机构的盈利构成、风险把控水平,最终做强自身服务。

(二)以政策促标准,促行业向规范

加速行业洗牌,加强优势扶持的同时,政府以及管理机构,应积极推进二手车市场的治理与规范。首先,出台官方指导意见的必要性,尤其是在车辆评估、售后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其次,官方推动地方二手车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成立与运作,由行业内部自律出台产业的统一经营服务标准,通过行业内部的监管、监督,促进行业走向规范化之路。

(三)以平台强合力,推动“互联网+”

宁波二手车产业,目前缺少全国性的统一销售平台,尤其是生态型平台。积极扶持宁波创新型整合型二手车交易平台上线,尤其是支持其拉动更多宁波二手车中介机构加入,结合政策、金融、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发挥宁波二手车市场的合力,化目前“宁波双第一”的表现实力为真正实力,并导入大数据、智能等全新技术,推动“互联网+”的规范模式,让加入平台的中小微等中介机构各自发挥优势,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

(四)以产业互联网,做强汽车产业

宁波汽车制造产业成为宁波第一大行业,但是其中的优势因素并没有完全释放到宁波整个汽车产业链中。与汽车销售、汽车服务乃至二手车销售等,看起来并不那么关系紧密。因此,积极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充分利用好宁波汽车生产制造的优势,释放价值优势。比如,利用宁波汽车零配件生产优势,提升二手车售后零配件保障优势;比如,利用宁波整车制造基地,创新库存车融租、新车已租代购等创新项目,与二手车市场一起构筑可循环产业生态。

五、结束语

二手车市场是宁波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宁波在汽车产业发展领域已经占据了先机,正在寻求突破。政策、整合、金融、“互联网+”、标准化、行业洗牌,剔除宁波目前二手车发展的糟粕,打造一个标准化、规范化、创新化的二手车产业生态,是宁波二手车能否在全国最终独占鳌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公平价独立第三方大数据二月份数据,2016

[2] 产值1924亿!汽车制造业跃升为宁波第一大行业宁波网,2017

[3] 宁波去年有关汽车消费的投诉二手车超过一半宁波网,2017

[4] 在宁波买二手车,有种无法避免之痛!虽是国内二手车的交易中心,但你敢进店吗?东方热线,2017

(作者单位:宁波聚元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投诉超越保障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跨界与超越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