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白说》,若有光

2017-05-31 13:16邓李硕
阅读(书香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白岩松道德经镜子

邓李硕

白岩松的自传体随笔集《白说》收录了其近年来的真实言论与感悟。书中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标题乍一看像是玩味文字,实际是在以辩证的思维概括其内容,并以具体的事例来佐证“活着不是非赢即输”“得失不是非有即无”“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进退不是非取即舍”“真相不是非此即彼”等世相百态。显然没有什么是绝对的,这难道是要宽慰当下无奈的民众么?或许是在为“迷惘的一代”点亮心灯。

由目录进入正文,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倾听:“做点无用的事”。什么?你疯了么!如今,有多少中国人在做无用之事?艺术家写生为了谋生,文学家创作为了谋利,大家忙忙碌碌为了“钱”而去……有谁愿意真正慢下来?白岩松却说“我每周必须跑五天步,非常无用的事儿……跑完以后,累得的是腿和脚,但心和脑子都缓过来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中学寒假的“慢生活运动”,然而现在是由不得我了,生活越来越忙碌了。

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一切都变得那么功利,那么无序,且听白岩松独辟蹊径的另一种看法—“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他在文中提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一位组委会官员的话:“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去年恰逢奥运年,在里约,易思玲冲首金未果,但我看到她转身含泪向观众鞠躬致谢;孙杨差0.13秒屈居亚军,真性情的他抱着记者痛哭而遭嘲讽……似乎第一天开局不利,但我想这恰能提醒每一位运动员、每一位观众:“失败是一门必修课”!关注奥运、关注金牌是中国人有凝聚力的表现,那时在里约做奥运精彩点评的白岩松似乎给国人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平静的空间,让我们在赛场体会“得失不是非有即无”。言归正传,继续分享白氏的价值观。

白岩松坦言《道德经》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被念歪的《道德经》”篇幅长达十八个页码,可谓是白岩松阅读《道德经》所做的读书笔记。咀嚼他人的总不如亲自品味,但听听白岩松与你闲聊一本书的深意倒也无妨。人性中的“私”是自然的,正如“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白岩松认为“无私为大私”。对一个涉世甚浅的高中生而言,颇感到社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如何利用这个“私”字。例如一些西方国家曾在《国富论》等思潮的影响下放任经济,鼓励“私”,致使经济大危机。而像前苏联,完全用计划压制“私”,全部以“公”强行取代,后果更为严重。但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决策层兼顾公私,“摸石头过河”尽力找到平衡点,顺应人性并加以约束,才有了今天的多元化发展。正像其文中所述:“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我看来,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可见白岩松眼中的《道德经》真是一部奇书,可以拯救芸芸众生之灵魂!

书中的某些东西随手拈来,新奇而富有哲理性,充满着新闻人的文化敏锐性,比如在“今天的新闻是明天怎样的历史?”的短章里,作者以自己家庭为例娓娓道来,幽默而风趣。他先调侃父母皆是高中历史老师,哥哥是学考古的;自己从事的新闻又是明天的历史。他的孩子想学历史专业,白岩松不反对,并认为历史是最好的镜子。我虽然在理科实验班,但也特别喜爱历史,并常爱拿这面镜子到处“乱照”,而却无心深入研究这面“镜子”,窃以为仅是一面“镜子”而已……

睿智而机敏的白岩松演讲最大特色是言辞中洋溢着思辨性与逻辑性,在层层递进中令人百听不厌。听完《白说》,感觉像是刷完了一本好题,你不光是在“听题”,更是要去思考、去“解题”。白岩松之所以有今天辉煌的成功完全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他童年丧父、大学毕业即面临换岗、在央视因普通话不合格工资倒扣……一路摸爬滚打、撞够南墙、伤痕累累之后,他才醒悟,正是在挫折之中锻炼了其各方面卓尔不凡的能力。

听《白说》,若有光,作为一名青年人,对照白岩松成人成才的历程,深感只具备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做好自己是非常渺小的。白岩松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与伦比的事业心带给我难以言表的心灵撞击,他的浩然正气、怀着悲悯之情讨论问题,为百姓说话之家国情怀令我敬佩不已!

听《白说》,就是在领悟白岩松于内心里走过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这句被白氏稍加修改的鲁迅名言总是久久地回荡在耳边,激励我以白岩松为榜样而奋然前行。

猜你喜欢
白岩松道德经镜子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他者的镜子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白岩松错了吗?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白岩松:我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的教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