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破解作文无话可说的瓶颈

2017-05-31 08:22王美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7期
关键词:瓶颈生活化作文

王美玲

【摘要】作文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 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

【关键词】生活化 作文 瓶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84-02

一、引言

“生活化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何写作文,如何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二、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写作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些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大,为了完成作文写作就会硬性的去观察。有这样一个例子:九月份开学,全上海的中小学生都在看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写一篇《第一课的观后感》,当老师讲评作文的时候提示到:你观看前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很期待啊?有学生却真实的回答,我没有特别期待,观看前我就一直在想这篇文章怎么写?老师突然意识到:有些学生是在带着包袱看电视,抹杀了他们真正的觀看兴趣。这是值得语文老师们深思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不是写奉命作文,忽略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二)过于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

老师往往注重文章的结构,注重格式的要求,注重词语的运用。 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求学生熟背范文,靠范文来取得应试作文的成绩。虽然短期内看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写作水平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以上内容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达成生活与作文同步前进、协调发展。

2.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认真观察生活,细致感知生活,深入思考生活,“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及时地记录生活,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悟与思考。

3.探索适合初中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生活作文素材积累、生活作文指导,变被动为主动。

三、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就是用手中的笔,记下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记下这些人和事对自己的影响。 要言之有物,就必须有生活的积累。

(一)积累学生感兴趣的、易发现的生活经验

首先,让学生写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作文写作的源泉就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了生活,写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缺少真实性。

其次,可以利用眼前的场景。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具体的取材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操场,让学生进行联想,校园生活、师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的交往等等这样都是学生每天都经历的真实生活情景,要让学生养成捕捉生活的敏锐眼光去积累写作素材。

(二)巧妙调拨,实现生活素材与作文素材的转换

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发现生活的眼睛,平时妈妈准备的早饭,下雨天一声轻声的叮嘱,学校里老师的谆谆教诲等,都无时无刻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就是结合自己的处境,细心的观察,才有了这篇美文。所以教师要巧妙调拨学生关注生活中容易忽略的,不以为然的事物。

首先,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有一定局限性,学生在深入生活中取得大量的生活素材的时候,是不是能够真正的转化为有用的作文素材,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学生自己的训练。清早一进教室,就听到同学跑过来报告:“老师,郑同学家的狗跑到学校来啦!有老师正在看着,等着她妈妈来抱走”, 我听到这个消息就意识到,这个素材学生喜闻乐道可定愿意写,所以就让让同学们去写,以下是一篇学生的习作:

有同学写到:我刚踏进教学楼,就看到几位同学从教学楼上像洪水一样冲过来,欢快地喊着:“郑同学家的狗跑到学校来啦!”我也很好奇,转身汇入了洪流中,等我们跑到操场上,转了几圈,却没有看到狗,原来狗已经被带走了,我们只好扫兴而归。

其次,也可以运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来唤起相关活动的场景记忆。在学习《金黄的大斗笠》这一课时,文章主要赞美姐弟之间的手足亲情,学生都有兄弟姐妹,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回忆和兄弟姐妹互相关爱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生活场景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走进回忆中去,让学生想写,有表达的欲望习惯。

再次,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由校园生活,放眼到社会中去。不仅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大的方面需要留心观察,就是我们身边的、看惯了的琐细的事物,习以为常的,容易忽略的事物也需留心观察。

(三)创立生活化情景,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体验进入生活情景中去。语文老师根据某一个专题的训练目标,组织学生设计专题活动,让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在合适的时间参加活动,从而获取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让学生直接进入到生活情景中去。通过这种富有生活化气息的专题组织活动,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去,注重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神奇的鸡蛋

保护鸡蛋的比赛开始了。只见同学们有的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蛋,有的同学把鸡蛋用纸包裹的一层又一层,还有的同学给它做了一个小家。

吃完午饭后我刚一进教室,就听到我们班的小孙同学喊:“小魏的鸡蛋碎啦,书桌里都是水,一股腥味!”我连忙跑去看,果然很惨烈,书上都弄到了鸡蛋汁,小魏看到大家一下拥过来,难为情的用纸一点点的清理,我们班热心的小裴也凑过来帮他清理……

其次,创设场景,引导学生观察。

有的时候我提前一两天把作文题目布置下去,让学生带着题目去寻找生活中的信息,构思好写作的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感情,让学生愿意去写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减少内容对学生的约束。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实现生活素材与作文素材的转换,让他们爱上写作。

如,我曾经布置作文让学生观察《老师擦黑板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值日生擦黑板的动作,并用运用准确的动词,表现老师擦黑板的动作,写成片段。

“蓝色字迹占满了整个黑板,孙老师挽起袖子,扫视了一眼黑板,高举手臂,再甩了一下倚在头上的斜刘海,“嗖”地一下,黑板擦在黑板上滑过一条优美的弧线。孙老师越擦越带劲。一转眼功夫,字迹便所剩无几,孙老师停下来,转身拿起书继续讲课。”

最后,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生活化的情景。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学生要时刻走入到生活场景中去也不是特别现实,而生活场景也不一定是当前发生的,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图像、视频、声音俱全的优势来模拟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自然的投入进去,为学生创造写作的氛围,激发其写作的欲望。例如给学生播放刘翔百米跨栏的视频,让孩子们去写。

刘翔的起跑非常有力,他像闪电一样冲在了最前面,从第一栏就一直领先。 刘翔一路冲锋向前。没有人能追得上他的步伐,他倾尽了全力飞过跨栏奔向终点,赢得大家阵阵喝彩。

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要寻找到沟通生活与写作的途径,注重作文命题的生活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去进行写作,还要引导学生去钻研具体的文本,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去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表达。

四、“生活化”作文依托的载体

(一)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记能把学生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所感都记录下来,而这些东西,就是极好的作文素材。可以把学习、生活、读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写下来。 如学习《凡卡》这句话后,讓学生联想,凡卡醒后会怎样?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过程中,有许多生动的动词写出捕鸟乐趣,我就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做的游戏,抓住动词写好片段。平时写片段可以形式自定,长短不一,可以是一句话、两句话或是一段话。

(二)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初中学生的书面语言比较贫乏,写作时常常用词重复,写不出优美、生动的语句。所以平时要让学生有选择地看一些短篇小说和优美的散文,并作好读书笔记,把那些优美的词句和精彩的片断摘录下来,作为语言素材储存起来,以备写作时选用。另外,读书笔记还可以记录读书过程中看到的古今中外的事例,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以及对他人作品的评价,这些,同样是写作必备的素材。教师予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五、结语

通过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空间扩展了许多,内容也变得丰富了。 许多学生无形之中,根据自己阅读的故事进行了仿写,甚至续写、改写,虽然有时写得不成熟,但学生爱写、愿写,对此还乐在其中。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凡是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身边的一草一木,天气的变化,都细心的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知识、积累语言,在写作中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猜你喜欢
瓶颈生活化作文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