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结构并概括中心意思

2017-06-01 15:40张波涛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重水示例科普

张波涛

【解题钥匙】

科普文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以文艺性笔调而写成,寓严密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为一体。其内容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其写法,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结构,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科普文之语言特色

科普文既要客观准确地传达科学知识,又讲究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它避免了教科书式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关注其语言特点,命题者常会在这些方面设置考题。

(一)答题方法

步骤一:概括特点。积累描写科普文语言特色的规范用词,并根据文本进行准确判断,表达时一针见血,简明扼要。

步骤二:回扣文本。根据具体文本语言,分析何处体现了相应的语言特点。

步骤三:分析作用。分析这种语言特点对传达科学知识有何作用。

(二)典型示例

命题点一:严密的科学性

1.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相关文本:

蜘蛛天生就会结网捕食。它在体内制造黏性、韧性很高又无色透明的“隐形”蛛丝,选择蛾蝶蚊蝇等飞虫活动的林间通道巧妙织网,然后躲于暗处。一旦有自投罗网者,信息立刻由蛛丝传递给蜘蛛,而它会迅速赶到,咬住“俘虏”,将自制的麻药通过牙齿注入“俘虏”体内,使其丧失抵抗或逃跑的能力,然后再美美地饱餐一顿。

答案示例:本文语言平实,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说明大自然中某些动植物的生命特征。(步骤一:概括特点)如文本中,“它在体内制造黏性、韧性很高又无色透明的‘隐形蛛丝,选择蛾蝶蚊蝇等飞虫活动的林间通道巧妙织网”,(步骤二:回扣文本)平实地说明了蜘蛛天生就会结网的道理。(步骤三:分析作用)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普文的科学性?请举例说明。

相关文本:

“天气预报是一道数学题+语文题。”广东省气象台前高级工程师李开乐说。在他的描述中,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和医生差不多。每天,当值预报员都要组织两三次会商,其间,数十张图表如病人的X光片般,挂在墙上或显示在电子屏幕上,经受预报员们的反复对比与激烈讨论。

答案示例:引用了气象界权威人士的话。(步骤一:概括特点)例如引用了广东省气象台前高级工程师李开乐的话,(步骤二:回扣文本)增加了语言的可信度。(步骤三:分析作用)

命题点二:生动的文艺性

1.这篇科普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请指出其手法,并举两例简要说明。

相关文本:

“垃圾DNA”这个名字出自上世纪70年代。在这之前已经发现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结构的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基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隔,就像上海到北京的铁路有许多火车站,但这些火车站只占据铁路总长的1.5%(也就是基因只占DNA总长的1.5%)。

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特性。(步骤一:概括特点)如将基因比作上海到北京之间铁路上的火车站,把“垃圾DNA”比作各火车站之间的铁路,(步骤二:回扣文本)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真核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垃圾DNA”各自所占的比例。(步骤三:分析作用)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

相关文本:

一个植物已经可以谋取动物的帮助了。

答案示例: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步骤一:概括特点)赋予植物以人的动作心理“谋取”“帮助”,(步骤二:回扣文本)生动地写出了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动物主动利用的特点。(步骤三:分析作用)

3.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关文本:

我国的牧民中有句谚语,“鹰眼、鹿腿、屎壳郎的鼻子”,用来称赞草原上有些动物的某种器官特别灵敏。蜣螂的嗅觉确实非常敏锐,无论哪里有了人畜粪,它们不怕关山阻挡,都会很快闻风而至。中澳相距万里,又远隔重洋,蜣螂的鼻子虽灵,想过去也只好望洋而叹。

答案示例:善用引用来生动地说明对象的特征。(步骤一:概括特点)“鹰眼、鹿腿、屎壳郎的鼻子”(步骤二:回扣文本)则引用谚语介绍说明了蜣螂拥有灵敏的嗅觉。(步骤三:分析作用)

科普文之文章结构

理清科普文的结构,可帮助考生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科普文常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體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阅读时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和显著信息以及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

(一)答题方法

1.抓关联词。

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唯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考题。注意关联词有助于考生快速阅读,准确找到答案所在的区域。

2.抓指代词。

常用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它”“它们”“此”“某”“其他”等。作者为了行文简洁,常用这些指代词替代文中的各种信息、观点、例证等。考生要依据语境选取最接近指代词的句子或内容,确认每一个指代词的含义,并弄清不同指代词之间的关系,如并列、交叉、包容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定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观点。指代多是承前指代,如果把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可以读通的一般就是所指代的内容。

3.抓关键句。

特别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包括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等,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如此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清晰地把握文章构造。

具体答题时有两个步骤,步骤一:点明结构特点。步骤二:分析结构作用。

(二)典型示例

1.文章为何从《扬子晚报》刊登甘传香给丈夫治病的报道写起?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本:

2013年1月4日的《扬子晚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感人的报道:在南京市江宁区的禄口街道,有一位名叫甘传香的农妇,她二十九年如一日,用一种采自山上的野生大豆给丈夫熬粥,不仅使丈夫的糖尿病病情得到了控制,还使中风的丈夫神奇般地可以重新下地走路了。甘传香用野大豆治好丈夫顽疾的消息传开后,人们不仅对她肃然起敬,同时也对这种药效神奇的野大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答案示例:(1)引用报纸内容,说明用野大豆治病是真实可信的。(2)引出下文对野大豆相关信息的介绍。(3)以事件开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相关文本:

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答案示例:内容上,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科普文之概括中心意思

科普文的中心意思或是科普文中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是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用意,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一)答题方法

1.抓关键部位,把握中心。

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部位有标题、开头、结尾、文眼,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等。文章的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文章的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引申开拓,均与中心意思密切相关;文中的抒情、议论,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或表明作者的内心感想,往往围绕中心而写;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

2.归纳层意,把握内容要点。

从文章中提取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是分析文章中心意思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典型示例

1.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大自然在反抗》)

答案示例:(1)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虫害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2)表明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态度。(3)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

2.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蟋蟀之话》)

答案示例:第一阶段:卵孵化成若虫。第二阶段:若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第三阶段:成虫“恋爱”、交尾。第四阶段: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产卵后死亡。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那样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谁都知道,在标准条件下,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

在大自然中,普通的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減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开始被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人们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加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1.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答:

2.第三、四自然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

猜你喜欢
重水示例科普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科普达人养成记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装卸料机重水泄漏原因及对策研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水堆核电厂故障屏蔽塞的处理与分析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