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句法视角下校园交通空间分析
——以重庆大学B区校园为例

2017-06-01 11:29李文泽
重庆建筑 2017年5期
关键词:重庆大学后门足球场

李文泽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4)

空间句法视角下校园交通空间分析
——以重庆大学B区校园为例

李文泽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4)

该文对重庆大学B校区的交通网络进行了提取轴线地图、句法分析、解读指标变量、数据统计等分析,宏观上分析了研究区的路网空间结构,并结合传统的交通学研究方法对研究区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其存在辨识度不高、支路拥堵、交通混杂、校园道路对城市道路过度依赖等问题,提出了规整路网、局部限制交通准入、疏导途经校园的城市路段、促进校园内部道路优化等建议。

空间句法;变量分析;校园交通;整合度;空间模式;空间构形

1 研究意义及范围

空间句法理论以物质城市作为首要关注的对象,通过考察城市形态本身理解空间的联系性。它强调空间的物质性、自主的规律性和主动性,提出空间不仅作为人类活动和物体的背景,还是人类活动的内在属性:空间几何性[1]。空间也不再彼此割裂,而是组成一种所有空间之间的关系,即空间模式或者空间构形。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城市设计尤其是城市空间的塑造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2]。

我国的大学在不断地扩大、调整、合并和改建、搬迁、新建的过程中尝试着全新的校园规划探索。重庆大学B区原为重庆土木建筑学院,195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2000年被正式并入重庆大学改为现在的重庆大学B区。期间50余年,校园格局几经改变。本文以空间句法理论剖析校园空间结构布局特征,从深层次了解重庆大学B区校园交通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后续对重庆大学B区校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后续研究基础。

在城市道路系统的研究中易产生“边界效应”,即当不清楚分析范围内外的行人活动模式或其他城市功能指标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情况下,越临近区域边界,研究对象的空间指标就越不能反映人流活动模式或其他城市功能指标的真实状况[3]。同时根据已有研究经验,划定研究范围时宜选取对行人自由活动阻隔效应明显的界限。所以本文选取了重庆大学B校区内区域以及周边城市道路作为研究范围,如图1、图2所示。

图1 重庆大学B区卫星照片

图2 重庆大学B区cad总平面图

2 重庆大学路网空间结构分析

研究对象的空间以研究区域交通图为基础,对现有主要道路进行轴线矢量化,再进行分析。基本分析步骤是用Auto-CAD描出区域轴线地图,再用Depthmap进行轴线分析命令,得到整合度、平均深度等数据和分析图,并对变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分析图、数据和实际情况对研究对象整体及重要地段的交通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4],如图3所示。

2.1 变量值分析

图3 分析思路框图

2.1.1 连接值分析

将重庆大学B校区分为11个片区,如图4、图5是节点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表达,并标出了重庆大学B校区各重要节点的关系分析所得的连接值。其中足球场片区、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的连接值为5(最高),其空间渗透性也就最好;建筑馆片区、二综片区的连接值为4,其空间渗透性次之;宿舍片区和科学会堂片区的连接值为3;正门片区、中门片区、后门片区、实验楼片区和建工东村片区的连接值为2,其空间渗透性最低。

2.1.2 控制值分析

图4 重庆大学B区片区分布图

图5 重庆大学B区片区分布简化图

控制值是依附于连接值计算得出的节点对整体的控制指数,控制值体现出该片区对校园整体的控制程度[1]。控制值为相邻片区连接值的倒数之和,设所有片区的权重为1,若该片区连接值为2,则取其权重的1/2计算控制值;若该片区连接值为3,则取其权重的1/3计算控制值,以此类推,得出每一个片区的控制值。那么:

(1)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的控制值=后门片区的1/2+宿舍片区的1/3+足球场片区的1/5+二综片区的1/4+中门片区的1/2=1.783;

(2)足球场片区的控制值=实验楼片区的1/2+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的1/5+二综片区的1/4+建筑馆片区的1/4+建工东村片区的1/2=1.7;

(3)建筑馆片区的控制值=足球场片区1/5+二综片区的1/4+科学会堂片区的1/3+正门片区的1/2=1.283;

(4)二综片区的控制值=足球场片区的1/5+建筑馆片区的1/4+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的1/5+中门片区的1/2=1.75;

(5)宿舍片区的控制值=后门片区的1/2+实验楼片区的1/ 2+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的1/5=1.2;

(6)科学会堂片区的控制值=建工东村片区的1/2+建筑馆片区的1/4+正门片区的1/2=1.25;

(7)正门片区的控制值=科学会堂片区的1/3+建筑馆片区的1/4=0.583;

(8)中门片区的控制值=二综片区的1/4+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的1/5=0.45;

(9)后门片区的控制值=宿舍片区的1/2+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的1/5=0.7;

(10)实验楼片区的控制值=宿舍片区的1/2+足球场片区的1/5=0.7;

(11)建工东村片区的控制值=足球场片区的1/5+科学会堂片区的1/3=0.533。

经上述计算结果可得:在重庆大学B校区中,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二综片区、足球场片区的控制值最高,三个校门片区以及实验楼片区、建工东村片区的控制值最低。

2.1.3 深度值分析

深度值表达的是节点在拓扑意义上的可达性,即片区在校园系统中的便捷度,深度值越高说明该片区距离其他片区越远,可达性越低[5]。计算方式为:MD=(∑深度×该深度上的节点个数)/(片区个数-1),校区的总深度值则是各个片区平均深度值之和。

(1)MD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1×2+2×4+3×4)/(11-1)=2;

(2)MD足球场片区=(1×5+2×5)/(11-1)=1.5;

(3)MD建筑馆片区=(1×4+2×4+3×2)/(11-1)=1.8;

(4)MD二综片区=(1×4+2×6)/(11-1)=1.6;

(5)MD宿舍片区=(1×3+2×3+3×2+4×2)/(11-1)=2.1;

(6)MD科学会馆片区=(1×3+2×2+3×3+4×2)/(11-1)=2.4;

(7)MD正门片区=(1×2+2×3+3×3+4×2)/(11-1)=2.5;

(8)MD中门片区=(1×2+2×4+3×4)/(11-1)=2.2;

(9)MD后门片区=(1×2+2×4+3×2+4×2)/(11-1)=2.4;

(10)MD实验楼片区=(1×2+2×5+3×3)/(11-1)=2.1;

(11)MD建工东村片区=(1×2+2×5+3×3)(11-1)=2.1。

各个片区的平均深度值相加可证明重庆大学B校区的总深度值大于22.7。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

(1)足球场片区、二综片区以及建筑馆片区的深度值最低,可达性最高;

(2)科学会馆片区、正门片区、后门片区的深度值最高,可达性越低(只限于校园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切断)。

2.2 整合度分析

图6为通过Depthmap软件的空间句法分析得到的整合度分析结果,图中暖色为空间整合度高的区域,冷色为空间整合度低的区域[1]。如图7所示研究区,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区正中部地区(大致为足球场片区、二综片区、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区域)整合度较高,北部及西北部整合度偏低;整合度最高的是足球场片区、二综片区、以及地下食堂入口前路口区域,这正是校园内部交通的关键区域,在这几个片区中都布置有车行道,为校园内部的主要交通轴线;从科学会堂片区和后门片区这两块接近校园出入口的区域来看,其整合度都呈现较高的状态,现实中,科学会堂以南为重庆大学B校区毛主席像处校车停靠点,为学生在重庆大学各校区之间通勤的主要中转点之一,起到了很重要的连接作用,是校园内部交通的重要节点之一;后门向外连接沙杨路,是沙坪坝区与江北区交通连接的关键道路,所以后门区域的整合度较高。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到,建工东村片区和实验楼片区的整合度最低,因为这两片区域距离校门距离很远,有各自固定的服务人群,机动性差,人们在这两片区域停留的目的性明显,因此其整合度最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本次Depthmap的计算机空间句法轴线分析区域仅限于重庆大学B校区范围内,并没有涉及校外区域的模拟,所以在正门区域、中门区域和后门区域的整合度图像可能略有偏差。

2.3 空间智能度分析

图6 重庆大学B区交通路线提取图

图7 重庆大学B区交通路线整合度分析图

图8 局部整合度与全局整合度相关性分析图

将GIS系统计算得到的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局部整合度与全局整合度相关系数为0.83(R2=0.8303),相关性较高。由此可判断:研究范围较小,局部整合度与全局整合度数值相差较小;校园内部道路级别差别不大,校园内主次干道差别不明显,但是由于地形和校内施工所限,道路只是刚好满足了基本的出行要求;校园内部道路系统的空间智能度比较高,身处该道路系统中想要准确感知自己所处位置以及如何到达区域中另一位置在理论上难度相对较小,但是由于重庆为山地城市,这一分析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空间句法在山地城市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确定,所以本文仅通过软件模拟的数字和图像进行分析,如表1。

2.4 对重庆大学B校区校园交通空间的评价及建议

(1)从整个研究范围来看,校园交通空间大体与校园功能要求相符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空间智能度不高,原因除重庆为山地城市的地形局限性以外主要是路网组织不顺,考虑规范化路网,清除断头路,加强道路网的连通性和可理解性;而由于自然条件等不可抗拒因素,部分区段路网优化尚有难度;对此则可以从道路两侧的建设方面入手加以弥补,比如建设更多的停车空间(例如足球场下停车空间)和与道路发生一定关系的学生运动场地等,以增强校园空间的辨识度以及优化校园交通空间的合理程度[6]。后门快递收取点)等措施提高其交通承载力,降低校园对城市道路的依赖性。

表1 各个片区控制值与深度值对比

(2)道路交通承载力和实际负荷不协调的问题普遍而突出,正门与后门区域的道路系统尤为明显,原因主要是现有道路建设和路网组织难以与其优良区位条件所必然带来的大交通量相匹配,对此,考虑合理规划道路等级,拓宽高等级道路以提高其承载力,对低等级道路制定严格的车辆准入规则,选择性限制机动车进出,通过引导流向和限制流量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低整合度片区道路可达性好,如建工东村片区和实验楼片区,可以适当降低区域内道路等级。

(3)后门片区的交通混杂问题表现突出,常有大量车辆排队通行,原因主要为缺乏交通疏导和管制。对此,首先可以优化经由足球场片区通往后门的道路,实现方法是拓宽道路,限制车辆通行量,增加车道数量,从而大幅降低后门片区的拥堵。其次,由于现有校园内建筑布置不宜改变,则应重点关注场所周边道路的整理,通过提高路面质量、规范小摊点(例如

本埠

3 结语

本文的写作初衷在于通过对空间句法理论以及对相关电脑软件的理解和运用,试图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校园环境。本文深层目的在于探寻该方法在大学校园中交通领域的运用。同时以重庆大学B校区校园内交通状况的实际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尝试用一种新的理性思维去观察校园空间形态格局,为大学校园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方法指导和理论依据。

现阶段校园交通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是相当匾乏,校园管理者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完善交通控制和管理手段。为此,下一步的研究除了要加强校园内部本体的研究以外,还应注重对校园内外交通指标体系的研究,为以后的校园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

[1]比尔·希列尔,段进.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1-20.

[2]臧鑫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寻——以天津蓟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傅搏峰,吴娇蓉,陈小鸿.空间句法及其在城市交通研究领域的应用[J].国际城市规划,2009(1):79-83.

[4]陈明星,沈非,查良松.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交通空间形态研究--以长沙大学城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9):64-69.

[5]杨聆,徐坚.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新老校区空间形态对比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6(4):58-63.

[6]周涛,但媛,朱军功.城市道路网连通性评价指标探析[J].城市交通,2015(1):60-65.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重庆主城区今年将新开工52个道路项目

重庆市城乡建委近日召开了重庆主城区“内畅外联”工作推进会,2017年度主城区“内畅外联”行动计划投资约723亿元,在城市路网建设、轨道线网建设、公共停车场建设、公交提能提质等方面重点发力。

城市路网建设方面,计划续建68个、新开工52个道路项目。其中,郭家沱长江大桥、快速路“二横线”西段等项目计划本月启动社会资本招标。

轨道线网建设方面,计划建设轨道交通线路9条共322公里。其中,五号线一期北段(园博中心至大石坝)、十号线一期(王家庄至鲤鱼池)共50公里线路计划9月底开始不载客试运行,12月底开通试运营。

公共停车场建设方面,今年计划续建公共停车场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75个。

公交提能提质方面,今年计划完成62公里公交优先道的建设任务,将重点建设杨家坪-两路口-红旗河沟等4条公交优先道示范段。

(摘自:《重庆日报》)

Analysis on Campus Traffic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Syntax

This paper conducts an analysis on the traffic net of Campus B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through axial map extraction,syntactic analysis,target variable interpretation,and data statistics,macroscopically analyz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oad net in the research zone and,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raffic research methods,comprehensively assesses its traffic condition,with problems unveiled like low differentiation,congested by-passes,complex traffic condition,excessive reliance of campus roads on urban roads and some suggestions presented,such as regulating road net,moderately limiting traffic access,unchoking the urban road sections passing through the campus and optimizing the roads inside the campus.

space syntax theory;variables analysis;campus traffic;integration degree;spatial model;spatial configuration

TU-024

A

1671-9107(2017)05-0008-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7.05.008

2017-04-07

李文泽(1992-),男,天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重庆大学后门足球场
足球场上的“门神”
探秘世界
工业物联网后门隐私的泄露感知研究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
格林森林流良者足球场
去足球场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
“精益管理五原则”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以重庆大学城为例
这个班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