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路快速化改建工程总体设计

2017-06-01 12:19郑严晶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4期
关键词:罗山张江快速路

郑严晶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204)

罗山路快速化改建工程总体设计

郑严晶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204)

罗山路(龙东大道—S20)快速化改建工程作为上海市“三环十射”快速路网中的南北向“一射”,是内、中、外环间环线道路的联系纽带,也是浦东新区的重要发展轴之一和新开发区域的交通联系走廊。目前罗山路交通量已处于超饱和状态,急需进行快速化改建,以优化浦东新区路网结构,提升路网运行效能。分析了该工程的建设背景、建设规模和功能定位,并从工程范围、线路走向、快速路布置型式、立交节点设计、桥梁工程及排水工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工程的总体设计情况。

快速化改造;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功能定位;总体设计

1 项目背景

罗山路作为上海市“三环十射”快速路网中的南北向“一射”,即城市环路南北向切向线,是内、中、外环间环线道路的联系纽带,也是浦东新区的重要发展轴之一和新开发区域的交通联系走廊。作为浦东中南部地区进出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之一,目前罗山路平均流量已达到10.3万pcu/d,平均拥挤度达到1.35,服务水平为F级,交通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上沿线地区南北向平行路网的缺乏,导致大量的南北向交通聚集在罗山路。随着内环线快速化改造完成,中环浦东南段建成通车,又进一步加重了罗山路的负担。

本段罗山路(龙东大道—S20)快速化的建设,将充分发挥环路与射线道路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关系,从而完善上海市快速路网,优化浦东新区路网结构,提升路网运行效能。

2 设计内容

罗山路(龙东大道—S20)快速化改建工程实施范围起点为张江立交南端(K0+352.871),终点为罗山路-S20立交南端结束处(K7+675,高架主线南接规划S3高速公路,地面辅道接至规划康人路),路线长约7.32 km。

工程研究范围:罗山路(杨浦大桥—S32)。四至范围:黄浦江―杨高路、林海公路―S32―S2、申江路、中环。图1为工程范围示意。

图1 工程范围示意图

设计内容: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环保设施、监控、景观绿化、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附属工程和工程投资概算。

3 功能定位

3.1 主线:快速路

罗山路主线的功能定位:

(1)上海市城市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发展轴一致的交通走廊;

(2)浦东新区交通密集区域的集散走廊;

(3)与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密切相关的对外出入口通道;

(4)主线服务对象:以客运交通为主,兼货运交通。

3.2 辅道:城市主干路

罗山路辅道的功能定位:

(1)快速路主线的集散通道;

(2)地区南北向干道网补充,服务沿线区域中短距离交通出行;

(3)轨道交通配套道路,集散轨道交通站点交通;

(4)辅道服务对象:客、货运交通均可通行,并保证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4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罗山路主线:城市快速路;

罗山路辅道:城市主干路I级。

(2)计算行车速度

罗山路主线:80 km/h;

罗山路辅道:50 km/h;

平行匝道:40 km/h;

立交匝道:40 km/h。

(3)荷载标准

罗山路高架主线及匝道:公路-I级;

罗山路辅道:公路-I级;

横向道路根据道路等级取用;

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1993)取用。

不用套我的笼子,我不说具体,只跟你说个大概,你自己默算。我的田打算养龙虾,一亩水面只算赚一万,三年算算。

(4)道路建筑限界净空高度

罗山路主线及辅路:5.5 m(维持现状)。

立交匝道:5.0 m。

轨道交通:不低于6.0 m(16号线);不低于6.5 m(11号线北段),高架桥结构与轨道电气管线安全净距不小于0.5 m。

磁悬浮:6.0 m,高架桥与磁悬浮电气管线安全净距不小于0.5 m。

非机动车、人行道:2.5 m。

(5)抗震设防标准

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 g,抗震设防类别B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8级,E1地震作用下抗震重要性系数为0.43,E2地震作用下抗震重要性系数为1.3。

主线高架桥、平行式匝道桥、辅道高架桥、立交桥为一级,γ0=1.1。地面桥梁:单孔跨径小于40 m为二级,γ0=1.0;单孔跨径不小于40 m为一级,γ0=1.1。

(7)设计基准期

该工程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为100 a。

(8)排水设计标准

设计暴雨重现期:一般地段采用P=1 a,高架道路采用P=3 a;

径流系数:高架道路及机动车道采用Ψ=0.9,绿地采用Ψ=0.15。

5 工程总体方案

5.1 工程范围、线路走向和设计内容

罗山路快速化改建工程路线为南北走向,位于上海市内环与外环之间。实施范围路线主要经过浦东新区张江镇、北蔡镇、康桥镇、周浦镇等地区。罗山路现状道路与规划走向一致,路线具体走向为:由内环线(张江立交)向南,途经祖冲之路、高科路、张衡路、华夏西路(中环线)、御桥路、康桥路,至外环立交结束处。

5.2 快速路布置方式

根据方案比较后推荐“高架快速路为主,结合地面快速路”的总体布置方式。

5.3 主线出入口设计

(1)快速路系统的转换

现状罗山路全线已建张江立交、中环立交和外环立交(局部)3座枢纽级全互通立交。本次对张江立交、中环立交基本维持现状,对外环立交未建部分进行完善,并对接S3高速公路。

(2)主辅系统的转换

全线设置龙东大道南出入口、高科路北出入口、张衡路出入口、华夏西路北出入口、华夏西路南出入口,共5对主辅出入口(见图2)。

龙东大道南出入口服务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北蔡地区,解决张江立交南端的主辅合流现状,实现罗山路全线辅道贯通,间接缓解高科路北出入口交通压力及交通组织矛盾。

高科路北出入口和张衡路出入口共同服务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中区和北蔡地区,通过连接高科路和张衡路两条地面横向道路逐级分解交通。

华夏西路北出入口、华夏西路南出入口结合中环立交匝道设置实现主线单一出入口,共同服务于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南区和御桥地区,与中环线地面道路华夏西路连接实现转换。

5.4 各路段总体布置

(1)内环线—高科路北之间

受轨道交通16号线和磁悬浮高架斜穿影响,结合张江立交南段接地现状,本段采用地面快速路+地面辅道型式,分幅式断面。

(2)高科路北—华夏西路北出入口之间

经过方案比较后,本段推荐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辅道型式,分幅式断面,主线快速路上跨高科路、张衡路、川杨河桥后落地接现状中环立交,地面辅道与横向道路平面交叉。

(3)华夏西路北出入口—华夏西路南出入口之间

属于中环立交范围,罗山路主线维持现状,即主线上跨华夏西路,两侧接地。辅道规模由原先的双向4车道规模扩容至双向6车道规模。

(4)华夏西路南出入口—外环线之间

经过方案比较后,推荐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辅道型式,御桥路以北为分幅式断面,御桥路以南为整幅式断面。

罗山路主线过中环立交地面段后连续跨越御桥路、康桥路,经过外环立交后接S3高速高架道路,地面道路平面交叉,辅道在外环线立交节点设跨线桥跨越外环线,南北贯通。

5.5 立交节点

(1)张江立交

维持现状罗山路主线和内环线快速系统不变。对立交南侧端口进行局部改建,解决立交南端主辅合流矛盾,贯通罗山路全线辅道系统,间接缓解高科路北出入口交通压力及交通组织矛盾。

(2)中环立交

中环立交维持现状罗山路主线和中环线快速系统不变。新建的罗山路辅道与现状立交辅道贯通。对立交现状辅道的规模扩容,由双向4车道拓宽至双向6车道。增加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以方便地方出行。统一主线出入口,加减速车道规模适当调整。

(3)外环立交

本次立交工程是对既有外环立交的改建,故本次设计对外环立交节点的基本原则是:在充分利用立交已建设施的基础上,根据边界条件的变化,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使该节点真正成为功能完善的枢纽型互通立交。

图2 沿线出入口布置示意图

经过方案比较后推荐采用:罗山路主线高接高,三层式定向涡轮型全互通立交。罗山路主线在S20南北均采用高架,辅道在主线高架投影下跨越S20,转向交通通过南北两对上下匝道接地后连接转向匝道,立交为三层结构(见图3)。

图3 外环立交效果图

5.6 道路工程

(1)平面线形

罗山路路线全长约 7.32 km,共设5个折点。高架道路路线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 500 m,最大半径为22 000 m,小于7°的小偏角平曲线长度满足1 000/α要求。

上下匝道平面按标准横断面布置,等宽平行于主线设置。

(2)纵断面线形

主线纵断面最大坡度为4.5%,最小纵坡为0.3%,最小凸曲线半径为3 000 m,最小凹曲线半径为3 000 m,最小坡长为200 m,最小竖曲线长度为84 m,纵向线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地面道路纵断面最大坡度为4.8%,最小纵坡为0.0%,最小凸曲线半径为1 200 m,最小凹曲线半径为2 000 m,最小坡长为110 m(局部限速段),最小竖曲线长度为41 m,纵向线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3)主要路面结构道路机动车道(新建段):4 cm SMA-13(SBS改性)

6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8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改性沥青纤维封层

40 cm水泥稳定碎石

15 cm砾石砂

5.7 桥梁工程

(1)主线高架桥

罗山路主线高架桥:高架段范围K1+573~K3+416,K5+800.6~K7+675,标准桥宽分为13.0 m(分幅断面)、16.5 m(分幅断面)、25.5 m(整幅断面)三种。

主线高架段标准跨结构方案:上部结构为30 m的简支变连续预制小箱梁结构,下部结构采用独柱接盖梁的型式,立柱顶部曲线变化,盖梁采用正T型。基础采用800 mm钻孔灌注桩,群桩承台基础。

在路口跨径35~55 m范围内优先选用简支钢-混叠合梁结构,60 m以上跨径需结合邻跨结构型式、对地面交通的影响等因素,考虑采用钢结构连续梁或钢-混混合梁等结构。

(2)主线平行匝道

主线平行式匝道桥:1对,川杨河位置处,桥宽8.5 m。

(3)川杨河辅道桥:两幅桥,川杨河位置处,西侧桥宽21.5 m,东侧桥宽12.5~21.5 m。

(4)S20立交

主线高架段范围K6+500~K7+675,标准桥宽25.5 m;新建罗山路东、西辅道跨线桥,桥长723.5 m,单幅标准桥宽9.0 m;新建一对S20立交上下匝道桥,桥宽9.0 m;新建4根定向匝道桥,标准桥宽9 m、10.2 m。

(5)辅道地面桥梁:共9座,包括新建及拼建桥梁。

(6)新建人行天桥1座,改建人行天桥1座,新建人非通道桥2座。

(7)合流污水箱涵护管桥3座。

5.8 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主要配套道路建设而实施,设计范围同道路。

拟建罗山路雨水排放自成系统,道路两侧现各布设有一根雨水管,收集路面及道路红线外20 m绿线范围内的雨水。雨水分段采用自排和强排设计:罗山路川杨河以北为自排,罗山路(川杨河—殷家浜)为强排,强排系统纳入小张家浜雨水泵站;罗山路(殷家浜—S20)为自排;S20立交为强排系统。

罗山路为污水系统的分界线,按规划罗山路(龙东大道—S20)不设污水收集管道,故本次改造工程不再铺设污水管道。结合道路方案需搬迁5座污水治理二期中线连通管的透气井。

5.9 附属工程

本次附属工程设计包括罗山路全线环保设施、监控、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设计方案。

6 结语

罗山路(龙东大道—S20)快速化改建工程已于2014年建成通车。目前改建后的罗山快速路运营平稳,通行高效,从S20到张江立交的通行时间由原来拥堵时的40~50 min缩短到平均只需10 min,大大缓解了张江、周浦区域的通行窘况。本文通过详述罗山路快速化改建工程的总体设计,细致分析了罗山路的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及具体设计,希望为今后同类道路的建设提供参考。

“皖江第一隧”——芜湖城南过江隧道项目获批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以皖发改投资[2017]121号文核准芜湖城南过江隧道项目。此举意味着这一安徽首条过江隧道又向开工建设推进了一步。

芜湖城南过江隧道是安徽省内17条过江通道规划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芜湖市“两纵四横一环”城市快速路系统的骨架线路之一。隧道北起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向南穿越江北无为大堤,经江南长江大堤、芜湖市长江南路,终至芜湖市弋江区大工山路与中山南路交口,全长5.81 km,主线隧道全长5 km,设计时速80 km/h,双向6车道,项目总投资45.64亿元。

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是芜湖市连接主城区与江北新城的重要过江通道,对加速江北地区开发建设,促进该市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U412.37

B

1009-7716(2017)04-0018-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4.004

2017-02-13

郑严晶(1984-),男,上海人,工程师,从事道路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罗山张江快速路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简介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浅析张江科学城景观标准化的探索实践
日月大道(成温路)快速路改造工程总体设计
Vπ张江孵化器
尕妹妹,哥哥在罗山上等你
父亲上法庭
基于LS-SVM的快速路入口匝道预测控制
张江高新区普陀园科协成立
海口市海秀快速路总体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