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者胜

2017-06-02 10:28李永忠
廉政瞭望 2017年5期
关键词:腐败分子斗争腐败

李永忠

《人民的名义》何以如此之火,说老戏骨演技高的有之,说尺度大者有之,说支持力来自上的有之。

我 以为,这“高、大、上”是重要原因,但能如此之火的决定因素,则是该剧在反腐类题材剧中所体现的“三敢”精神,与党中央在反腐斗争中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高度契合,与人民群众对4年多反腐成效的广泛认同高度互动。于是,该剧应了《孙子·谋攻》中的一句老话——“上下同欲者胜”。

首先,该剧敢于贴近现实讲故事。用50多集的篇幅,展示了汉东省通过高压反腐,实现由乱到治的整个历程。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还未露面,前任书记赵立春多年经营的汉东省“愈演愈烈”的严重腐败态势,就呈现在观众面前——副市长丁义珍从容外逃,大风厂群体事件酿成大火,有关职能部门相互扯皮,腐败分子推波助澜,不作为者隔岸观火……汉东省的强高压反腐,拉开了该省“重构政治生态”的序幕……观众的高度关注,既是对十八大以来中央强高压反腐的大力支持,也表达了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

其次,敢于结合斗争抓情节。无论是检察与公安“职务犯罪”与“刑事犯罪”的管辖争执,还是现实版“小官大贪”赵德汉两亿多元人民币的藏匿窝点,亦或是“当代于连”——公安厅长祁同伟杀人灭口的车祸事件……每一个情节之所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都是当前斗争的真实写照。从官僚作风的表现,到民众维权的行动;从个别地方党群关系的疏离,干群关系的紧张,到一些领域劣胜优汰的出现;从权钱交易的癌变,到腐败蔓延的疯狂……既有各种人性弱点的刻画,又有不少现实无奈的选择,更有正邪力量的殊死较量。

最后,敢于打破常规写人物。剧中的人物有工人,也有老板;有官二代,也有民二代;有普通干部,也有副国级高官;有腐败分子,还有反腐斗士……这些成功塑造的人物,都有一个与此前不同的特点——体现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无论是反面人物高育良、祁同伟、赵瑞龙、刘新建、赵德汉;还是正面人物陈岩石、沙瑞金、陆亦可……通过上述人物,把人性的弱点、监督的盲点逐一揭示。

我以为,剧中有个最重要的戏眼——蔡成功。他既不是腐败分子,也不是反腐斗士,而是处在腐败与反腐败力量夹击中的民营企业家代表。通过他,把汉东省腐败与反腐的相关人物联系起来,把两种力量的斗争展现出来,把不同人物的命运揭示出来。

剧中几乎没有完人,却个个有优有劣,有血有肉。最完美的当数离休干部——老检察长陈岩石。他不但“收受”了很多名贵花草鱼鸟,还违反组织规定,参与到群体事件中去,可能由于新任省委书记同他的“特殊关系”,才没被检讨、问责,并执行纪律。最令人想不到的是,我以为祁同伟会像《红与黑》中的“于连”一炮打响,但更走红的人物居然是李达康!优点突出,缺点明显;个性鲜明,近乎专断;一心干事,老婆腐敗……却居然圈来大量粉丝!是时代不同了,还是评价多样了?而男一号侯亮平,几乎正面得不食人间烟火,居然不被绝大多数观众看好。是演技的问题,还是角色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总的说来,《人民的名义》看似尺度大,是同过去同题材相比的尺度大。如果同当前的斗争相比,剧中的尺度,既没大过现实的反腐,也没大过当前反腐的高压、斗争的成效、上下的共识!由于该剧近距离地贴近生活,近焦距地折射斗争,从而使该剧真实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说古有上下同欲者胜之说,则今有上下共鸣者赢之理!

综上,《人民的名义》给人三大意外:一是尺度之大出人意外,故事却在现实之中;二是剧情跌宕出人意外,起伏却在规则(逻辑)之中;三是人物脸谱出人意外,性格却在典型之中。

猜你喜欢
腐败分子斗争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插画的视觉效应对腐败分子的警醒研究
得罪人新说
腐败分子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腐败至死怎么死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