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国际化传播的典范

2017-06-02 12:57左衡
综艺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宝莱坞好莱坞印度

左衡

从不同角度考察《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可能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先从印度电影角度来看。说起宝莱坞,很多人都有一个刻板印象——一定是俊男美女,载歌载舞。这在《摔跤吧!爸爸》中有明显变化,虽然影片当中仍有歌舞元素,但已经相当克制。当宝莱坞的歌舞成为其最主要标识时,并不利于更大众化的传播,因为本土性太强。《摔跤吧!爸爸》里的印度歌舞则完全在普通观众可接受范围内。这只是个例子,它表明印度电影开始逐渐放下对自己传统的执着,在保留原有特质的前提下,让自己变得更适合国际化传播。这意味着,曾经被赋予强烈本土化标签的宝莱坞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宝莱坞和好莱坞一样,开始有了向全世界传播的欲望,并且也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在心态上,它调整得非常好,不犹豫,很坦然。对于印度电影来讲,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这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同样有借鉴意义。“走出去”之前首先要知道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什么,如何把其中有益的血脉保留下来。其次,还需要做中国传统的现代化转变,这个“现代化”就是要考虑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放弃的部分,这是一种演进,也是策略上的调试。

从中国电影市场角度来看。《摔跤吧!爸爸》现象的出现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讲是标志性事件,说明中国观众一直在成长,他们开始更关注剧情、人物,而不只是看视觉奇观。他们发现这部印度电影更耐嚼、更有味道、更有人性的温暖。相反,《银河护卫队2》更多呈现出冰冷的工业产品的味道。当观众对好莱坞商业大片出现审美疲劳时,正是国产电影崛起的好机会,遗憾的是,当时的国产电影并没能出现像这部印度电影一样的作品——在各个方面都达到很好的平衡,几乎找不到短板。如果将《银河护卫队2》和《摔跤吧!爸爸》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好莱坞制造的幻想类大片更适合观众带着逃避现实的心态观看;《摔跤吧!爸爸》恰恰相反,它和我们的生活、情感有非常多的贴近性,同时又能让观众从中生发出理想来。“理想”跟“幻想”不一样。打个比方,幻想好像一个人通过烟酒获得了短暂亢奋,紧接着会出现强烈的乏力感,而理想就是这时候喝到的一碗鸡汤。《摔跤吧,爸爸》正是一碗让人充满元气的印度“土鸡汤”。很多观众看完后会带着家人朋友再去看,证明中国观众需要这种以现实主义美学为导向的优秀故事。

再从电影研究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感动。因为像这样扎扎实实地把一部传记片讲好、而且能讲得充满剧作上的饱满度和力度,我们自己的电影已经扔下很久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摔跤吧!爸爸》中表现的印度社会现实问题,包括性别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对于中国观众都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所以,这部影片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也是因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印度影片先天比好莱坞电影更有文化和社会形态上的相近性。

那么为什么这次出来的是《摔跤吧!爸爸》,而不是好莱坞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影片?这与印度电影的特性有关。对比来看,欧洲电影的创作方法和观念与好莱坞有血缘上的关系,不会让中国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日韩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在电影上也更靠近好莱坞。伊朗电影虽然口碑很高,但它更喜欢比较平实的叙述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方式。印度电影则不同,印度电影人始终没有放下用电影反思自己民族和社会问题的传统,但对于现实的观照,印度电影人的心态更好,惯于用比较乐观的方式和更加理想化的态度去实现。所以我们看到他们的电影始终把重心放在人物身上,而不是消耗在批判性上,这是非常明显的“艺术”的立场,而不是社会学者的立场。印度电影人牢牢站在艺术和电影本位上,先把艺术做纯粹了,其他的社会功能等都是第二步再要考虑的,这是非常正确的文艺观。这也符合中国樂感文化的传统,我们的观众接受起来没有障碍。

从全球各国电影文化的发展趋向来看,美国电影和日本电影整体呈现下滑趋势,韩国处于持平期,欧洲电影因为欧洲文化的各自为政,没有办法凝聚成在价值观、艺术形态方面特别完整的力量。这为另外的两级力量——中国电影和印度电影带来机会。中国电影现在可能还差一步,就是如何完成大陆、香港、台湾甚至更广范围内的华语电影力量的整合,这个目标还处在努力过程中。而印度电影文化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不存在各种力量拉扯的问题,产业发展正好处于上升期,所以是站在了从本土化向国际化进发的很好的时间点上。

猜你喜欢
宝莱坞好莱坞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宝莱坞打响名誉保卫战
宝莱坞被爆吸毒泛滥
宝莱坞名人被指“通巴”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CRAZY RICH ASIANS
最高警察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