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气象信息服务方式

2017-06-02 09:56杨芸玮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

文章首先对互联网时代下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需求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时代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推动我国气象信息服务方式的拓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气象信息服务 Web

1 互联网时代下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气象信息服务方式随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满足更多用户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应当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建设需求如下:

(1)为多用户提供相应的气象信息访问,满足不同用户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使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

(2)为气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从而满足地理数据、气象数据统一管理的需求;

(3)提供基于GIS的多种气象信息服务,将GIS与气象信息进行融合,借此来展现气象信息的空间特性,为气象数据的实时转换提供保障;

(4)利用WebGIS技术对多源气象数据加以整合,生成满足不同用户使用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实现气象信息可视化的网络分布,满足气象信息自动化处理的需求,弥补技术不足。根据上述需求,下面重点对基于WebGIS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进行分析。

2 互联网时代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

2.1 系统总体架构

本文提出的系统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B/S架构,整个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即表现层、业务逻辑层、WebGIS服务层和数据库。

2.1.1 表现层

这是该系统的应用界面,使用者可在该层进行相关操作,在构建时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如HTML、ASP、CSS,由此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功能,实现了系统的互操作性。

2.1.2 业务逻辑层

这是该系统的核心架构,主要负责实现气象业务规则的制定及业务流程的实现,如天气查询、降雨量分析等等,该层归属于客户端的应用范畴,可利用WebGIS接口对相关服务进行调用。

2.1.3 WebGIS服務层

该层的主要作用是对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库进行连接,可提供Web和GIS服务,当接到处理请求后,会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并将获得的结果传给业务逻辑层。

2.1.4 数据库

该层主要负责相关数据的更新、存储、管理,并为逻辑层提供数据接口,可实现高效的数据访问。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从功能上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气象监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后台实时监控,每个子系统包含若干功能模块,可实现气象信息查询、分析处理、数据转换等,具体的设计要点如下:

2.2.1 气象监测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以下几个功能组成:雷达云图、气温监测、空气质量监测、雨水监测。在对雷达云图进行观测时,可选取不同类型的图像,从而获得动态的连续画面,为气象信息的快速观察分析提供依据;气温、降水量的监测,可实现气象信息中气温与降水量的查询,后台实时监控模块能够将这部分数据读入到数据库,并利用插值法生成相应的等值线及色斑图,从而更加直观地获取气温及降水量信息。空气质量模块可对近期录入系统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读取,并在地图上表达出实时的空气质量信息,便于使用者对空气质量情况进行了解。

2.2.2 气象预报子系统

该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如下:短期预报功能,可提供24h、48h、72h不同时间段的气象预报查询服务,子系统可在地图上直观地显示出用户查询的天气信息,自动生成以时间段为划分依据的专题天气预报地图;天气查询功能,该功能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1)在空间信息定位查询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可在地图上点选查询的目标地点,直接获取该地点的天气信息。

(2)在GIS属性查图的支持下,用户下拉列表框输入目标地点的名称,即可获取该区域的天气情况;农业信息功能、气候评价功能与中长期预报功能,均可将相关资料存储于系统数据库,各项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存储,方便用户查询到年、季、月、周的平均气温、日照、降水等信息。

2.2.3 气象服务子系统

该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如下:气象预警信息查询功能,不仅可在地图上动态显示未来时间段的气象预警信号及其变化趋势,而且还可在网页目录中查询历史气象预警资料,如气候评价、中长期预报、预警数据等;人工影响天气信息查询功能,可在地图上直接显示人工影响的天气站点信息,如站点所属市县、申报机场、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射点时间等信息;此外,该子系统还具备森林火险、地质灾害预警服务功能。

2.2.4 后台实时监测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针对气象数据变化快的特点进行设计的,主要负责动态监测空气质量站、自动气象观测站、温雨自动站等获取的气象信息,以便获取即时气象信息,确保数据库中实时录入最新的气象数据,便于用户查询到最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

2.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本系统是基于GIS与数据库技术的专业气象应用软件,其中融合了多源气象数据,如气象站观测数据、GIS数据、雷达数据等等,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相关的气象信息进行提取。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遵循开放、实用、高效、安全、交互的原则,系统开发采用WebGIS框架技术Super MaP IS.Net,编程语言为C#.Net,同时还运用了SAP、AJAX等网页开发技术。系统的数据库采用的是Microsoft SQL Server2008,依托关系表对相关数据进行存储,由此实现了气象信息服务空间可视化的应用需求。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气象信息服务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WebGIS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并对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进行了论述。由于该系统采用了WebGIS技术,从而可实现气象数据可视化空间表达,为气象信息查询、显示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展示方式,大幅度提升了气象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及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巨晓璇,杨承睿,屈直.移动互联网时代陕西省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现状及思考[J].陕西气象,2014(05):154-155.

[2]李慧敏,徐静,梅频.互联网时代湖北省气象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8):111-113.

[3]刘茜茜.基于Web GIS的徐州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2014.

[4]杨忠恩,魏晨,马琰钢,郑伟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气象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J].气象科技,2016(06):58-60.

作者简介

杨芸玮(1987-),男,湖南省新晃县人。理学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

作者单位

洪江市气象局 湖南省洪江市 418116

猜你喜欢
互联网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