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狼隐喻

2017-06-02 04:08周燕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隐喻

【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成为了理解人类认知的重要方法,尤其在文学著作中,作者善于利用隐喻来完成对另一事物的解读。隐喻对文章意义、理解和推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鲁迅小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鲁迅先生非常善于运用动物来象征,隐喻或褒扬或讽刺当时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

【关键词】隐喻 动物隐喻 知识分子

一、引言

本文作者拜读了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6卷《鲁迅全集》发现鲁迅先生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物隐喻。这些动物隐喻构成了一幅庞大的动物意象体系,按其动物习性特征可归类为以下4大类。第一级凶猛动物:狮子,老虎,狼,狐狸,猹,海乙那和蛇。第二级鸟类:老鹰,乌鸦和猫头鹰。第三级家养牲畜:牛,羊,鹅,狗,猫,油鸡和鸭。第四级昆虫类:蚊子,苍蝇,蜜蜂和蚂蚁以及蝦蟆,蝌蚪和泥鳅。其中,作者通过不完全统计发现狼出现的次数高达约18次,主要集中出现在《伤逝》中6次,《狂人日记》中3次,《阿Q正传》中3次,《祝福》中3次,《孤独者》中2次以及《酒楼》中1次。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着墨最多之一的是狼意象,并且狼意象始终贯穿鲁迅先生的小说隐喻世界创意中。

二、狼意象解读

在动物王国,狼有着丰富的文学意义。狼的魅力与人类精神息息相关。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世界,在文学史上都出现过有大量的狼意象。曾有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有22种关于狼的故事,其中狼多喻为凶猛,不知感恩,愚蠢和自作自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国的狼意象多隐喻人类的敌人。然而,鲁迅笔下的狼是野性的,反抗的,具有革命精神的。

1.狼隐喻反对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代表人物是《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狂人日记》是狂人觉醒的宣言,鲁迅先生战斗的召唤,也是狼反抗的嚎叫。我们曾经把狂人当作反对“吃人的人”的战士,也想当然地把狂人与狼对立起来,因为:狼吃人,所以狼是“吃人的人”,而狂人是反抗这种“吃人”行径。这受限于我们传统文化中对狼的批判,结果忽视了在这小说中狂人与狼复杂的关系。“吃人”,“青面獠牙”及“狼子村”等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狼的恐怖与阴险,这似乎暗示着狼要吃人。但这一解读显然是没有注意到文中的这段话:(P11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

鲁迅先生很清楚地指出,吃人者是“海乙那”与它的同谋狗而不是狼。尽管“海乙那”是狼的亲眷,是本家,但毕竟不是狼自身。其中关于“海乙那”与狼最明显的区别是“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吃人者也是吃死肉的,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把吃死肉的“海乙那”隐喻吃人者。狼野性难驯从不吃死肉,对吃死肉的行为肯定是不屑一顾并且是反对的,这恰好对应了狂人反抗吃人者吃死肉这一行为,很显然,鲁迅先生抓住狼与狂人之间不同流合污,善于反抗斗争的共性,把狼隐喻战斗士狂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易子而食”“食肉寝皮”这说明吃人肉这一行为古来有之,鲁迅先生引经据典目的是揭露吃人是封建的产物,是老旧的制度。吃人对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鲁迅先生也否定了封建制度,而战斗士狂人要做的斗争要反抗的势力就是这吃人的封建制度。

2.狼隐喻孤独彷徨的现代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是《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这类知识分子有着现代意思,先进思想且要求社会变革。他们为理想而奋斗往往以失败告终。最后,他们逐渐地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成为社会上不幸的落伍知识分子,在迷茫,彷徨,堕落颓废中迷失自我。他们就像一只孤狼在旷野游荡不知明天在何方。《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这类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代表。魏连殳是“洋教堂”的异类,他接收现代思潮和独特观点却又不能使它们在现实中一一实现,因此他采取对社会进行一种病态的报复。当生活变得容易顺遂时,他得心始终是压抑的,挣扎的,无望的,只有让孩子们扣头像狗一样作揖玩老头百姓拜见高官权威那一套把戏才得些许安慰。他得到的只有再次的冷漠和厌恶以及再次的失眠和吐血,一生的悲剧命运就像“以葬礼开始又以葬礼结束”。孤独是整个故事的主旋律,魏连殳的祖母是孤独的,他更是孤独的。在他祖母的葬礼上,许多女人叩头痛哭,但作为一个孝顺子孙,他却从头到尾没有掉一滴眼泪。然而葬礼结束,吊唁者都散场离去时,有一段关于他奇怪举动的描述:(P165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在深夜在旷野中呼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对遭受封建礼教残害的祖母,他感到悲痛,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情感来改变和拯救这个世界,但他无能为力,在这种自相矛盾的纠结中,他的失望和悲愤只能用狼的悲鸣来体现。鲁迅先生在故事的最后写道:“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这是一匹受伤的孤狼的愤怒悲哀的嚎叫,更是一个旧时知识分子不能够完成他精神启蒙的工作也不能够解决精神困顿。同时,这也是当时知识分子共同命运的真实写照。

3.狼隐喻勇猛善战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是《铸剑》里的眉间尺。林语堂先生曾说过,比起学者来鲁迅先生更是个战士。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目的是为了唤醒狮园沉睡的人们并教导他们去反抗压迫奴役的命运。在外留学的7年是鲁迅先生把思想转化为启蒙运动的关键时期,更是使自己化身为狼孤身战斗的过程。眉间尺就是鲁迅先生的化身,他嫉恶如仇,却又优柔寡断,好几次对水中向他使坏多次的老鼠予以同情。母亲的叹息使他颤抖,但父亲为国王铸剑最后又被国王杀害,父亲的大无畏和勇敢行为又使他激动不已:然而,当他准备刺杀国王时,他虽勇气满满但又有点鲁莽,甚至有点不知所措。至少,他为父复仇的决心变得越来越坚定。在眉间尺头落地后,有大段关于狼的描述,如:(P266笑声即刻散布在杉树林中,深处随着有一群火似的眼光闪动,悠忽临近,听到咻咻的饿狼的喘息,第一口撕尽了眉间尺的青衣,第二口便身体全都不见了,血痕也顷刻舔尽,只微微听得咀嚼骨头的声音。别的狼们第一口撕尽了它的皮,第二口便身体全都不见了,血痕也顷刻舔尽,只微微听得咀嚼骨头的声音。狼们站定了,耸者肩,伸出舌头,咻咻地喘着,放着绿的眼光看他扬长地走。)

这里的狼代表着生机勃勃的活力,是一种打破所有艰难险阻,为自由拼搏的狼精神。狼的本质是坚守自己的权利和信念。即使在最艰难时刻,狼也从不妥协屈服,始终保持着永不被驯服的野性,并时刻为自由奋斗拼搏。即使狼被设置许多陷进或条条框框,它也有自己的意志。一旦放出牢笼,狼还是狼永远不可能变成一只温驯听话的狗。狼的理想结局是在旷野自由奔跑,展示其原始的自然之美。眉间尺就是一匹凶猛的野狼:他从一个犹豫不决的男孩在强烈的复仇愿望和被群狼环伺的残酷环境驱使下成为一个冷血的“复仇天使”。他的自杀意味着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他的肉体葬身狼腹暗示着在残酷的现实下还一味的善良注定死亡的命运。

三、结语

世人多不喜狼,是因为狼的凶狠与残忍,殊不知狼是多么的勇敢团结喜爱自由,狼的精神和智慧又是多么地值得人类学习。狼的一生都在寻找-发现-追求-获得猎物,所以鲁迅先生爱把狼比作知识分子,是希望我们的国人能向狼一样,为了自由为了民族胜利不断的寻找发现正确的革命道路,追求正确的革命理念获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Lakoff,G.and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Oakley,Todd.Image Schema[A].In Dirk Geeraerts & Hubert Cuyckens(eds).Th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C].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8).

[4]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1996,(2).B.

作者简介:周燕(1987-),女,江西井冈山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