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中老年人的常见眼部疾病

2017-06-02 03:12策划中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施爱群
中老年保健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花眼老年性变性

策划/晓 谊 文、图/中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施爱群

在爱眼日到来之际,与中老年朋友们聊聊一些常见的眼部疾病,希望通过这些讲解,能够让大家认识这些中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保护好我们的双眼。

老花眼

在聊老花眼前我们先通过下面的图来认识一下晶状体(简称:晶体):图中被悬韧带及睫状体牵拉固定在眼球中,像飞盘似的结构就是晶体,晶体是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当我们看近处的时候,睫状体肌肉收缩,连接晶体和睫状体的悬韧带变得松弛,使晶体变凸变厚;相反,看远处时,睫状体肌肉放松,悬韧带拉紧,晶体变薄。这种生理性的调节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很容易完成的,就像照相机的自动变焦一样。当我们老了,情况就不一样了,这种自动变焦就不能自如地完成了,于是就发生了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老花眼。

老花眼是一种特有的生理现象,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核逐渐硬化,晶体的可塑性及弹性逐渐减弱,晶体的调节功能逐渐减退,以致在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发生困难。老花眼在老年人中很常见,但是很多老人对老花眼和远视分不清,在治疗时产生错误的认识。

老花眼究竟有哪些特有的症状呢?

症状一:视近困难

老花眼患者会逐渐发现在近距离阅读时看不清楚小字体,以致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症状二:视近不能持久

由于晶体调节不足,使得近点逐渐变远,患者通常需要经过努力才能看清楚近处物体。如果这种努力超过限度,引起睫状体的紧张,再看远处物体时,由于睫状体的紧张不能马上放松,就会出现短时间的看远模糊。当睫状体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极限,并且不能坚持工作时,就产生疲劳。调节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自动变焦能力。

因为调节力减退,患者要在接近双眼调节极限的状态下近距离工作,所以不能持久。同时产生不舒适的感觉,还可以出现看报易串行,字迹成双,最后无法阅读,甚至会出现眼胀、流泪、头痛、眼部发痒等视疲劳症状。

症状三: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

照明不足不仅使视分辨阈升高,还会使瞳孔散大,由于瞳孔散大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因而使老花眼的症状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在白天从事近距离工作也容易疲劳,所以老花眼的人,晚上看书喜欢用较亮的灯光。有时把灯光放在书本和眼的中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而且还可以使瞳孔缩小。但是灯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扰,这种干扰光源愈接近视轴,对视力的影响就愈大。

老花眼的矫正

矫正老花眼的方法仍为佩戴老花镜,借凸透镜的力量代替调节。从而把近点移到习惯工作的距离以内。凸透镜矫正老花眼的原理:补偿晶状体调节力的不足从而达到矫正老花眼的目的,这其中包括传统的单光(单焦)镜以及近些年出现的双光(双焦)、渐变多焦镜。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认为老花镜可以在街边随便买一个就行,或者借戴朋友的,其实这是不行的,老花镜也需要验光后配制。

干眼症

干眼症是眼科门诊相当常见的疾病之一。正常眼睛的最前面有一层很薄的结构覆盖在角膜和结膜的表面,我们把它称作泪膜。

泪膜的组成:脂质层,水液层,黏液层。

泪膜的作用:润滑眼球,供给氧气。

这三层中任何一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眼睛干涩等不适症状。

导致干眼症的原因

1.泪液分泌不足眼睑疾病、缺乏维生素A1、先天性无泪腺、泪腺功能降低,或是长期戴隐形眼镜,都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另外,更年期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导致泪液分泌减少。

2.泪液蒸发过强泪膜分布不均匀,眨眼次数减少,长时间在冷气、空调房或户外强风燥热之工作环境中以及驾驶员,都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强、过快。

3.其他眼病的表现如结膜炎、睑缘炎、过敏、浅层角膜病变等。

4.全身疾病的表现如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

干眼症的症状

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发痒感,畏光感,视物模糊,视力疲劳感等。

怎么知道是不是干眼症呢?

临床上一般通过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碎时间、睑板腺检测,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做出诊断。

得了干眼症怎么办?

药物治疗:人工泪液是一种模拟泪液的滴眼剂,如玻璃酸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还有一些含细胞因子的人工泪液,对角膜上皮有修复作用。目前,市面上人工泪液大约有40~50种,比较常用的有:甲基纤维素、玻璃酸钠、聚乙烯醇等。需长期使用者尽量挑选不含防腐剂的眼药。对于偶尔使用者,因为用量小,不必特别介意防腐剂。特别要注意不要过于频繁使用,无论是否含有防腐剂,过度使用都有可能干扰自身的泪液分泌和破坏泪膜结构。

泪小点封闭治疗:正常情况下泪液覆盖眼球表面后会经泪小点流到鼻腔里,中度或较重的干眼症患者可以在泪小点处放置一个特制的塞子,将泪小点堵塞,让眼泪存留在眼表的时间延长,同时也能延长眼药水在眼表存留的时间,达到截流的效果(如图所示)。

干眼症的自我防护

天气炎热、空气干燥以及有暖气的时候也是干眼症高发的季节。另外空调和电脑、手机的长时间使用,以及佩戴隐形眼镜都会引起和加重干眼症状。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是预防干眼症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多眨眼,减少戴隐形眼镜时间,减少使用电脑、手机时间,尽量少使用空调,少待在湿度较低的房间等方面来防止眼泪的蒸发。

白内障

1.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

前面讲到了晶状体是透明有弹性的,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晶体混浊,并一定程度影响视力,就叫白内障。我们把从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习惯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也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白内障的定义就这么简单。下面这张图就是在瞳孔散大时混浊的晶体,也就是我们说的老年性白内障。

2.白内障能用药物治疗吗?

这是眼科医生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既然白内障是与年龄相关,就像我们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衰老,没有药物能让我们返老还童的道理一样,白内障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物能治疗或阻止它的发展。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3.白内障什么时候该做手术呢?

白内障是一个择期手术,也就是说是可以选择时间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依据每个患者的需求而定。比如,从事精细工作,对视力要求比较高的人,当白内障对工作学习有一定影响时,通过医生的检查,虽然白内障不是很厉害,也可以手术。反之,可以等一段时间再考虑手术。如果在白内障发展过程中有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应该尽早手术。

4.白内障是小手术吗?

白内障是一个手术仪器、技巧都很成熟完善的手术,手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休息一会儿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千万别低估了手术的难度,对手术精准度的要求是患者及家属们不能想象的。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小手术。

5.为什么要放人工晶体?

健康人的晶状体就像一个凸透镜,大约+12D的屈光度,白内障手术目的就是把混浊的晶体拿掉,只剩下一层透明的晶体囊膜,如果不在晶体囊膜内放置人工晶体的话,手术后就需要戴一个+1200度(+12D)厚厚的像瓶底一样的眼镜,那将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的。

6.人工晶体是越贵越好吗?

目前的人工晶体分好多档次,有高端的,可以看近看远;有中端“非球面”的;也有价廉物美的。虽然高端的有很多优势,但对一些患者来说,高端的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优势,低端的往往就够用了。所以具体选择什么样的人工晶体要听医生的建议,不是越贵越好。

7.白内障还会复发吗?

有少数患者术后数月或数年以后可能发生手术时存留的透明晶体囊膜变混浊了,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叫作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这种情况不必紧张,在门诊用激光把混浊的囊膜打开一个窗口就解决问题了。

8.白内障手术后需要戴眼镜吗?

一般来说白内障术后3个月应该在医院做一个验光检查,根据验光情况佩戴合适的眼镜,以利于我们更清晰地看近看远。

青光眼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球内压力异常升高,导致视神经受到损害,引起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导致不可逆的失明。最新资料表明,中国5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者超过700万,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青光眼所带来的社会与经济负担日益显著,青光眼相关知识的普及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眼球是一个富含水分的器官,其中有一种流动的液体叫房水,它由眼内的睫状体不断地产生,再通过一套系统不断排出(这些水最终回纳于静脉血管中),正是这种生成与排出的平衡,维持着眼球的正常压力。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出现眼压异常。在排出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被堵塞或被覆盖,房水就会聚集增多,导致眼压异常增高。青光眼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与闭角型两种,这里主要讲讲与中老年人更相关的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我国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较高,是中老年人青光眼的主要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前房角突然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极易被误认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而就诊于内科。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患者辗转于其他科室,最后才来到眼科,这样不仅患者痛苦,也耽误了治疗时间,眼压极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如果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预后还是较好的。

哪些人容易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远视眼、前房浅、前房角狭窄、眼轴较短、小角膜、晶体相对较大较厚且位置靠前的人,在一定因素作用下,比如在白内障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瞳孔阻滞、前房角关闭、房水排出障碍,导致眼压急剧升高。

2.年龄在50岁以上者,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男女之比约为1:3~4。

3.容易情绪激动、焦虑者。

4.有家族史者,在我国有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是其他人的6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如果眼压是持续缓慢升高,患者因逐渐耐受而没有任何症状,但他的视神经却在一点一点地遭受损害,视野范围会蚕食性地缩小,最终完全失明。因此这种没有明显症状的慢性眼压升高,具有相当的危害性,它可以悄无声息地偷走我们的视力。

青光眼的防治

青光眼的防盲措施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早发现的理想方法是进行人群筛查,将人群中可能患病和已经患病的人找出来。具体做法是健康体检或者因其他问题来眼科就诊时,眼科医生有意识地进行青光眼方面的必要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原发性青光眼是无法根治的,应该以控制发展或延缓进展为目标,尽量达到“在有生之年保持有用视力”的目的。

青光眼的治疗

青光眼治疗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大多数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青光眼治疗中占较大比重,开角型青光眼首选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的药物有多种,这里就不细说了。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原则是以最少的药物达到最理想的降眼压效果。如果病情需要,可以联合用药,谨记每天按医嘱用药,对有效控制眼压是非常重要的。医师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患者遵照医嘱坚持用药,才能将高眼压尽可能控制在靶眼压水平,以阻止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如果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不仅导致治疗失败,病情进展,还会增加额外的医疗费用,而且也给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增加了难度。

手术治疗:手术是另一种治疗青光眼的办法,闭角型青光眼主张早期手术(传统手术或激光手术),以减少和防止急性发作。部分患者手术后,仍需要辅以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应该引起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支持性心理治疗是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心理,让患者宣泄压抑在心底的郁结,进行疏导、安慰及合理的支持,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治疗方式及安全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眼压控制理想率,降低视野损害进展率,减轻患者因手术应激反应引起的焦虑情绪。

青光眼的随访与监测

青光眼是一个终身性疾病,无论是接受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患者,都需要监测眼压、视野以及视神经的改变,以判断病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抗青光眼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是否有效,不能仅凭眼压,而应检查视盘损害及视野缺损是否继续进展。人的眼压在一日之内是有波动的,一次测量眼压正常不等于眼压控制满意,必要时应该做一次24小时眼压监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尤其是那些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晚期青光眼患者,视盘对眼压的耐受性很低,即使眼压在正常范围,视功能损害可能仍在继续,如不定期检查眼底、视野及视神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检查方法安全、方便、无创伤,通过计算机能准确记录、分析、保存检查结果,便于对比。在接受抗青光眼治疗的患者,阶段性视野、OCT检查结果的比较,是病情有无进展的敏感指标,视野稳定无变化意味着治疗有效,而缺损进行性加重,是需要加强治疗力度的指征。有条件的话建议半年左右查一次视野及OCT,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延长检查间隔时间。

生活中注意的问题

1.首先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而诱发眼压升高。

2.注意控制饮水量,一般每次饮水最好不要超过300毫升。因为一次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液高度稀释,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房水生成相对较多,导致眼压升高。应该少量分次喝水。

3.做到“三忌”,即忌烟、忌酒、忌喝浓茶。据研究,过量吸烟,由于烟中尼古丁的作用会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烟草中的氰化物亦可引起中毒性视神经损害。大量饮酒可造成眼睛充血加重,甚至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喝浓茶易使人兴奋,引起眼压继发升高。

4.多进食一些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传染病,并保持大便通畅。少吃刺激性食物。

5.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升高,晚上看电视时一定要开房灯。

6.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防止眼部瘀血。

玻璃体混浊

说玻璃体混浊,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但是说到“飞蚊症”,不说家喻户晓,也是妇孺皆知。就是在晴朗的天空下或明亮的地方眼前出现各种形状的漂浮物,有线状、点状、环状、苍蝇状等等。其实飞蚊症在医学上就是玻璃体混浊及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混浊及玻璃体后脱离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增长(一般45岁以后)、玻璃体变性、近视眼、眼内炎、视网膜变性裂孔以及玻璃体出血等。很多人认为飞蚊症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检查。其实不然,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做散瞳眼底检查,目的是检查视网膜及玻璃体是否有病变,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老年性黄斑变性

除了先天性黄斑缺损以外,黄斑是人人皆有的,是眼底视网膜特殊的结构,位于眼底光学中央区。黄斑是眼底视网膜视觉功能最重要的区域,虽然它只占眼底面积的5%都不到,但是90%以上的视功能都靠它,它掌控着眼睛的光觉、色觉、形觉。如果在黄斑部位有很小的病变,都可严重影响视力。我们说的老年性黄斑变性学名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底病变之一。

黄斑变性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在视野中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中心视力减退,乃至视力丧失。就像右图所显示的一样

1.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分类

临床上老年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又称萎缩性老年黄斑变性,约占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的90%,以视网膜色素上皮退变为主,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所致黄斑区萎缩变性。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又称渗出性或新生血管性老年黄斑变性,约占10%左右,特点是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视网膜或及色素上皮有浆液或及出血,黄斑区瘢痕形成,往往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正常眼底

湿性黄斑变性

2.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预防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确切原因仍没有定论,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慢性光损伤、营养失调、有毒物质侵害、免疫因素等有关,一般认为是在机体衰老的前提下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根据黄斑变性患者问诊过程发现,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容易高发老年性黄斑变性: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研究显示吸烟与老年性黄斑变性有直接联系;肥胖和高脂血症以及有心血管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的人,眼睛黄斑部的血管也比较容易出现病变;过度的光暴露,可以对黄斑部造成累积性的伤害,也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可疑因素之一。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患者的自我检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帮助医生争取时间,从而最大程度保持视力。

3.几大危险因素

年龄45岁以上,其危险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吸烟者较非吸烟者发生的风险增加7~12倍。

研究表明肥胖将影响老年性黄斑变性从早中期进展至晚期。

有家族史的人群有更高的患病危险性。

女性呈现出比男性高的危险性。

长期从事户外劳作、饮食不均衡,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4.自测方法

怎么发现病情呢?除了可以去眼科医院进行视力检查,还有一个更加简便的方法,是用Amsler方格表自测

1.把方格表放在视平线30厘米的距离,光线要清晰及平均。

2.如有老花眼或近视眼,需佩戴原有的眼镜进行测试。

3.用手盖着一只眼,测试眼凝视方格表的中心黑点。

4.重复步骤1至3,检查另一只眼。

提示:当有中心黑点或者方格表中心区出现空缺、曲线等,就意味着可能是眼底出现了问题,要尽快找眼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5.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

老年黄斑变性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逆的不治之症,但现在在眼球内注射一种新生血管抑制剂,可以通过阻断新生血管的生长,一定程度地帮助恢复视力,达到治疗效果。患者平均需要注射2~3针,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注射。

最后,给大家一个最最重要的提醒:要定期前往正规医院眼科进行眼部检查,实时掌握自己眼睛的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老花眼老年性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近视的人年老后不会得老花眼
近视的人年老后不会得老花眼?
走出老花眼的认识误区
征兵“惊艳”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从虚从瘀论治老年性便秘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