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

2017-06-03 00:35邱永辉沈志渔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

邱永辉++沈志渔

摘要:研究基于对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的调研,考察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文章研究发现,昆山市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昆山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集群内部领导企业带领其他企业攀爬价值链两端,推动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

一、 引言

目前,中国面临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转型调整难题,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上还处于中低端,这就要求我国的产业集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攀爬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本研究基于对江苏省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的调研,考察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以期促进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 文献综述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波特价值链的概念,在格里菲(Gereffi)“全球商品链”概念基础上形成。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认为,“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经济体系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汉弗莱(Humphrey)和斯密茨(Schmitz)提出,产业集群升级有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四种类型。格里菲(Gereffi)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可以通过逐步垂直整合产业链上的价值增值环节,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张向阳和朱有为系统地论述了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罗勇和曹丽莉也对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做出了理论探讨,在分析我国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制造升级”、创新升级和集群自身的结构优化升级三种升级方式。

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低附加值环节,亟需通过新产品和工艺流程改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等技术创新来获得转型升级。昆山市的模具产业伴随着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研究其技术创新机制无疑是探讨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典型代表。

三、 昆山市模具产业发展概况

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昆山拥有规模的模具企业1 653家,其中高新区集中了近千家模具企业。2012年~2013年,昆山模具产值约为150亿元~160亿元,占全国模具产值的1/10。

目前,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经拥有一个高新区模具产业园,国家模具城、仕泰隆模具交易中心两大服务平台,以及精密高速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山高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模具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准精密模具研发中心、斯莱克昆山精密模具及机械设备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昆山人才实训基地五大创新服务中心。2003年9月,以“江苏模具工业实验区”为核心的模具产业基地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

昆山模具产业的特色非常鲜明,主要以昆山IT产业为龙头,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精密3C办公用品、电视电脑等电器为主的电子行业精密冲压、注塑模具。昆山的模具产业链非常完整,模具材料—标准配件—非标配件—加工过程的各类设备—试模—测试都可以在区域内完成。

昆山模具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档次:一是已经具有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的外资模具企业以及模具的配套企业,比如日本的富特巴在昆山设立的双叶模具、法国的纳乐等专业模具企业;二是以鸿准(富士康集团的模具公司)、汇美为代表的台资、港资模具企业;三是以嘉华电子、鑫泰利、杰顺通、科森等以模具带产品的民营企业;四是剩下的70%左右的中小模具企业。

四、 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

昆山市的模具产业主要为消费类电子产品配套,曾经占据全球65%的笔记本电脑份额,可以说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然而随着笔记本电脑的衰退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客户企业出现西迁和外移,昆山模具产业集群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同时,由于中小模具企业差异化程度低,昆山模具产业集群陷入同质竞争、恶意竞争的困境。为了应对挑战,昆山市政府和模具产业集群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机制。首先,昆山市政府努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其次,集群内领导企业通过收购国内外研发中心或自设研发中心,进行工艺流程升级,或者垂直整合产业链,从OEM到ODM,带领集群内的其他企业攀爬全球价值链两端。

1. 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切实增强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昆山市大力实施“三自”(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创新战略,健全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引进一批科研院所,建成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科技园区为依托,以产业集群为重要载体,孵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孵化、转移、产业化至扩散等一整套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截至2013年底,昆山市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28家。昆山市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665家(不包含2015年第一批立项公示的89家),位居苏州市首位,占苏州全市的22.6%。全市665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从业人员28.3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4.28万人,占比15.1%。

(1)企业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并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昆山市历来是外向型经济的典型。当地企业直接和国际上的跨国公司进行对接合作,这就要求它们必须紧跟国际步伐、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从而更好地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昆山市的很多高精尖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譬如昆山嘉华电子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而昆山精讯电子则通过并购台湾和韩国的研发中心来获得領先的技术,并在韩国和台湾以及昆山本地都有研发团队。由此可见,昆山市的高科技企业主要通过自主研发、海外并购和研发合作来提高技术创新绩效。

(2)昆山市拥有一系列特色明显的产业基地,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配套产业群。截止到目前,昆山市拥有八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昆山模具特色产业基地、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软件特色产业基地、电路板特色产业基地、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昆山(张浦)精密机械特色产业基地。而光电产业园则获得了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这些特色基地集聚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为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配套需求。

(3)政府提供了一整套扶持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形成了从孵化器到加速器再到特色产业园区的完整链条。目前昆山拥有国家级孵化器4家,省级孵化器7家;拥有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阳澄湖科技园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不仅提供传统的硬件设施,还提供综合的软件增值服务。目前昆山市正在研究落实《苏中市关于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发展众创空间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工作措施,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内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创办了启迪众创公社、百福创业园等一批创新型孵化机构。

(4)产学研对接程度相对较高,能够推进全方位协同创新。昆山已经建立多层次、完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对促进昆山产业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昆山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比如,鑫泰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与成都工学院合作,禾信质谱技术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作。二是产业园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包括清华科技园、浙大创新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天津大学数控产业园等众多产学研合作平台。譬如浙大昆山创新中心成立的目的便是以技术转移为重点,实现技术项目向高新产品转移,推进昆山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该中心已经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环境检测以及智能装备、智慧城市软件开发等研发团队和技术推广团队,成功将一批科技项目转移到昆山。目前获批的省级项目有29项,苏州项目14项,昆山项目32项。三是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2014年昆山经济信息委员会主导建立科技质量联合攻关小组,将行业内的企业和研究所联合起来,把技术分成几个部分,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此外,昆山市还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选派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创业导师等形式来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高层次人才交流。

(5)当地政府努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涉及科技中介、知识产权、科技融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服务、企业诚信管理等服务平台。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是昆山市成立的一个公共技术研发服务中心,是昆山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工业技术研究院于2008年7月成立,围绕昆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相继成立五大研究所——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所、工业机器人研究所和感知技术研究所,并逐步打造以研究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金融、孵化器、产业基地“五位一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引领新兴产业集聚。为更好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民生用品国家重点实验室(木制品及家具检测实验室)、昆山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通信设备及芯片设计测试高端服务平台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昆山市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再譬如行业协会也是引入技术创新或者改进昆山区域创新体系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行业协会通过组织与国外企业交流沟通、培训来促进企业对先进技术的认识和学习,将国际上的领先技术和设备引入到当地企业。

(6)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维系。2008年昆山市就开始启动人才计划,从政策方面给予人才优惠,从资金方面给予人才支持,从环境方面给予人才配套。目前形成了從高端领军人才到中层研发管理人才到一线技术型人才的一整套人才引进、评价和维系体系。

①在人才引入和培训方面,昆山市主要通过社会化引才机制,即通过引才顾问或者中介社会组织帮助昆山去吸收人才。企业主体则主要通过自行培养与学校联合培养的模式解决人才来源问题。昆山市目前已经引进千人计划专家93人,其中19人为昆山市自主申报。同时,一些产业园开始引入上海的培训机构或自设培训中心,例如中创软件。昆山市每年提供3 000万元的财政支持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②在人才评价和维系方面,昆山市创建了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不仅评价人才的经济指标,即经济数据、专利情况等,还评价人才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对产业的拉动能力等。为了维系人才,昆山市为人才建立了配套的学校、医院、公寓等资源。比如,定期请上海的专家来昆山门诊,为领军人才就医建立绿卡,高管就医建立健康卡等。

2. 昆山模具产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机制。模具产业作为昆山市重点产业,是昆山市最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昆山模具产业已成为全国模具产业的重镇。模具作为“工业之母”,属于基础工业范围,被列为国家强基础项目。其创新具有带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面对目前增长需求放缓、供大于求的现状,昆山模具产业经过探索形成了一套内部技术创新机制。

(1)领导企业带领技术创新。昆山市模具产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昆山嘉华电子、鑫泰利精密模具、精讯电子、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这些领导企业上面,昆山市模具产业创新也主要通过这些领导企业来推动,而剩余70%~80%的中小模具企业主要采取跟随战略和承接战略。

①当领先企业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时,随着技术人员的流动,创新知识会向其他企业扩散;

②领先企业会将部分机器设备进行淘汰,一部分中小企业会进行承接,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附加价值不高的产品生产,或者成为领先企业的协作单位。

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的创新之所以由领导企业推动,是因为剩下的70%~80%的模具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资源和能力。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一是企业利润率低,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来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二是企业领导人关注短期回报,缺乏长远的战略思维;三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不确定性高,研发风险大。

(2)创新的共性。昆山市模具产业的领先企业在创新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①在外部竞争压力下,模具企业从传统的单一模具供应商向上下游的产品生产商转变,开始走向产品的OEM甚至是ODM。昆山鑫泰利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从做模具起家,从开始只做冲压模的零配件,到做整块冲压模、做注塑模具,再到做产品。公司已经整合了模具厂、注塑厂、喷涂厂、组装厂,帮人代工。未来,鑫泰利将继续向两端延伸,从做OEM到ODM。

②自行设立或收购研发中心,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工艺流程的改进。昆山嘉华电子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昆山精讯电子是在收购台湾光达的基础上成立的,随后又收购了一家韩国的企业,在台湾和韩国同时设立研发中心。目前,昆山精讯电子在台湾和韩国各有为2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鑫泰利也在积极部署并购国外先进技术。

③注重模具信息化建设,最大程度建立模具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流通的数据库,使设计规范化和程序化,架构无纸化,提升产品精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新品开发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

④外部客户是创新的重要来源。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获取客户订单,企业会不断更新机器设备、提高工艺水平、提升自动化程度。

五、 结论与建议

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机制。首先,昆山市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昆山模具产业集群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基础设施。昆山市大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集聚了模具产业创新所需的相关技术、资金、人才、原材料、客户等诸多生产要素、客户资源。这有利于企业把握前沿的创新动态,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设备升级、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同时昆山市政府提前规划当地的产业组合,构建了一系列相互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吸引到一批技术先进的高科技企业入驻,促进了当地模具企业的技术创新。

其次,昆山市模具产业集群内领导企业带领和激发其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首先发端于集群内的领导企业,集群内其他企业一方面可以进入领导企业所放弃的功能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跟随领导企业进行创新。由此构建产业集群从准层级链向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的创新机制。

为此,要促进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政府应该大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重点扶持产业集群的领导企业,对其并购研发中心给予一定的資助。

参考文献:

[1] UNIDO.UNIDOs Industrial Development2002/2003[R].Vienna,2002:107-116.

[2] 张若雪.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2).

[3] 詹霞.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对策[J].企业经济,2007,(8).

[4] 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

[5] 张向阳,朱有为.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5).

[6] 罗勇,曹丽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号:CXTDX201601007)。

作者简介:沈志渔(1954-),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并购与重组、企业制度与资本市场;邱永辉(1986-),女,汉族,重庆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企业国际化、企业制度与资本市场。

收稿日期:2017-04-12。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