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材中瞄篮点概念的认定与现实中瞄篮点的差异分析

2017-06-04 11:13刘洪伟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差异概念建议

刘洪伟

【摘 要】篮球运动发展至今,对于篮球教科书中瞄篮点的概念与现实中瞄篮点是否一致,许多篮球专家、教师以及广大篮球爱好者的观点各不相同。文章就教科书中关于瞄篮点的概念与现实中对于瞄篮点的认定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几点结论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篮球教材 瞄篮点 概念 差异 建议

一、前言

瞄篮点的定义被写到所有的篮球教材中,但是不同版本的篮球教材对于瞄篮点的概念也略有不同。教材中所说的瞄篮点概念与现实的篮球运动中的瞄准点是否一致?教材中的概念能否为我们现实的篮球教学所运用?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不同年代和版本的教材中瞄篮点的概念进行总结,并找出其与现实篮球运动的差距所在,为今后的篮球教学提供参考。

二、篮球教材中瞄篮点概念的认定

(一)关于瞄篮点的定义

瞄篮点,也叫作瞄准点,是指投篮的时候将视线集中于篮板或篮圈上的某一个点。191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队的路易斯·谢里弗·赞那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此概念最早出现于篮球教材中,且沿用在我国的大多数篮球教材中[1]。

(二)教材中关于直接瞄篮点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有关直接命中瞄篮点的说法,在篮球教材中有以下四种:以篮圈前沿的中心点作为瞄篮点,以篮圈中心点作为瞄篮点,以篮圈后沿的中点作为瞄篮点和以篮圈前沿上方高出15cm处作为瞄篮点[2]。

1.教材中关于以篮圈前沿中心点为瞄篮点的界定

至今大多数教材都沿用以篮圈前沿的中点作为瞄篮点,这是距投篮队员距离最近的一点,它的高度固定而看得清楚,在球场的任何一点都比较适用,且不受篮板弹性的影响,投篮者投篮时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如何用适宜的弧线使球能恰好超越篮圈而入篮。

2.篮球教材中以篮圈中心点为瞄篮点的界定

在1992年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球类运动——篮球》中将此说法解释为:以篮圈中心点作为投篮目标点是因为篮圈的直径差不多能够容纳2个篮球穿过,即便投篮力度偏小或偏大一点也可以投中[3]。

3.教材中关于以篮圈后沿中心点为瞄篮点的界定

在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篮球》教材中,是这样阐述此说法的:当投篮者选取距离自己最远的篮圈上的点作为投篮目标时,如果投篮力量稍大而击中篮板或篮圈后部时,在球的适当后旋作用下,仍然可能进球[4]。所以,支持此说法的人觉得建立在此种瞄准点上的投篮动作更合适在比赛即将结束时应用。这是由于比赛结束阶段运动员的体力下降,疲劳投篮的投篮力量大部分会减小。

在1996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投篮的技巧》中是这样说明的:当投篮者看见篮圈后面的点时,就可以看到篮圈范围,也就是球将进入的地方。大部分投篮者投篮力度轻,是由于过多的瞄篮在篮圈之前。而投篮者瞄篮于篮圈之后,加上恰当的弧线,投得太轻的则很少。当投篮者瞄篮于篮圈之后,感觉篮圈更大一点。因为他在篮圈上的注意力变集中了,目标大总会比目标小要更容易投中些。

4.教材中以篮圈前沿中心正中上方15cm处作为瞄篮点的界定

以篮圈前沿中心正中上方15cm处作为瞄篮点的说法仅在《篮球大词典》中提出过。

5.教材中关于“碰板投篮点”的界定

关于“碰板投篮点”的定义是如此界定的:“碰板投篮点”的投篮目标点是篮板上的某一点,投篮时把篮球投向这个点可以碰板入篮。

三、篮球教材中瞄篮点的界定与现实篮球运动的差异

(一)以篮圈前沿中心点作为瞄篮点与现实篮球运动的差距分析

由于篮圈前沿的中点与球心的落点不一致,因此笔者认为以篮球前沿的中点作为瞄篮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很少有人把篮圈前沿的中点作为瞄篮点,其原因是篮圈前沿虽然距投篮者最近,但是投篮时容易导致出手角度小,弧线低,不易命中。

(二)以篮圈中心点作为瞄篮点与现实篮球运动的差距分析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逻辑上行得通,较高水平的运动员会采用以这种瞄篮方法。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对于篮球运动的理解更深刻,运动表象更丰富,比赛经验更多。但是这个概念适用范围比较小,仅适用于较高水平的运动员。

(三)以篮圈后沿中心点作为瞄篮点与现实篮球运动的差距分析

根据上述“以篮圈后沿中心点为瞄篮点的界定”,以篮圈后沿中心点作为投篮目标点更加有益于命中率的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因为队员距离篮圈后沿较远,所以投篮力度不容易控制。当球的旋转达不到要求时,就会使球直接弹出,从而使命中率受到影响。而且瞄准点在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随时改变着,更是影响了命中率。

(四)以篮圈前沿中正上方15cm处为瞄篮点与现实篮球运动的差距分析

以篮圈前沿中正上方15cm处为瞄篮点这种说法比较抽象,更没有一个確切的目标。因为投篮者在投篮的一瞬间要靠经验去找到一个目标点,而比赛时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计算篮圈前沿中点正上方15cm处这样一个精准的点。

(五)现实的篮球运动中关于直接瞄篮点的认定与分析

笔者认为,上述四种说法虽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得到过验证,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上述说法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因为这些概念的目标都是一个点,而不是空间上的整体。如果目标是篮板、篮网或整个篮圈,将更有益于投篮者命中目标。因为空间整体的范围终究要比一个确切的或抽象的点要大,目标也将更加清楚明了。况且在比赛、训练或教学中,投篮者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想象目标点,纵然有时间,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命中率,只有把整个篮圈作为目标时,目标范围大且明确,才能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六)现实篮球运动中关于“碰板投篮点”的认定与分析

现实的篮球运动中“碰板投篮点”作为瞄准点不可能像直接命中投篮点那样有着确切的点和目标存在。碰板投篮要根据队员站的位置、和目标的距离、动作速度、球出手的高度和力量,以及由球飞行的弧线和球的旋转等要素确定。“碰板投篮”的目标点一般都比较模糊和抽象,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点。比如,近距离投篮尤其是在篮下碰板投篮时,常常是在球的飞行弧线还没有到最高点时碰板入篮。而中远距离投篮时,常常是在球的飞行弧线达到最高点后下落时碰板入蓝。因为碰板投篮点的目标不是固定的,所以碰板投篮技术较难掌握,加上球质量、篮板弹性的原因都对命中率有较大影响,所以碰板投篮点没有作为确切的点写进篮球教材中。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关于我国篮球教材中直接瞄篮点的界定,其观点是不完善的,以偏概全,忽视了整体。

2.要依据体育的结构和时空观来定义瞄篮点,要全面考虑投篮的空间和时间因素,这样才有说服力。

(二)建议

1.应该将瞄篮点定义加以补充,根据投篮方式而设定不同的瞄篮点。

2.应依据队员的水平来规定其要运用的瞄篮方式,并告知其要运用的瞄篮方式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篮球教科书中关于瞄篮点的概念说法有四种:以篮圈前沿的中心点作为瞄篮点,以篮圈中心点作为瞄篮点,以篮圈后沿的中点作为瞄篮点和以篮圈前沿上方高出15cm处作为瞄篮点。这四种说法虽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得到过验证,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其观点不完善,以偏概全,忽视了整体。应该将瞄篮点定义加以补充,根据投篮方式而设定不同的瞄篮点。实际运用中,应依据队员的水平来规定其要运用的瞄篮方式,并告知其要运用的瞄篮方式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郭永波.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教材编写组.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李杰凯.运动文化研究与体育教学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4]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差异概念建议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古代的时间概念
三代人的建议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FOOD